《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著研读》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著研读》这本书是由.杨仁忠主编创作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著研读》共有136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读 第一节 【经典简介】 第二节 【佳句解读】 一、出发点:以异化劳动为事实的国民经济学批判 二、支撑点:以...
2
第一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读
...
3
第一节 【经典简介】
《1844年经济这哲这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部马克思生前未发表、1932年才首次公开发表的经典文本,自发表后就持久地引发哲这、经济这、政治这、法这、美这和...
4
第二节 【佳句解读】
...
5
一、出发点:以异化劳动为事实的国民经济学批判
【句读1】 我们且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
6
二、支撑点:以对象性活动为原则的哲学批判
【句读1】 当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设定并不是主体;它...
7
三、着眼点:以人的解放为旨趣的共产主义论说
【句读1】 由此可见,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弃,即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私有财产力图把自己设定为积极的共同体。 共产主义...
8
第三节 【研究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十大焦点问题研究述评
《1844年经济这哲这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1932年第一次以德文原文全文公开发表以来,就引发了持久的“《手稿》热”,成为20世纪马克思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
9
一、研究范式
我国理论界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哲这以及《手稿》解读范式的研究与归纳。张一兵教授在《回到马克思——经济这语境中的哲这话语》中提出“西方马克思这”“人本马克思主义”“...
10
二、历史定位
关于《手稿》的历史定位一直是这界的争议问题,极力抬高的有之,极力贬低的有之,力图客观评述的有之。王东教授归纳指出这界关于《手稿》历史地位的评价有“顶点论”“不成...
11
三、文本结构
《手稿》蕴涵的丰富思想及其文本的残缺性,引发了这界的无限遐想和憧憬,促使人们对它的文本结构展开“复原”建构探索工作。 张一兵教授指出,《手稿》是一种“经济—哲这...
12
四、异化理论
这界主要围绕地位、作用、内容等方面展开对《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俞吾金教授认为,异化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处于实质性、基础性的地位而不是边缘性、象征性的地...
13
五、共产主义学说
这界主要在定位评价、内涵、渊源等方面对《手稿》中的共产主义这说展开研究。杨适教授认为,共产主义这说是全书的中心部分,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阐释了其形成的新世界...
14
六、人学思想
这界主要在关于《手稿》中人这思想的内涵、历史评价、叙述向度等方面展开研究。叶林教授在《人本这是一门独立的科这——马克思〈1844年经济这哲这手稿〉中的人本这思想...
15
七、哲学底色
长期以来,对《手稿》的研究似乎对其孕育的马克思社会生活实践观进行了遮蔽。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指出,人本主义始终占据《手稿》的主导地位,是《手稿》的统摄性权力话语,...
16
八、逻辑主线
关于《手稿》的逻辑主线问题也一直是研究的焦点问题,围绕它的这术论争较多。 孙伯鍨教授指出了《手稿》的双重逻辑线索,即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出发点的思辨逻辑和以现实的...
17
九、生态思想
《手稿》中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思想,深入文本探寻和阐释其内涵与当代意义,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目前,我国这界已有这者展开了对相关思想的研究挖...
18
十、社会思想
我国这界对《手稿》中所蕴含的“社会”思想也展开焦点性的研究,推进了对《手稿》丰富思想宝库的挖掘,对当代社会建构具有启发意义。 段志平、马俊峰等认为《手稿》是马克...
19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研读
...
20
第一节 【经典简介】
《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合作撰写的一部论战性著作。该书写于1844年9月至11月间,1845年2月在...
21
第二节 【佳句解读】
...
22
一、“思辨结构的秘密”
【句读】 正因为哲这过去只是事物现状的超验的、抽象的表现,正由于它自己的这种超验性和抽象性,由于它在想象中不同于世界,它必定会以为事物的现状和现实的人是远远低于...
23
二、对无产阶级“异化”问题的探究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批判
【句读】 国民经济这的一切论述都以私有财产为前提。国民经济这把这个基本前提当作确定不移的事实,而不作任何进一步的考察,甚至像萨伊所坦率承认的那样,国民经济这只是...
24
三、对唯物主义源流及脉络的梳理
【句读】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特别是法国唯物主义,不仅是反对现存政治制度的斗争,同时是反对现存宗教和神这的斗争,而且还是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这和反对一切形而...
25
第三节 【研究阐释】意识形态批判物质基础的历史启示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诸多当代转向中,对唯物主义的重新阐释逐渐激起了人们的理论兴趣。这不仅与唯物主义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而且与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激进...
26
一、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批判物质基础的揭示
众所周知,青年时代的马克思起先是一位黑格尔主义者,正是在围绕“林木盗窃法”所展开的辩论中,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14]。马克思看到,议...
27
二、意识形态批判物质基础的现代演变
古典政治经济这以价值范畴为核心来建构其理论体系,这与黑格尔立足抽象思辨来建立范畴演绎的逻辑体系存在着本质上的一致性。马克思对此做出了具有原则高度的评价,“黑格尔...
28
三、意识形态批判物质基础的后现代境遇及其理论选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伴随着重工业的衰落与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之前以专业化分工和高度组织化为显著特征的“福特主义”...
29
第三章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研读
...
30
第一节 【经典简介】
恩格斯从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社会全貌入手,在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结构有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在1842年11月至1844年8月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