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平土司覃氏后裔分布概况
1.添平覃氏土司后裔
前面介绍了光裕堂添平所覃氏覃添顺后裔官房(长子世袭官后裔)人物,下面介绍添平覃氏土司部分族房后裔分布情况。
覃氏祖贯雍秦汉中郡。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倡乱,覃氏徙居四川瞿塘关,沿长江而下,居宜都、徙施州。添平覃氏土司发端从谭元虎改覃氏算起。添平覃氏远祖谭元虎,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繁衍生息出添平土司覃氏一脉。覃汝先是添平覃氏始祖,生长子伯坚、次子伯圭。覃伯圭一般公认为添平土司一世祖,其后裔辗转至长阳、五峰、石门、鹤峰等地繁衍发展。添平土司二世祖覃仕魁,迁居湖北长阳红土峒,生长子友仁、次子友义。添平土司三世祖覃友仁,迁居湖南省石门县维新镇覃家山金鸡观,史志记载为湘西安抚使土司官,生长子绪祖、次子福祖。四世祖覃绪祖封骑尉,为东茅岗土司始祖,生长子添顺、次子添明、三子添廷、四子添启。覃添顺为台宜寨主、添平所一世祖。
2.石门县覃氏
石门县68万人,覃氏现有人口8万余人。石门县境内覃氏后裔主要有三支。第一支是光裕堂添顺覃氏后裔,主要分布于所街、雁池、磨市、维新、三圣、壶瓶山、九渡河,其他各乡镇也都有分布。光裕堂添顺覃氏是石门最大的一支覃氏,是添平千户所首任正千户世袭官,光裕堂始祖。生三子文孙、贤孙、玉孙,其中文孙娶王氏生绳武、纲武、纶武;贤孙娶唐氏生总武、纩武;玉孙娶邓氏生纥武,娶伍氏生经武、湣武、缨武。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光裕堂一修族谱,清道光六年(1826)二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1922年四修。覃添顺后裔祠堂名光裕堂。2004年光裕堂、九如堂及拳甫裔合修族谱。字派:世继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道,事业佐明堂,定国忠谟显,安人厚泽扬,熙廷常懋绩,奕代普联芳,志学希贤圣,徵庸步寿康,百华祥豫兆,藩衍序弥昌。
石门覃氏第二支是添平所左贰千户九如堂覃添秀后裔,主要分布在所街文家村。覃添秀与覃添顺同宗别支,由常德迁居石门,后成为添平所巡捕千户世袭官。后裔多居石门县所街乡的文家村,建祠名九如堂。嘉庆十八年(1813)九如堂一修族谱,光绪八年(1882)二修,1931年三修。添秀后裔现有人口5000余人。
石门县第三支覃氏是长梯隘百户长覃拳甫后裔(堂号未知),主要分布在罗坪、安溪、中岭等地。覃拳甫与覃汝先同宗别支,由松滋迁居到石门的原中岭乡,后成为添平所长梯隘百户长。
另外石门尚有人数较少的几支覃氏,所街关上村一支、泥市岩屋坪一支,蒙泉镇有一支,他们的字派为“立素家正达”或“文章兆世祥”,据说他们和添平覃氏一样都是从湖北长阳过来的。
3.张家界覃氏
张家界永定三潭坪覃氏是添平覃氏子孙。三潭坪《覃氏族谱》称,元末覃添顺受封正千户武德将军,置添平所土司衙门。覃添顺生玉孙,覃玉孙生缨武,覃缨武生覃恒,覃恒始迁张家界永定三潭坪,为永定四支覃姓之始祖。覃恒生六子:迎、递、经、贤、贵、常。覃迎、覃递仍居石门;覃经的后裔分居永定三潭坪、鲁家坪、关门岩、大庸桥及慈利、桑植等处;覃贤的后裔分居永定犀牛、复山界、水龙坪、茅头关及永顺、常德等处;覃贵的后裔分居永定九家坪、沧溪、覃家塌等地;覃常的后裔分居永定西溪坪、禹溪及桑植金刚、罗溶等地。有人统计,至1994年,张家界覃氏有3万余人。永定《覃氏族谱》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首修,1994年续修。三潭坪覃氏字派:良尚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大,基业肇荣昌……
慈利覃氏始祖覃万传,后汉时授五溪总管,后裔多居潼关一带。至明洪武年间覃添富、覃添顺、覃添明官至湘鄂边境,乃覃姓世居之地。覃友仁的胞弟覃友义创业慈利二十五都,慈利覃氏自此始,后迁居广西。覃添佑为覃福祖之子,慈利茅岗土司王。其后裔与桃源覃氏联谱。清光绪三十年(1904)纂有族谱。茅岗覃氏字派:廷胤洪声纯,祖忠熙朝嘉,世德永代著。后统一覃氏字派:良尚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大,基业肇荣昌,定邦勋名在,承先盛绩扬,万传敦本序,佑启自联芳,忠厚前谟显,诗书宜训详,攀桂才高举,培兰庭满香。
4.澧县、津市覃氏
澧县、津市覃氏,先世居石门,明正德年间,覃缨武的后裔有分居永定天门山,石门南乡,澧州窑坡渡、何家嘴,津市下江湾、新河口者。支谱始修于明,清道光元年(1821)二修,光绪十七年(1891)三修,1947年四修。2004年与石门光裕堂、九如堂合谱。字派与石门光裕堂覃氏同。石门覃氏字派:世继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道,事业佐明堂,定国忠谟显,安人厚泽扬,等。
5.添顺覃氏后人回宗五峰采花乡
考察添平所各种史料,覃添顺后裔多定居石门;有一部分定居张家界;有一部分回宗到了湖北松滋,如覃添明、覃添廷等;有一部分回宗到了湖北宜都天平山,如覃绪祖;还有一部分回宗到五峰采花乡、长阳渔峡口。
五峰采花乡是添平所覃氏后人回宗最集中、人数最多的地方,如采花台、覃家台、中溪等地是覃添顺唐氏夫人所生长子覃文孙、覃文孙的长子覃绳武的裔系;磨家溪属覃文孙的三子覃纶武的裔系;中庄、关门岩、长茅司等处属覃添顺孟氏夫人所生子覃贤孙、唐氏所生的子孙覃总武的后裔;白溢坪属覃添顺易氏夫人所生子覃玉孙、覃玉孙长子覃纥武的后裔;苦竹坪、珍珠头属覃添顺孟氏夫人所生子覃贤孙、贤孙冯氏所生子覃组武的后裔。采花乡的宋家河,傅家堰乡的湾潭镇、牛庄乡,五峰镇的白鹿庄、水浕司等处覃氏合计1000多人。据湖北五峰《覃氏支谱》(光裕堂)(2011年编)记载,“光裕堂”覃氏现在是五峰覃氏人口最多、分散居住地域最广的分支,初步统计有3000人左右。
6.添顺覃氏后人回宗长阳渔峡口白虎垄
添平覃氏后人还有一部分回宗到了湖北长阳,特别是长阳的渔峡口成为添平覃氏的又一聚居地。
渔峡口镇地处长阳西南角,清江中游,隔河岩水库的末端。东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交界,南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巴东县接壤,北与榔坪镇毗邻,为宜昌市西部口子镇。渔峡口,被人们称之为“巴国夷城”,这里的白虎垄既是巴人最早的建国之地——首都夷城,又是巴国“廪君”的长眠之处,巴族人将廪君安葬在夷城山后的登星岭,称“廪君王陵”。《水经注》载“昔廪君死,精魂化为白虎”。从古代巴人到今日土家族,都把白虎视为神灵。后人为了纪念廪君,把安葬他的墓地称为白虎垄。
令人惊叹的是白虎垄地区竟成为强宗大族覃氏的聚居区,几乎全是石门县添平所“光裕堂”覃氏土司后裔,并建有白虎垄“光裕堂”覃氏祠堂。民国六年(1917),白虎垄覃氏乡绅覃辅臣主持编写了白虎垄《光裕堂·覃氏族谱》四修谱,至今保存完好。族谱记载白虎垄覃氏,是湖南省石门县添平所光裕堂的分支。始迁祖为覃彦美,因居地白虎垄而得名,主要由四支组成:一是覃组武后裔。添平所正千户覃添顺次子覃贤孙有子覃组武。覃组武生二子,长子覃永昕,次子覃永旺。1470—1500年,覃永旺长子覃彦美,在长阳渔峡口落籍。传说,渔峡口白虎垄覃氏老祖宗覃彦美,为人厚道,勤劳勇敢,但到中年尚未娶妻。有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向王天子召见他,给他送了一把花伞,嘱他回到家中再打开。覃彦美回到家里把伞打开,花伞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愿同他结成夫妇。覃彦美当即与她结婚。后来覃彦美儿孙满堂,人丁兴旺,覃氏代代相传,就有了白虎垄地区覃氏聚居区。因为向王天子就是廪君,廪君是白虎星下凡,又化为白虎归天,为报答向王天子给族祖覃彦美赐妻,因而覃氏后代修建覃氏宗祠时,祠堂定名为“白虎垄堂”。白虎垄覃氏,也自称“白虎垄人”。他们的祭祀活动,主要是敬向王菩萨,信奉“白虎当堂坐,当堂坐的是家神”。后来,覃彦美弟弟覃彦才,也从湖南澧县城西高庙迁居五峰采花台,其后裔现多居双古墓,及五峰傅家堰、采花等地。覃彦美之墓在同治六年(1867)经宗亲修坟立碑,“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被拆。“文化大革命”后期,教师覃孟保在县九中院墙发现了覃彦美墓碑,就与覃孟弟等人将此碑移归覃彦美公墓。
白虎垄光裕堂的第二支是覃绳武后裔,即覃绳武长子覃昊公的一支,其世系为:覃昊—次子覃禹良—长子覃毅道—长子覃善祖—长子覃仕魁—长子覃继诏—长子覃宗文—长子覃光胜—覃祚玉—覃家祁、覃家祉。覃家祉为五峰长茅司指挥使司,为容美田土司所杀。白虎垄光裕堂的第三支是覃总武后裔,由澧州西门高庙迁五峰中庄,世系中没有采用覃氏通行的字派。白虎垄光裕堂的第四支是覃纥武后裔,记载有夫人王氏,生子六。后娶妾胡氏,生子覃诰,覃诰生二子覃庆元、覃福元。
民国二十五年(1936)纂修的《长阳县志》记载:“四区(今渔峡口镇)白虎垄覃族,亦添平所原籍。”据查,渔峡口是当今长阳覃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区。1992年版的《长阳县志》记载:“长阳县覃氏人口众多,主要聚居区为渔峡口,9200余人,其余为资丘8000余人,榔坪4000余人。”足见“巴国”首都夷城白虎垄是添平所覃氏后裔聚居地,不由人慨叹和深思添平所覃氏土司与“巴国”的渊源。但添平所首领之裔覃彦美是什么原因,又是如何从石门添平所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前往白虎垄落籍的,还有待后人探索。
【注释】
[1]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民国石门县志校注》,内部资料,2004年,第189页。文中“阎志”,因清末阎镇珩著,称阎志。
[2]石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石门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11页。
[3]《明会典》卷121,《兵部四·土夷袭替》。
[4]唐明哲著:《湘北土家族探秘》,凤凰出版社,1993年,第34页。引《九溪卫志·添平所》。
[5]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民国石门县志校注》,内部资料,2004年,第185页。
[6]龚荫著:《中国土司传》,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1229页。
[7]覃业翼撰:《湘鄂西覃氏先祖覃汝先年考》,载《石门文史》2019年1、2期合刊。
[8]《覃氏族谱·添平所志职官考》,民国十一年(1922)。
[9]石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石门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61页。
[10]石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石门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12页。
[11]《覃氏族谱》(九如堂)三修谱,民国二十年(1931)编修,2003年重印,第70-71页。
[12]《覃氏族谱》(光裕堂)二修谱、四修谱所载武德将军人物。
[13]朱元璋1364年自称吴王,但仍用韩林儿的年号;到1366年,韩林儿死去,西面的陈友谅已消灭,朱元璋把1366年改为吴元年。但史书把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定为吴元年。
[14]唐明哲著:《湘北土家族探秘》,凤凰出版社,1993年,第42页。引《覃氏族谱·明袭封武德将军覃宗藩公纪》。
[15]《覃氏族谱》(光裕堂)二修谱,1922年四修谱人物传记。
[16]参见《覃氏族谱》(光裕堂)1922年四修版,桃源《覃氏族谱》(融州堂)2000年版。唐明哲著:《石门县历史人物沉浮录》,团结出版社,2015年。唐明哲著:《青山有幸——石门县红军将领传》,团结出版社,2019年。常德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德名人研究会会刊《常德名人》(石门专辑),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