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

二、用来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

【句读1】

目前报刊上十分引人注目的所谓住房短缺问题,并不是指一般工人阶级住房恶劣、拥挤、有害健康。这种住房短缺并不是现代特有的现象;这甚至也不是现代无产阶级所遭受的不同于以往一切被压迫阶级的、它所特有的许多痛苦中的一种;相反,这是一切时代的一切被压迫阶级几乎同等地遭受过的一种痛苦。要消除这种住房短缺,只有一个方法:消灭统治阶级对劳动阶级的一切剥削和压迫。

【解读】恩格斯主张,住宅问题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剥削劳动的必然方式。虽然劳动力的价值必然包括能够保证其自身与家庭生存的基本条件,但这里的基本条件只是保证工人及其家庭有房可居就已足够,至于住房条件是否恶劣、拥挤、有害健康,则统统不是资本增殖所要关心的问题。不仅如此,恩格斯极力反对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方式与途径。在他看来,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的核心就是工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所有权。但这样的解决方式并没有让工人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状况,反而是以加剧这一悲惨状况为前提的。这样的解决方式不但不能使工人得到解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剥削由生产领域蔓延至生活领域。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解决住宅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一个,就是让资本的统治与剥削更加残酷和彻底,从而能够激起工人彻底的反抗意志,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建立在分工和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彻底消灭资本对劳动的统治。

【句读2】

要造成现代革命阶级无产阶级,绝对必须割断那根把昔日的劳动者束缚在土地上的脐带。除了织机以外还有自己的小屋子、小园圃和小块田地的手工织工,哪怕贫困已极并且遭受种种政治压迫,仍然无声无息、安于现状、“非常虔诚和规规矩矩”,他在富人、神父、官吏面前脱帽致敬,在内心深处完全是一个奴隶。正是现代大工业把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者变成了一个完全没有财产、摆脱一切历来的枷锁而被置于法律保护之外的无产者,正是在这个经济革命造成的条件下,才可能推翻剥削劳动阶级的最后一种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

【解读】正如青年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就指出过的一样,德国解放的可能性就在于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城市住宅问题的出现,正是捆扎在无产阶级身上的锁链中的一环。究其根源就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统治。因此,现代资产阶级所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仅仅是毫无诚意的隔靴搔痒、步步为营,实际上更是要把工人牢牢捆在自己的战车上,束缚在自己的居所中,使其成为世世代代的奴隶,供自己剥削与驱使。所以,在恩格斯看来,要解决城市工人的住宅问题,不仅仅需要一场政治革命,还需要一场社会革命。要将资本主义的统治方式连根拔起,才是真正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正确道路。而在这之前,工人必须要充分感受资本家的压迫,积蓄力量,等待爆发。

【句读3】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的时候,企图单独解决住宅问题或其他任何同工人命运有关的社会问题都是愚蠢的。解决办法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工人阶级自己占有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

【解读】恩格斯绝不认同蒲鲁东之流用来解决城市工人住房短缺的任何方案与企图,因为这不过是给身处困境中的工人的致幻剂罢了。或者说,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谋求在现行制度下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因为在没有经历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前提下,任何企图单独解决工人住房短缺或者其他社会问题的方案都不过是一通鬼话。它们不会带给工人任何境况的改善,因为这与资本增殖的逻辑背道而驰,甚至直接威胁资本主义的统治根基。因此,必须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的根基——私有制,将全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收归工人所有。

【句读4】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实质是希望保全现代社会一切祸害的基础,同时又希望消除这些祸害。正如《共产主义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他们想要“资产阶级,但是不要无产阶级”。

【解读】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天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失去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的存在也就难以为继。资产阶级为了保证自己对工人的持续剥削,必须要提供足够的劳动力的价值以保证工人和他的家庭能够住有所居。但是,如果要彻底消除住宅短缺问题的话,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利润为工人建造新的房屋。显然,这并不利于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是与资本增殖的目的背道而驰的。所以无论如何,在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与工人住房短缺问题之间,天平永远不会偏向工人这一端。

【句读5】

谁宣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铁的规律”不可侵犯,同时又想消除它的种种令人不快的但却是必然的后果,他就别无他法,只好向资本家作道德说教,而这种说教的动人作用一碰到私人利益,必要时一碰到竞争,就又会立刻烟消云散。这种说教同站在水池边的老母鸡向它孵出的在池中欢快地游来游去的小鸭所作的说教是一样的。虽然水里容易淹死,小鸭还是下了水;虽然利润不讲温情,资本家还是趋求利润。

【解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住房短缺是资产阶级社会形式的必然产物。在这种社会中,广大的劳动群众不得不专靠工资来过活,也就是靠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那些生活资料来过活;在这种社会中,机器等的不断改善经常使大量工人失业;在这种社会中,工业的剧烈的周期波动一方面决定着大量失业工人后备军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不时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并把他们抛上街头;在这种社会中,工人大批地涌进大城市,而且涌入的速度比在现有条件下为他们修造住房的速度更快;所以,在这种社会中,最污秽的猪圈也经常能找到租赁者;最后,在这种社会中,身为资本家的房主不仅有权,而且由于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责任从自己的房产中无情地榨取最高额的租金。在这样的社会中,住房短缺并不是偶然的事情,它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种现象连同它对健康等等的各种反作用,只有在产生这种现象的整个社会制度都已经发生根本变革的时候,才能消除。但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知道这点的。它不可能用现存条件来解释住房短缺现象。因此,它别无他法,只好用一些道德说教来把住房短缺归之于人的邪恶,也就是原罪。

【句读6】

可见,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办法显然遭到了失败,由于碰到城乡对立而遭到了失败。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问题的核心。住宅问题,只有当社会已经得到充分改造,从而可能着手消灭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已达到极其尖锐程度的城乡对立时,才能获得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消灭这种对立,相反,它必然使这种对立日益尖锐化。

【解读】城市工人住宅问题的出现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性弊病,在这其中,大量失地农民被迫涌入城市工厂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带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工人住房短缺的直接原因。虽然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地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的,住宅问题的出现就是这样的例子。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三大差别发展成为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对立是整个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因此,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劳动,打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由以剥削的根基,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理想照进现实。

【句读7】

并不是住宅问题的解决同时就会导致社会问题的解决,而只是由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即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废除,才同时使得解决住宅问题成为可能。想解决住宅问题又想把现代大城市保留下来,那是荒谬的。但是,现代大城市只有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消除,而只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件事一开始,那就不是给每个工人一所归他所有的小屋子的问题,而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解读】恩格斯主张,只有彻底消灭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生产方式,才是有效解决包括住宅问题在内的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本方式。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后,取而代之以过渡性的无产阶级专政,将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收归整个社会所有,并在无产阶级中间以某种方式进行分配,这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句读8】

十分明显,现代的国家不能够也不愿意消除住房灾难。国家无非是有产阶级即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用来反对被剥削阶级即农民和工人的有组织的总权力。个别资本家(这里与问题有关的只是资本家,因为参加这种事业的土地所有者首先也是以资本家资格出现的)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的国家也不愿意做。因此,如果说个别资本家对住房短缺虽然也感到遗憾,却未必会受触动而去从表面上掩饰由此产生的极其可怕的后果,那么,总资本家,即国家,也并不会做出更多的事情。国家顶多也只是会设法在各地均衡地推行已经成为通例的表面掩饰工作。我们看到的情形正是如此。

【解读】恩格斯重申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即“国家是有产阶级即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用来反对被剥削阶级即农民和工人的有组织的总权力。”既然国家不过是经济上的统治阶级用以实现和满足自己的阶级利益的政治工具,那么资本家不愿意去解决的住宅问题,国家也不会真心实意去解决。因此,唯有以一场社会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炸毁资本主义政权才是最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