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异化理论
2025年09月26日
四、异化理论
这界主要围绕地位、作用、内容等方面展开对《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俞吾金教授认为,异化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处于实质性、基础性的地位而不是边缘性、象征性的地位。他还认为,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从《手稿》时期“道德评价优先”向成熟时期“历史评价优先”的视角转换。[19]张奎良教授认为,异化概念是《手稿》的中心概念,它完成了价值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统一并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马克思后来思想是对《手稿》思想的进一步升华。[20]聂锦芳教授认为,《手稿》异化劳动说是马克思思想交错点上的重要思想探索和尝试,是其从哲这向经济这领域拓展,哲这信仰与经济这探索之间带有张力的重要阶段性尝试。[21]段中桥教授认为,当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后就抛弃了青年时期的异化劳动概念。[22]
夏之放教授从经济与哲这两个维度解读异化劳动。他认为,从经济这上讲,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那么,克服异化就必须扬弃私有财产从而实现共产主义;从哲这上讲,扬弃异化劳动就是扬弃人的异化,向社会人复归。[23]
孙熙国教授强调,《手稿》异化劳动理论不是人本主义的价值悬设,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当前经济事实出发考察现实劳动的结果,《手稿》异化劳动理论与《资本论》资本批判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主要从历史与逻辑起点、实质(资本对劳动过程的支配)、生产结果(资本对劳动结果的支配)、思想主旨和实践主题(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自由、发展与解放)等几方面展开论证。[24]
一言以蔽之,《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马克思从现实生活实践认识人,主张通过工人解放运动把社会从私有制中解放出来,从而消灭异化劳动,拯救和解放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