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土家族土民姓氏族源[30]

石门土家族土民姓氏族源 [30]

石门土家族土民姓氏,主要指添平土司700年时间,特别是添平所366年时间内,原有土著民,比如巴人、濮人,也包括在土司时期进入的军族、军户土民。

1.潘氏族源

后梁开平中(907—910)叙州蛮酋潘全盛寇扰楚边;乾化元年(911),吕师周擒全盛于飞山峒。[31]宋政和初“贼”潘宗嵒犯沅州。[32]明洪熙元年(1425),蓝山“贼”潘康生等诱众作乱。[33]近代湖南潘氏以安乡、黔阳为盛,黔阳一系疑与“蛮族”有关,以其地即唐之叙州所治也。据石门《潘氏族谱》称,原籍河南,宋时迁武陵。明洪武时占籍石门袁公渡,有土家族民族特点,另一支于清咸丰年间由河南迁石门县城,为汉族。

2.邢氏族源

《邢氏族谱·河潭缘田记略》载:“我祖天富公,团结义兄弟唐天喜、覃添顺、马添秀等十人过茅岗出永定,征蛮有功,俱得赐爵世袭。有辞不就职者,赐以河潭水利。”据传考,洪武二十二年(1389),“施南叛蛮结寨于龙孔,凉国公蓝玉遣指挥徐玉将兵攻之,擒宣抚覃大胜,余蛮退走”。“磔(zhé,一种酷刑,分裂肢体)大胜于市。”大胜子天富、天贵潜逃改覃为邢(“覃”“邢”二字石门同音),潜居石门。后永乐时(1403—1424),覃天贵五年(1407)复出金峒任土官安抚使。覃天富之子孙仍居石门,以覃氏添平河(今渫水)为依托,成为石门世袭专业渔户。

3.杨氏族源

石门《杨氏族谱》自称:洪武二年(1369)迁居石门。一支由辰溪、沅陵迁石门。据考,杨姓在阳泉坪有宗祠,祠堂边修七里公王庙,民间编修《杨氏族谱》中所绘祠堂图上明确标示七里庙,为土家族。另有鹤山、燕子山、尹家山、苏家铺等处杨氏为“改土归流”时迁入石门,为汉族。

4.龚氏族源

宋代有“黔州蛮”首领龚行满,“夔州蛮”首领龚才晃,明代酉阳宣抚司所属龚俊,则在今川、鄂边境一带。近代湖南龚氏几遍于全省,而以澧属诸县及武陵、泸溪为较盛。在常、澧一带者疑当与黔、夔二州蛮有关,在泸溪者自当为宋代当地“蛮族”之裔。衡、郴二属不见有龚氏一人列名科第表,足见龚氏之后人,犹未完全汉化。石门《龚氏族源》载:龚氏有两支,一支谱称元至正年间,迁石门南圻、所街等地;一支由卢溪迁石门。溪柱、铜柱有龚姓“蛮族”,有一定民族特征,为土家族。

5.周氏族源

石门《周氏族谱》称:周世风元末迁居石门袁公渡、渡水、仙阳等地;另一支在泥沙、苏家铺,与麻寮所梅梓隘土官副百户同源,故同姓为土家族。

6.肖氏族源

《肖氏族谱》称:“占籍石门左所里(今安福)。”明初迁入石门袁公渡等地,为土家族。

7.雷氏族源

蛮中雷氏湘北著于朗、澧:唐中和元年(881),“武陵蛮”雷满袭破朗州,诏以朗州留后;天祐中(904)雷满卒,子雷彦恭自立,后梁开平三年(909)为马氏所灭。[34]南宋绍兴初澧州有雷德进之叛。[35]明清二代雷氏分布衡、永、郴、桂、长、常、澧、岳各地,而以与九嶷接壤之桂属四邑为最盛。王闿运云:州境诸族,大抵从宋元至今宅田相承,唯雷氏盖自汉以来。[36]夫以习见于蛮中之姓氏,又为自汉以来之旧族,则其为蛮裔也可无疑矣。湘北各属盛况远不及湘南,中以澧、岳为较盛。

8.胡氏族源

石门《胡氏族谱》载,明初入石门,一支于明永乐年间迁入石门北乡,唱“摆手歌”:“调摆手,嘎嘎走,出左脚,摆左手;出右脚,摆右手。客家笑我同边手。”为土家族。

9.杜氏族源

石门《杜氏族谱》载,明初由辰州入石门,族谱称原籍江西丰城,主要分布在磨市、仙阳等地,敬奉七里公王,有打丧鼓“过赶年”习俗,为土家族。

10.马氏族源

石门《马氏族谱》载:“始祖,祖益,原系土将,元末征蛮有功,赐千户职不变,恩赐大小两河,以收水利册名元楚良佐,计湖米149石5斗,粮纳澧州。”添平所土司土官覃添秀妻马氏。为土家族先民。

11.尹氏族源

《尹氏族谱》称:尹姓为忠靖隘小旗,即为土丁,落籍太平街区,为土家族。

12.鲁氏族源

刘宋时“雍州蛮”帅鲁奴子掳龙山,屡为边患。[37]北魏景明三年(502),“鲁阳蛮”鲁北骛等聚众攻逼颍川。[38]元至元二十八九年(1291、1292),叉巴桑木溪鲁万丑及其兄三代舟入寇辰州。[39]盖自南北朝以来,鲁氏久滋育于豫、鄂西境蛮中。明代湖南省境北部洞庭左右澧州、桃源、华容、平江各县皆有鲁氏,桃源尤盛,疑中间不少蛮裔也。入清颇衰微,仅华容见岁贡一人。

13.符氏族源

符氏五代宋初为叙州“梅山蛮”长。后汉乾祐中,朗州马希萼诱辰、叙州及“梅山蛮”共击破长沙,府库累世之积,皆为“叙州蛮”酋符彦通所掠,彦通由是富强,称王溪峒间,刘言、王逵皆畏忌之。熙宁五年(1072),乃以湖南转运副使蔡煜经制招抚,率兵由宁乡大沩山而入,使人因浮屠往谕,其酋扶氏,遂解发稽首降,传檄而定。析其地为二:以下梅山置安化县,上梅山置新化县。自是鼎、澧可以南至邵,潭、邵间不复有夷僚之患。[40]“叙州蛮”一系,其后裔今皆作符氏,沅州府属三邑并有之,而不甚显著。“梅山蛮”一系,今或作扶氏,著于新化、酃县、桂东;或作符氏,著于益阳、宁乡,北由龙阳延及永定、慈利、石门、永顺。新化与酃、桂相去极远,第扶为希姓,理应同出一源,惜中间迁徙之迹未能得其谱牒以证实之。

14.冉氏族源

清同治《澧州直隶州志》记载,石门又有冉氏,颇疑澧水流域“澧中蛮”本有冉氏、向氏,但未见称于史册家谱,或系自川、鄂等省移来者。石门冉氏在明代有举人二,岁贡九,除张氏外,全县各族莫能及之。入清颇衰微,仅有岁贡一人。

15.梅氏族源

南北朝时蛮中大酋豪多梅氏。《魏书》卷一〇一《蛮传》记载,魏泰常八年(423),蛮王梅安率渠帅数千入朝。《宋书》卷九七《豫州蛮传》记载,宋封“酉阳蛮”梅虫生为高山侯,梅加羊为扦山侯。明初,“晋熙蛮”梅式生起兵斩晋熙太守。近代湖南省境北边之石门、安乡、武陵、桃源、沅江等县都有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