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土家族信仰习俗
1.崇拜伏羲女娲娘娘[6]
石门土家族没有固定单一崇拜的宗教神,最突出的就是信奉祖先,崇拜土王,祖先神最大。石门土家族最敬奉伏羲和女娲娘娘。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滔天后,世上只剩下藏在葫芦瓜里的伏羲和女娲兄妹两人,后来乌龟出主意,为了繁衍人类,让伏羲女娲兄妹成亲。妹妹不同意,立下三桩誓愿,一是对山滚磨子,两块磨子在山脚合成一副磨就成亲;二是隔山烧烟,两股烟子在天上结彩就成亲;三是我在前面跑,你追上我就成亲。结果三桩誓愿在乌龟精、兔子精的帮助下都灵验了。女娲怀孕三年六个月,生下一个大肉球,气得她拿把刀将肉球砍了一百刀,还不解气,抓住肉块就甩出去,结果哥哥甩出去的成了女人,妹妹甩出去的成了男人,而且男人和女人都成对在一起了。据说他们和沙子甩出去的就是汉族,和青草甩出去的就是苗族,和泥巴甩出去的就是土家族。最后只有一个男人哭着没有女人,伏羲说:“51坨男人只有50个女人配,你没有女人,就到他们中间去混日子吧。”自此世上有了单身汉和嫖堂客的事。伏羲还给他们每人取了名字,从此世上就有了百家姓。
在湖南澧沅流域与陕西的灞河流域都有女娲神话。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李清霞著《陈忠实传》,说陈忠实的家乡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紧挨灞河北岸,因华胥塚遗址而得名。华胥是女娲的母亲。少女华胥氏在灞河边无意间踩上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少女怀孕了,“华胥氏生男名伏羲,生女为女娲”。这就是陕西灞河流域白鹿原神话传说。澧沅流域的黎苗集团最盛传的神话是说洪水滔天,人类快灭绝,为了传宗接代,伏羲女娲兄妹成亲。
那么,伏羲女娲的传说与土家族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据记载[7],华胥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最后一位杰出女性,被尊崇为中华始祖母。而土家族族源是巴人与濮人。巴人的祖先是巴务相。“务相”是华胥第六世孙,即华胥—伏羲女娲(也有人说是伏羲与素女私恋)—咸鸟—乘厘—后照—务相。《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生巴人。”“太皞即伏羲氏”。民族学者潘光旦认为,伏与虎同声同韵,伏羲就是白虎;“伏”与“毕”相通,“羲”与“兹”有叠韵关系,伏羲就是“毕兹”。闻一多也认为毕兹即伏羲,伏羲即葫芦。石门民间有伏羲女娲兄妹造人的传说,石门人崇拜伏羲女娲娘娘,其实就是崇拜土家族祖先巴务相。
2.崇拜白虎[8]
石门土家人爱虎、崇虎、敬虎,白虎图腾已渗透到石门土家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家居堂屋一定贴虎挂虎,设白虎神位;卡花图案绘虎;石碑牌坊刻虎。石门土家人名、地名许多与白虎图案有关。如所街乡有白虎山、河口乡(现三圣乡)有白虎洞,特别是河口乡(现三圣乡)太青山白虎洞至今拜洞的信男善女,络绎不绝,香烟袅袅不断;石门土家族祖先均称“七里公王”,土家语专家认为:“七里”就是“白虎”或“以白虎为大”之意,“七里公”就是大虎神,许多七里公王的神像均属“人虎一体”,人虎相依,敬土王和敬虎融为一体。土家族传说白虎就是白脸大王爷,即死后魂魄化为白虎的族祖廪君。
关于土家族崇奉白虎的问题,潘光旦、邓少琴、童恩正以及熊传新等专家都做过研究和探讨。管维良先生认为[9],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毕兹”是“白虎”的意思。“卡”是“家”或“族”的意思,“毕兹卡”完整的概念就是“白虎家”或“白虎族”。土家自称白虎族,这与白虎巴人崇奉白虎,自认为是白虎后裔的传统意识是一脉相承的。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土家族较早的先祖是自古就生活在湘西北的古代濮人的一支,它与古代的三苗、古羌、九黎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后来经受到巴、楚文化的重要影响而崇尚白虎,他们共同以伏羲为先祖。石门民间伏羲女娲兄妹共同造人或葫芦产子的传说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3.崇信向王天子
石门崇拜八部大王的人不多,但石门、五峰、长阳等地土家人都尊崇向王天子。湘鄂西自古以来广泛流传土家“向王天子”的故事。向王天子是谁?湘鄂西土家人土王崇拜的先王就是远古时代巴人之祖廪君巴务相,“向王”廪君是巴人的首领和族神,起源于长阳廪君传说。廪君通过比剑、乘坐土船比赛,取得君长职位以后,率领巴人部落打败盐水女神部落,开拓巴人摇篮清江流域,对巴人部落兴盛做出历史贡献,死后化成白虎。湘鄂地区土家民间信仰,修向王庙、白帝天王庙供奉的向王、白虎天王、白帝天王、向王天子、向天王、向王或土王,多是指巴务相。就是现在的长阳、五峰、建始和恩施等地仍有许多向王山、向王洞、向王溪、向王滩古地名。1992年版《长阳县志》所载:“明、清年间,县境先后建有向王庙44座。”民间传说向王率领土家先民疏通清江及其支流有功,所以清江土家船工唱道:“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在驾船之前,或在六月六日向王节,土家船工必须前往清江两岸向王庙进行祭祀活动,以求河神保佑。
张家界戴楚洲先生考证[10],向王天子除指廪君巴务相外,还有三说。一说指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向五子王,他率众攻陷信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杀死刺史,自称“向王”,终因寡不敌众,“向王”被杀,其部万余人被活捉。二说南宋末年向龙在索溪峪天子洲扯旗造反,自封天子,被宋兵进剿,退到神堂湾,跳崖就义。后来神堂湾一带改称天子山,并修建上、中、下三座向王天子庙。三说指明代慈利土酋向大坤。明朝初年,土家人向大坤率领土民在索溪峪起兵,自封“向王天子”。明太祖朱元璋派遣楚王朱桢以及征虏将军汤和数万官兵前往镇压,向大坤被围困神堂湾,人马皆饿死。至今风雨黄昏,犹闻山谷中马嘶人吼。土人因立向王天子庙。因此,湘鄂土家族“向王天子”已非明指某一历史人物,而是被民间加工成土家首领群体化身,向王天子其实是湘鄂地区“多神信仰”的表现。石门境内建有许多向王庙,石门传说向王天子是一个机智人物。一次,向王天子造反被皇帝捉住,审问他家里有多大房子,他说:“我的房子有千根柱头落脚,风扫地,月点灯。”又问家里有多少人,他说:“我家每天撒豆成兵,每月有三条船拖盐。”皇帝本想一刀杀了向王天子,听说他家人多势众,先放了他回家,并派人跟踪到了石门,发现他家就是半山腰一个吊脚楼屋(干栏建筑),跟踪的人现身审问他:“你家不是千根柱头落脚吗?”向王天子指着用树干竹竿编成的山墙说:“是啊,我的屋就是千根柱头落脚。风一来家里灰尘吹得干干净净,晚上月亮照进来就是亮灯。”“那你的兵呢?”向王天子抓了一把谷,嘴里一阵啾啾啾啾地叫唤,一群鸡飞速跑了来,占据了整个吊脚楼晒塔。“你买盐的船呢?”向王天子嘴里又嘎嘎嘎嘎地叫唤,三只鸭子扭着屁股快速从山边小河跑了过来,向王天子指着三只鸭子说:“我每月就靠它下蛋买盐吃。”皇帝派的跟踪人又气又好笑,没有杀他放心地走了。
4.土王崇拜[11]
土家族地区历史上长期存在着土官、土司。土王在世时,人们慑于他的权威而尊土王,土王死后,认为他的灵魂仍然存在,仍和在世一样要管土民的事。所以土民还要敬奉土王神,求他庇护。龙山、来凤、永顺、宣恩、保靖、秀山、石门等地都有“土王庙”或“土主庙”。有的把土王像供在“土王祠”“摆手堂”。土老司还把土王像画在诸神图中。湘西土家族在1949年前是以彭公爵主、田好汉、向大官人为土王的。永顺、龙山还有“八部天神庙”,传说八部天神是彭公爵主的赞将,死后他们都升天成为神灵的土官土将。以彭、田、向三大姓来说,认为土王对生死都管,所以土王祠是彭、田、向三姓的家庙;对其他姓氏来说,土王祠是“族庙”,有的人在家里设坛祭土王,把它设在堂屋正中,而自家祖宗的灵牌,只能供在堂屋门后。有的农户只供土王的神坛,不敬家先。逢年过节,都必须祭祀土王。特别是正月初一日至十五日举行“摆手”调年或“社日”祭祀,极其庄严隆重。
石门土家族的土主庙供的多为覃姓、向姓的土司土官。同治年间《石门县志》载有“向王殿”,民国十九年(1930)所修《覃氏族谱》(九如堂)中载的告祖文中还有请“向王古社列列老大人之神位前”“威镇七里”的覃土王告文,其祠堂边立向王宫。石门县西北乡均有向王庙、向王殿、向王宫或向王天子庙,全县共13处,七里公王庙即土王庙共81处,遍布石门全县。七里公王的神像均属人虎一体。据《中国覃氏源流世系考》载:覃添顺于新关、渡水、官庄坪大修金鸡观,塑土王友仁像。石门土王覃添顺生辰是九月二十一日,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死于添平所,葬于石门县所街乡麻纳峪鸡窝地,《覃氏族谱》载:“土人感其公德无我,迄今慈、永、常、桃及添平旧辖地境内遍地立庙奉祀。”此后石门土家族便有公王会、公王节,即每年九月二十一日赶庙会,这天凡七里庙、公王庙、金鸡观及各土王庙烟火大盛,祭祀土王,男女老少赶庙会,由土老司主持祭祀仪式后,各自歌舞。其中最热闹的祭祀仪式是“猪羊祭”,土人将刮毛的整猪整羊擦洗干净,再披上红彩,由四人八人拾着,打动响器,热热闹闹赶庙会。覃土王庙多敬奉廪君、七里公王、三仙姑(易氏夫人)、土王公、土王母等。当然石门还有夏郎庙、郑土王庙(南琰寺)、陈土王庙(太平寺)、文土王庙(得月寺)等,但都服从祭祀覃土王,赶公王会。
5.崇拜猎神张五郎[12]
据传,猎神姓张名五郎,西溪州人,九月初九日生,12岁上梅山学法,32岁学成下山,来到湖广地区教人打猎,又称梅山神。有一次他在追赶一只白额老虎时跌下悬崖,肉身成神。所以猎神张五郎神像是倒立像。石门对张五郎非常敬奉,猎手进山,必向猎神问卦,以卜吉凶;打猎时还要念五郎诰、五郎神咒。传说张五郎是女神,敬时不能讲丑话,必须轻言细语。20世纪80年代初全县组织民族调查时,石门县博物馆在九伙坪乡(现磨市镇)打戈村收集发现一尊明代猎神“张五郎”神像,木质,神像造型奇特,头向地而足向天倒竖着,赤身裸体。通高12厘米,像高9.3厘米,采用花椒树根雕制而成。此神像系石门土家族人民敬奉的特殊信仰神。此神像是民间极其少见的土家族木雕艺术品,保存完整。现藏于石门县博物馆。
6.崇信土地公公[13]
民间崇信八仙。所谓八仙就是指道教里八位神仙,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关于他们的完整说法始于元朝,正式定型于明朝。八仙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八仙过海”,说有一位神仙邀请八仙去他那里参加宴会并观赏牡丹花,回来时,他们遭到东海龙王的阻挠,八仙分别拿出他们随身携带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何仙姑有莲花,蓝采和有花篮,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板。八仙各凭本事与龙王斗法,顺利越过大海。八仙深受民间崇敬。据说吕洞宾是民间理发业的祖师爷,阴历四月十四日是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都祭祀吕洞宾。但是石门深处大山区,除了崇信八仙外,主要崇信土地公公。
土地公公又称“土地爷”“土地公”,石门称“土地”。中国自古就敬土地神,他的官衔官名叫“福德正神”,每年二月初二日“土地”生日,土地庙要演戏、乡人要祭土地。但石门敬“土地”除了这些外,还有特殊的地方。石门的“土地”无处不在,而且各司其职,乡人到哪里,就祭哪里的土地。石门的“土地”有城隍土地、天门土地、山中土地、桥梁土地、华山土地、青苗土地、道路土地、家神土地、拖柴土地等等。这些“土地”神一般有小庙,但许多“土地”没有庙,乡人不管有没有“土地”庙,到哪里都会敬“土地”。石门山区至今流传还傩愿习俗,石门土家族人喜欢在“还傩愿”表演中戴上各种“土地”面具扮演土地公公。土地公公娶了大妈、二妈、三妈,上台就争风吃醋;土地公公是一个地方小神,“一街尽是笑话,二老从不作声”。石门在敬奉八仙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敬奉神——土地公公。
7.崇信吉祥鸟和吉祥数字[14]
石门土家人特别讲求禁忌,追求吉祥。石门禁忌非常多,比如早起不说丧气话,不说痞话,晚上不吹口哨。正月初一日讲求开门红等等。石门把阳雀信奉为吉祥鸟。石门土家人对阳雀的叫声特别关注,时令一到春天,人们便等待阳雀的叫唤。认为谁最先听到阳雀叫,谁在这一年最有福气,诸事顺利。听到阳雀叫的时间也有讲究,劳作时听到阳雀叫最吉利,预示终年勤劳丰收;倘是贪玩、睡懒觉时听到阳雀叫,则预示这年懒惰歉收。
石门认为“九”是最吉利的数字,讲究九九归一。石门县博物馆现收藏有一幅清代“九九归一卡花手帕”。土布,白底蓝花,长37厘米,宽35.5厘米,重30克。图案分4组构成,十字交叉状,再用无数个十字花组成数字花纹图案。此种手帕是土家族男女老少携带在身边的钱包,一般是妇女用得多一些。手帕正中绣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数字图案,在一块一尺方布上,用蓝色丝线在手帕四周绣有“荣华富贵”“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金玉满堂”之佳句。在四角再绣有几朵梅花,真实地体现了土家族人们对生活、艺术追求的和谐完美。这个卡花手帕系民俗文物之绝品,保存完整。石门人认为36是一个不好的数字,遇着了它都会绕着走。赈酒上人情,活怕遇着第36个,都要数一数记到多少个了。记人情账的人也会主动把36这个位子用一个“王百万”等虚名先填上,免得别人担心。“人人都有36,喜的喜,忧的忧。”石门的男人满35岁赈酒“做36”;有的女人满36也“做36”赈酒;“男做进,女做满”,做了“36”就说闯过了“36”这个结巴数。近几年,地方政府加强了移风易俗、公序良俗的教育引导,加强了民众“赈酒”风的规范治理,“赈36”陋俗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