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土家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
石门县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我国56个民族中,土家族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从石门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来看,澧水流域早在30万年前就有人类存在。新石器时代发现了闻名于长江中下游的皂市下层文化,距今7000多年。也就是说大约在7000年前,石门土家先民便在这峰峦挺拔、雄浑苍莽、飞瀑流碧、幽谷飘蓝的原始丛林中披荆斩棘,开垦种植,繁衍生息,为开辟这片神秘大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了本民族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我们研究石门土家族,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深度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湘鄂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石门县有三个东西应当高度重视并大力做强。一是石门茶禅文化。从历史上看,茶禅文化始自宋代,文化底蕴深厚;从影响力看,石门茶禅文化流传于日本朝鲜,被尊为茶道源头;从竞争力看,茶禅文化发端于石门,是一块世界级品牌;从产业发展看,茶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有根本的联系,可以做优做强石门茶叶大产业,催生并壮大茶业产业群,推进茶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清末民初石门县与鹤峰、五峰、宜都发展宜红茶,远销俄英美,“宜红”与“滇红”“祁红”成为当时中国三大红茶品牌,形成了“宜红古茶道”。现在湘鄂两省正在将“宜红古茶道”作为中俄蒙万里茶道的一部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我们把禅茶做成全民和顺之茶,搭上万里茶道文化平台,对于提升石门经济和石门形象大有裨益。二是石门錞于文化。錞于文化是巴文化,也就是土家族文化,錞于可能就是鄂省编钟的前身。虽然石门不是土家族自治县,但石门是土家族人繁衍生息上千年的地方,成套出土的15件石门錞于和石门打造的编錞与錞于乐舞显示它特有价值和魅力,也展示了“南錞北钟”经济文化的美好前景。三是奇石文化。湖北长阳是奇石大县,石门有丰富的“石门红”“渫水青”及燕子石,石门可以与长阳一道做奇石产业,形成湘鄂边奇石文化市场。
前面论述了石门覃氏土司文化来源于鄂西南,湘鄂边人均为“南蛮”后裔,都具有古巴子国血统,两地相同的图腾崇拜和共同的生活习惯与爱好,从古传承至今。虽然大山阻隔,交通闭塞,但相关的民风、习俗、信仰却一直没有大的改变。例如正月初五祭五谷神,哭嫁陪十姊妹,“白喜事”跳丧舞,“赶山”敬猎神,以及傩愿戏、柳子戏、地花鼓、过赶年、跳摆手、唱山歌、打锣鼓等习俗湘鄂边相同发展。因此石门与鄂西南人民通婚、经商、从政、从教、从学等生产、生活交流频繁。湘鄂西是大西南通道,研究石门县土家族历史文化,就是研究湘鄂西文化,也是研究大西南文化。着力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融合发展,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2.加强湘鄂两省交通大发展
石门县现在所处交通位置日益边缘化,石门虽然是湘西门户,但石门行政管理属于常德不属于湘西,湘西的国道、高速早就绕过石门;石门虽然属常德管理,但处于常德交通末端,很多交通利好,如高速公路、国道都到不了石门。其实石门处于大湘西和大三峡的节点上,如果石门打通了向北链接五峰、长阳、宜昌,向西链接鹤峰、来凤、龙山、永顺,向南链接桑植、慈利、桃源、沅陵的交通通道,石门县的交通就会有一个飞跃发展。特别是石门与鄂西南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石门必须在湘鄂边交通上做文章。好在宜张高速公路已经开工修建,呼南高铁经过石门也纳入了规划。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迅速建设石桃高速公路,同时打通或升格石门到松滋、石门到桑植、石门到鹤峰的国家级公路。加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交通发展,是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3.加强湘鄂边红色文化民族大团结的研究与宣传
湘鄂边是红二、六军团战斗了8年的地方,但湘鄂边红色文化还有待于湘鄂两省文化研究与发展。1942年湘鄂边成立了江南游击队又游击了8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江南游击队军事文化还没有完整研究。1942—1943年湘鄂边地区开展了宜昌保卫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对这些珍贵的抗战文化湘鄂两省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能够从民族学的角度,从史学、哲学、人文地理学相关学科研究,就能使湘鄂边红色文化闪耀出历史的神奇魅力。加强红色引领,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同心共筑中国梦,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行”的新时代的要求。
【注释】
[1]陈廷亮、张伟权撰:《土家语言,打开土家族民族识别之门的一把钥匙》,《中国民族报》2014年4月18日。
[2]唐明哲著:《湘北土家族探秘》,凤凰出版社,1993年,第43-45页。
[3]唐明哲著:《湘北土家族探秘》,凤凰出版社,1993年,第45-46页。
[4]唐明哲著:《湘北土家族探秘》,凤凰出版社,1993年,第47-49页。
[5]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内部资料,2003年,第189页。
[6]《湖南省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县及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概况丛书·石门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13年,总序第3页、正文第25-26页。
[7]石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石门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115页。
[8]此文原标题是《石门县土家族群众恢复民族成分始末》。它还包括下面的《石门县土家族民族成分恢复的工作过程》《石门县土家族民族成分恢复工作的核定》两文。此三文原来是石门县民族委员会撰写的总结报告,因为本书的研究需要,摘录于此。此三文原载于专著《湘北土家族探秘》,凤凰出版社,1993年。
[9]《石门县概况》编写组编:《湖南省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县(区)及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概况丛书·石门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13年,第2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