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简介】
恩格斯从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社会全貌入手,在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结构有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在1842年11月至1844年8月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英国的亲身观察和收集可靠材料的基础上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在巴门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全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是恩格斯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斗争历程和历史使命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的德文第一版于1845年5月在莱比锡出版,德文第二版于1892年出版,恩格斯为该版写了序言。经恩格斯本人同意还出版了两个英文本,即1887年美国版和1892年英国版,恩格斯分别为这两个版本写了序言。恩格斯还将美国版序言译成德文,以《美国工人运动》为题发表在1887年6月10日和17日《社会民主党人报》上(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包括了英国版序言的主要内容,并在理论阐述上作了新的补充。在这篇序言中,恩格斯这样评价自己的这部著作:“这本书无论在优点方面或缺点方面都带有作者青年时代的痕迹……但是当我重读这本青年时期的著作时,发现它毫无使我羞愧的地方。”同时,他也说明了其中个别不足之处。他进一步分析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指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只给少数工人贵族带来好处,而广大工人群众依然过着穷困的生活,工人阶级贫困的原因“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他强调工人阶级要善于总结经验,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这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这习来得快。”他还评述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批判了那种“凌驾于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之上的社会主义”。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阐述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史,说明了工人阶级伴随工业革命而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以大量生动具体的材料真实地展现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受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悲惨情景。生活的极度贫困和高强度的劳动使工人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一切发展的可能,这造成了他们精神的匮乏和道德的堕落,也必然导致工人对资本家的反抗。恩格斯揭示了资本家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不能脱离他的阶级属性而存在,工人悲惨的命运和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源自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制度。在回顾英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从自发到自觉的斗争历程中,恩格斯总结其运动经验,阐明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得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整个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性的结论,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列宁指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这部著作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极严厉的控诉”,是“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