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慈利覃氏茅岗安抚司
1.慈利州安抚使覃垕作乱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六月,四川行省参政曲立吉汗讨平九溪十八峒,以酋长缺乏为由,在“蛮区”设立州县。至正二十八年(1368),割八番峒蛮为慈利州,划四川行省隶属湖广行省,慈利元初改为慈姑州。不久改为慈利县,管辖慈利最大土司覃氏茅岗土司(当时石门西北乡广大地区归慈利管辖)。[26]
覃垕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八月十五日。幼有大志,身文二龙。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当时朱元璋改组郭子兴部队,占领江北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沔阳渔人陈友谅投奔徐寿辉,杀死徐寿辉,占领江南,活动于沔阳、汉阳、襄阳、荆州、常德、澧州、衡阳等地,封为汉王。覃垕联合九溪十八峒民响应“红巾军”抗元,汉封“慈利安抚使”。当时朱元璋联合江南各土司攻打陈友谅,陈友谅大败。朱元璋手下大将杨璟攻占澧州,土酋夏克武因公授安福千户所。慈利土酋覃垕权衡得失,因功授慈利军民宣慰使。[27]
明洪武三年(1370)慈利州安抚使覃垕勾连茅岗诸蛮“作乱”。[28]“作乱”原因有三说。一是洪武元年(1368)覃垕改封“湖广理问”。理问,官名。元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诉讼。覃垕在任上偶尔看到了五年前朱元璋的一份《敕谕》写道:“今武昌抚平,湖南郡县相继款附,然其间多陈氏部曲(部曲,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期指家兵、私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的社会阶层)观望自疑。亦有山寨余孽,凭恃险阻。聚众殃民,今令尔按行其地,抚揖招徕,俾各安生业。或有恃险为盗,即以兵除之。”覃垕断定朱元璋、杨璟要“以兵除之”的“山寨余孽”就是自己与尚俄梯等部落势力。当年三月,覃垕又联络尚俄梯兴十八峒起兵讨明。二是据传覃垕有一天做得一梦,梦见天上一座铜桥直抵永定百丈峡,认为明朝气数未尽,遂带三千土兵反叛明朝廷,叩掠郡县。三是四川明玉珍在建大夏政权,覃垕可能受明玉珍蛊惑而叛明。
朱元璋立即发兵,调胡海、叶申、周德兴为将帅赶往慈利“蛮区”,征剿覃垕,仗打了七年,死伤惨重,却不能征服覃垕。朱元璋最后下令各土司支援剿灭覃垕的战争,一时各路土司鼓角齐鸣,纷纷响应,覃添顺立即赶往慈利永定,与同时赶来的易江平父女军合兵一处,紧密配合。覃垕被迫退往永定百丈峡山头,半月下来,粮草绝灭,军心动摇。周德兴与覃添顺等各路土兵一面加紧围剿覃垕,一边派遣部将(覃垕的女婿)朱思济,将岳父骗下山来。翁婿俩正在百丈峡行走,突然杀声震天,周德兴朝廷军,覃添顺、覃添佑、易江平易氏父子各路土兵同时发动进攻,百丈峡被团团包围,随即瓦解了覃垕土兵,活捉了覃垕,覃重被解往南京。明洪武四年(1371)被杀,示众三天。武陵峒民纪念,尊奉为“覃垕王”,并为其立墓四十八座,约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家家户户晒棉衣,称为“晒龙袍”,意谓给覃垕晒战袍。后来,“六月六日”成为土家族的一个传统节日。[29]
2.添平覃氏镇守慈利茅岗土司
覃友仁次子覃福祖,生于元朝成宗崇贞元年(1295),及长,辅佐其兄覃绪祖镇守石门台宜寨。奉命领兵平叛茅岗土民,留任茅岗隘长。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覃福祖的独子覃添佑,又名覃荣,随其从兄覃添顺招抚铁门关,降汉王陈理有功。适茅岗蛮覃垕叛乱,覃添佑奉命率土兵往征,招抚其首领,屡建奇功,授为茅岗土司安抚使。[30]史云:“福祖之子覃荣,于明初归诚,随征陈友谅有功。时茅岗蛮作乱,荣率兵往征,招抚酋领,屡着奇功,授为茅岗隘安抚使,封开国镇夷将军,令世守其地,是为茅岗土司之祖。”[31]茅岗即毛岗,亦称矛岗。
覃添佑卒,其子覃文聪袭职。慈利土酋向天王煽惑诸蛮暴乱,时出攻掠。覃文聪独守臣节,保境息民,朝廷嘉之,封怀远将军。清侯昌铭撰《光绪永定县乡土志·卷三》载:“(元至元二十七年)慈利土酋向天王煽惑诸蛮,时出攻掠。(覃)文聪独恪守臣节,保境安民,朝廷嘉之,封怀远将军。”《中国覃氏源流世系考》记载[32]:“覃文聪儿子覃朝岁袭职。其后承袭有覃仲春—覃昊—覃良佐—覃尧芝。覃尧芝生于1554年,跟从经略胡宗宪征倭寇,全歼倭寇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以功封怀远将军。其子覃承坤亦以征倭功晋指挥使,仍袭原职。子覃宗伊随征播州(贵州遵义)宣慰使叛酋杨庆龙,功授指挥使佥事,封昭勇将军。生二子覃瞻廷、仰廷,长子瞻廷袭职。明僖宗天启年间(1621—1627),四川永宁宣慰使奢崇明构乱,占据重庆。石柱司女官秦良玉力剿,瞻廷助剿,封昭勇将军。“瞻廷殁,子覃荫祚年幼,仰廷为瞻廷之弟,乃护理司事。荫祚长,遂归政于荫。”
“时覃荫祚的儿子覃洪治年幼袭职,当时寇乱方殷,覃荫昌匡心绥辑,诸邻慑服,性刚急,用法过严,左右遂结党内乱。覃荫昌的儿子覃洪注从父征战,儒雅有风度,随父归司,知左右阴谋为乱,劝父荫昌严禁备,勿轻出入,荫昌自恃勇略,拒不纳,洪注朝夕侍左右,动静必偕,及变起,洪注以身卫父,手刃悍贼十余人而死。悍贼冲进接官厅,戕杀荫昌。洪注妻陆氏闻变,置幼子覃声极于姑所,赴龙头滩自溺以殉。一门忠烈,司民哀之。”[33]这里说明一下,覃荫祚的儿子覃洪治无嗣,兄弟覃荫昌及其儿子覃洪注为平乱均战死,茅岗土司职由覃洪注之子覃声极袭。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茅岗安抚司世系,附茅岗司世袭表:“覃添佑—覃文聪—覃朝岁—覃仲春—覃昊—覃良佐—覃尧芝—覃承坤—覃宗伊—覃瞻廷—覃荫祚—覃洪柱(注)—覃声极—覃纯一。”[34]
茅岗安抚司覃氏的世系据光绪《永定乡土志》引《覃氏族谱》载:“福祖卒于明洪武四年(1371),子荣,字添佑,明初归诚,随征陈友谅有功。时茅岗蛮作乱,荣率兵往征,招抚酋领,屡著奇功,授为茅岗隘安抚使,封开国镇夷将军,令世守其地,是为茅岗土司之祖。其世系为:覃添佑—覃文聪—覃朝岁—覃仲春—覃良佐—覃尧芝—覃承坤—覃宗伊—覃瞻廷—覃荫祚—覃洪柱(注)—覃纯—,共十二代。”
比较《中国覃氏源流世系考》与《覃氏族谱》所载世系,只两处有出入,一是覃洪柱、覃洪治姓名中有一字不同;二是《中国覃氏源流世系考》中覃洪柱后面多了覃声极一代,而茅岗土司自覃添佑起,传十四世至覃纯一,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共计364年,没有“覃声极”一代。
3.有关茅岗土司的记载
关于茅岗土司,许多史书都有记载,今列几则。[35]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一百二十九·杨璟传》载:“(洪武三年)慈利土官覃重构诸洞蛮为乱,命(杨璟)帅师往讨,连败之。垕诈降,璟使部卒往报,为所执。太祖遣使让璟。璟督战士力攻,贼乃遁。”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三百十·土司》载:“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洪武三年,慈利安抚使覃垕连构诸蛮入寇,征南将军周德兴平之。十八年,武开蛮吴面儿反,势獗甚。命楚王(朱)桢将征虏将军汤和,击斩九溪诸处蛮寮,俘获四万余人,诸苗始惧。”
《明洪武实录·卷六十四》载:“洪武四年四月戊子,中山侯汤和师克归州李逢春烽火山寨,分遣南雄侯赵庸、宜宁侯曹良臣率兵取桑植、容美峒,及会江夏侯周德兴,合攻茅岗覃垕,平之。”
清夏燮撰《明通鉴·卷四》亦有相似记载:“洪武四年二月,江夏侯周德兴指挥胡海等进兵,取龙伏隘,进夺覃垕温阳关。中山侯汤和克归州山寨,分遣南雄侯赵庸、宜宁侯曹良臣取桑植、容美诸峒蛮。会周德兴兵至,合攻覃垕之茅岗寨,克之。”
《清史稿·土司一》载:“茅岗长官司,明改添平千户所。清顺治四年,石门添平所千户覃祚昌、茅岗长官覃荫祚等相继归附,给与印信。雍正十二年,茅岗土司覃纯一纳土,石门添平所、慈利麻寮所相继请设流官,分其地属石门、慈利、安福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