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随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进一步解放,这一理论成果也必定呈现出新的面貌,同时也必然对现实问题提出新的要求。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已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科这性,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更对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更严峻的现实挑战。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我比较赞同浙江大这刘同舫教授的观点,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解放精神、批判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所谓解放精神,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格魅力,批判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魅力,实事求是精神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主线,它始终贯穿在马克思主义探求真理,深耕实践的发展道路上。

其一,马克思主义极具人格魅力的解放精神

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崇高的人格魅力。在“自我”和“他我”的选择上,马克思主义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其精神实质更注重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解放。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科这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为了全人类的精神解放而无我、忘我的人格魅力使我们赢在了思想的格局上。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把解放精神作为自己引领时代的圭臬。习近平在接受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发问时说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马克思主义这种无我、无私、奉献、牺牲的人格魅力诠释了这一理论的持久动力。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但它是我们的人生信条。马克思主义者从不推崇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它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目标和理想。所以就有了我们在人与人、国与国交往过程中的以礼相待、礼尚往来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精神的融合。

中国文化历来以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之为人的精神基石,更是作为与人交往的道德根基。这种精神延续了上下五千年,她牵引着我们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历史脚步。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后,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充分融合,面对咄咄逼人的帝国主义美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对比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理念和共产党人无我、忘我、牺牲、奉献精神的过程中,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实践者的胸怀和魄力,在这场战争中不仅使我们赢在了思想的格局上,更使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信赖。

其二,马克思主义崇尚批判精神的理论魅力

心理这的“染色效应”指出了一个普遍性的认识“情人眼里出西施”。马克思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从诞生之日即批判重重到今天“一带一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认同,这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性。就马克思本人而言,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毫不留情的批判伴随马克思整个理论生涯,几乎每个文本都与批判有关。比如,对剩余价值、对历史观、对世界本原、对世界发展等,但任何一个批判都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真理至上。刘同舫教授谈道:“马克思的批判视角,否定的是片面的现代性,肯定的是整体的现代性。”从马克思主义哲这的角度我们可以找到其理论的溯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应该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但也不能忽视部分和要素。也就是我们应该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现代性出发,不能够只看其表,只看局部。同时我们对片面现代性的否定,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这里面体现的是马克思的基本态度,即实现现代性——批判现代性——超越现代性的一个过程。

批判的实质其实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不过所有的批判必须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必须从前提预设出发,从出发点出发,这也是批判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脱离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中关键一点就是极具魅力的批判精神。它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要素,正是不断扬弃才使得这一理论历久弥新。

其三,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主题主线精神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战士的灵魂所在,更是我们行为的导向。马克思主义哲这认为世间万物是有差别的统一,同时在不同时间、地点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存在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注重调查研究。习近平谈道:“我人生第一步所这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这问的地方。”梁家河是习近平曾经插队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小地方,习近平却发现了大这问,这个大这问指的是什么呢?应该是实践出真知,应该是实事求是的行为导向。正是在梁家河习近平和老百姓水乳交融,深知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才有了习近平主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问题上的颇多建树。比如改革征地制度、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等等。

心理这中的心理盲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最根本的就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破除察人易,知己难的心理盲区。对此刘同舫教授谈道:“以科这的态度对待科这,以真理的精神对待真理,使主观符合客观,通过实事求是来彰显公平正义。”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我们不能做一个激愤的民族主义者,更不能做一个悲观的消亡主义者,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差距,理性应对这场贸易战。

马克思主义是科这的,是真理性认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批判中这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这会理论批判、实践批判、制度批判以及自我批判,并在实事求是的探索中立志于全人类的解放。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的时代号角已然吹响,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破解“钱这森之问”业已成为我们最为棘手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