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郭碧勋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民族。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历史悠久。土家先民在春秋战国至秦时被称为“西南夷”“南蛮”;汉至南北朝时被称为“武陵蛮”“五溪蛮”;隋唐时期各地均以地名称蛮,石门土家先民当时被称为“天门蛮”“澧中蛮”“零阳蛮”“石门蛮”;宋元明清时被称为“土人”“土蛮”“土民”“土司”。说它年轻,是因为1956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认定土家族是我国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1991年石门土家族民族成分得到认定。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务实的民族。石门土家族先民世代聚居在石门县西北地区深山老林,渔业采集,开荒种地,长期过着原始落后的经济生活。土司制度确立,推动了土家族地区原始经济逐步向封建领主经济过渡。改土归流后,石门土家族地区地主经济逐渐形成,生产力得到发展。到近现代石门县西北乡土家族地区林木、药材、土特产得到全面开发,资本经济发展较快。
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斗争历史的尚武的民族。明代湘西土司赴江浙抗倭,获“东南战功第一”的美誉。石门土家族地区在近现代涌现出了林德轩、龚柏林、唐荣阳、唐俊德等民国将领,郑洞国、龙天武、唐生海、覃道善等抗日将领;涌现出了王尔琢、陈振亚、王展程、贺声洋、陈寿山、覃苏、肖劲、蔡晴川等著名红军将领。特别是红军能将王尔琢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养一方文化。植根于石门这片神奇土地的石门土家族历史、土家族民俗、土家族语言、土家族文学艺术深厚丰富。石门县人大牵头编撰的这本《石门县土家族历史文化探源》,对石门土家族的族源与分布、土司历史与人物、政治与经济、文化与艺术等方面做了详细挖掘、研究和整理,并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出版,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对我们了解保护土家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五个文明建设都将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本书着重研究了石门添平土司与湘鄂西、湘鄂边地区土司的关系,为石门打造湘鄂边区交通要地、创新开放的山区高地提供了重要历史依据和文化底本。
进入21世纪,文化愈来愈显示其独有的价值与魅力。用文化的杠杆撬动经济,用文化特有的形式与力量领跑石门经济社会发展,愈来愈为当代人所共识并实践。我衷心祝愿石门土家族人民幸福愉快,衷心祝愿土家族文化永放异彩。
是为序。
(作者系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