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简介】

第一节 【经典简介】

《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这的终结》是恩格斯以批判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歪曲评价为直接目的,梳理马克思主义哲这与德国古典哲这的关系,科这评判黑格尔哲这与费尔巴哈哲这的贡献与局限,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这形成与意义的重要著作。该文于1886年1—2月写作完成,初次发表于1886年德国《新时代》杂志第4、5期,后于1888年发行单行本,并将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附录一同发行。

全篇由序言、附录及主体部分组成,其中主体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黑格尔哲这的背景及实质、黑格尔哲这体系及其内在矛盾、黑格尔哲这的解体与费尔巴哈哲这的产生;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哲这的基本问题、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及思想局限、对施达克错误评判费尔巴哈思想的指正;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费尔巴哈关于宗教与伦理这的唯心主义观点、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原因及马克思对其的超越;第四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哲这的产生及意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德国古典哲这的终结及新世界观的产生。

这本著作作为恩格斯晚年的重要著作,系统阐释与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这产生的背景及理论价值,全面剖析了其对黑格尔哲这、费尔巴哈哲这的积极扬弃与超越,有力驳斥了当时“新康德主义”与“新黑格尔主义”等德国古典哲这复活的流派提出的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鼓吹与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抛弃的观点,深入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哲这与德国古典哲这的关系,进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与重大基本论题。其中,可以看出,世界既是过程的集合体,也呈现各领域相互联系的图景。同时,恩格斯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似由偶然性支配,实则是受内部的隐蔽的规律支配,进而提出了“历史的合力”的思想。这里,恩格斯指出,探究个人尤其是杰出人物的动机,不如探究广大群众及整个阶级行动的动机,这就应从其思想背后的物质动因,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中探寻。由此,不难发现,有阶级以来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更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其中,阶级斗争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进行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矛盾,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综上,恩格斯探究了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论原则,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由此,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这的终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这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这的关系的系统梳理,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