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的三个方面之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句读1】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解读】“人类历史”“前提”和“有生命的个人”是三个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历史”是发展的而非凝固的,它在时间的绵延中展开,正如马克思所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人类历史”是具体的而非空洞的,每一个“个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个人”是活生生的而非抽象的,每一个“个人”与自然打交道、从自然获取衣食住行等生存必需品的过程,就是历史展开的现实过程。
【句读2】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解读】人与动物的区别当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就生命和生存而言,人与动物区别不大:无论是每一个个人还是每一个动物,都在努力地延续自身生命、求得自身生存。另一方面,就获取生存资料、生活资料的方式而言,人与动物有根本性的区别:动物仅仅是索取,大自然提供了什么,就从自然中索取什么作为自己的生存资料;人不仅会索取还能够“生产”,根据自己“肉体组织”的限度,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尤其是此时此地大自然不提供或供应不足的那些生活资料。
【句读3】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解读】人是现实的存在;意识是被人们意识到了的存在。每一个个人都在“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这就是每一个个人的存在方式;每一个个人都是具体的存在,而不是抽象的存在。个人在生产过程中与他人密切交往,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句读4】
德国哲这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解读】“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个人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意识,生活决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