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
【句读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石是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现今的社会制度使资本家有可能按照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来购买劳动力,迫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再生产支付给劳动力的价格所必需的时间,而从劳动力中榨取远远超过其价值的价值。这样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整个资本家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以及他们所雇用的仆人(上至教皇和帝王,下至更夫等等)中间进行分配。至于这种分配怎样进行,在这里同我们毫不相干;但是有一点是无可怀疑的,凡是不劳动的人,只有靠这个剩余价值中通过某种方式落到他们手里的一份,才能够生活(参看马克思的《资本论》,那里第一次阐明了这一点)。
【解读】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地位关系、分配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凭借手中占有的资本,可以购买到充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而开始一段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要远远高于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说,工人为资本家生产的产品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工人得到的工资收入。多出来的这部分收入是由工人创造的,但却被资本家无偿据为私有了,就是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最终追求就是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公平交易的面具下所掩盖的剥削与奴役。剩余价值的存在也解释了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是不公平和非正义的。
【句读2】
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而在刚才引证的蒲鲁东的主要著作中的那个地方,他明明白白地写着,“各社会中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的、至高无上的、支配其他一切原则的基本原则”,并不是利益,而是公平。而且他在他的一切著作的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都重复着这一点。
【解读】在唯物史观看来,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决定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换言之,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件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用来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金钥匙”。以蒲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不懂得唯物史观。当他们面对政治国家、观念意识的时候,不是在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中去探寻根源,而是转而求助于所谓的“公平”“正义”“平等”等空洞、抽象的概念。殊不知,世界上本没有永恒的“公平”“正义”“平等”,这些观念不过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无怪乎马克思说:“难道我不恰好说过,蒲鲁东在判断一切经济关系时不是依据经济规律,而只是依据这些经济关系是否符合他这个永恒公平的观念,以此来掩饰自己在经济学方面的无知和无能吗?”
【句读3】
工人受剥削的关键是: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利用这种交易,迫使工人生产出比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价值多得多的价值。资本家与工人间的这种交易创造出随后以地租、商业利润、资本利息、捐税等等形式在各类亚种资本家及其仆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全部剩余价值。
【解读】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唯一目的。在这样的目的驱使之下,表面看似的公平交易背后隐藏着残酷深刻的剥削。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但工人拿到手的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却远远低于工人利用自己的劳动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多出来的这部分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但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据了,这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存在证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真实性与残酷性,撕下了蒙在资本主义面孔上的伪善面具,从而也为工人的抗争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