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地特产有关的石门土家族池名[22]

与山地特产有关的石门土家族池名 [22]

1.统士湾

石门县新铺镇原瓜子峪乡东湾村有个统士湾。“统士”是土家语,“统”是“土”的音变。土家语称“菌子”为“土士”,这“土士湾”就是菌子多的山湾,因菌子多而得名。

2.磨石岭

“磨石”非汉语,是土家语。土家语称“布”为“磨石”。以往,这里织的“布”工艺精美,质量上乘,故以“布”(磨石)做了地名。

3.沙子溪

石门县所街乡原所市添平所村有个小地方叫沙子溪。“沙子”是土家语“沙市”“沙思”或“沙西”的音变,“沙市”“沙思”或“沙西”又都是“沙列思”的变音,都是“李子”的意思。“溪”是山坡或地方的意思。那么“沙子溪”就是李子山坡,是以往这里李子多而得名的。

4.苏家铺

石门县雁池乡原苏市区有个苏家铺乡。“苏家铺”民国时叫“苏市乡”。其“苏市”实为土家语“苏斯”“树死”或“树西”的误记。土家语称“板栗”为“树”或“树西”。以往此地出产板栗,因此得名。

5.派路垭

石门县雁池乡原苏市区有个苏家铺乡,苏家铺乡李家峪村有个小地方叫派路垭。“派路”是土家语“帕路”的误记。“帕路”是“帕路古”的简化。土家语称“辣椒”为“帕路古”,以往,这垭上辣椒多,故称“帕路垭”,也就是辣椒垭。

6.夹马

石门县壶瓶山镇原泥市镇有个夹马村。“夹马”是土家语“嘎蒙”的音变和误记。“枫香树”土家语称“嘎蒙色卡蒙”。“枫香”是“嘎蒙色”。因“色”是轻声,往往在语流音变中省去,剩下“嘎蒙”,其义仍为“枫香”。“卡蒙”是“树”。因而“夹马”即“嘎蒙”,枫香树。以往此地枫香树多,以树名做了村名。清末民初,广州商人卢次伦到壶瓶山精制宜红茶,出口英、俄,运茶用的茶箱就是夹马的枫香板做的。

7.磨市镇

石门县有磨市镇,太平镇金山寺村有磨石垭,原袁公渡乡马鞍村也有磨石村,长阳也有磨市。“磨市”是“磨石”的变音,“磨石”系土家语“布”的意思。布匹贸易是以往磨市镇主要经营项目,故名。

8.渫水

它发源于泥沙区江坪河乡与南镇交界处。“渫”音“写”,是土家语“铁”的译音。土家语称“铁”为“写”。“渫水”是土家语和汉语相结合(或者说半土家半汉)的名称,是因沿河多铁矿而得名的地方。

9.马银溪

石门县雁池乡有个马银溪村。“马银溪”是土家语。土家语称“虹”为“马银”或“蚂蚁”,“马银溪”就是“虹溪”,是经常雨后出虹而得名的地方。

土家先民有以当时当地的主要出产为地方命名的习惯,如果我们把土家语言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考察,就会发现许多地名有趣的含义。如刚刚讲的苏市就是土家语义盛产板栗的地方,至今苏市山中多板栗树,板栗为当地名产。又如所街沙子溪土家语义是当地盛产李子而得名,派路垭就是盛产辣椒的垭,泥市夹马就是盛产枫香树的地方,统士湾就是盛产菌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