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家族的确认

中国土家族的确认

为了便于了解土家族作为一个民族的特征和特殊的文化,我们在此主要参考土家族专家陈廷亮、张伟权的文章《土家语言,打开土家族民族识别之门的一把钥匙》[1],对当年作为单一民族土家族的艰难认定过程做一个简单介绍。

1.许多专家学者强烈呼吁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世居于湘鄂渝黔边区,千百年来,土家族人民在武陵山区这片热土上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创造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代统治者始终不承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工作,并强烈呼吁确认土家族为单一少数民族。

1950年9月28日,湖南湘西永顺县大坝乡溶里村女教师田心桃,作为苗族代表随中南区少数民族国庆观礼团到了首都北京。她以湘西苗族代表身份逢人便说:“我不是苗族,我是‘毕兹卡’(土家族),我说的语言与苗族或其他民族语言都不同。”她每到一处,都称自己是“毕兹卡”。并对当时负责中南区党军工作的邓子恢、张执一、钱英、赵毅敏、张平化进行了诠释,希望党和政府尽早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中央民委请民族学专家、教授与各民族代表为此进行了座谈访问。著名民族学家杨成志对田心桃进行了专访。田心桃把“毕兹卡”有关人体、数目、代词、名词、亲属称谓、日常用品、动植物等语言,介绍给杨成志。杨成志因此写了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又通过现场录音,当场断定田心桃所说的“毕兹卡”语言既不同于苗语,也不同于汉语和其他任何少数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种特殊语言。

1952年底,中南局从中山大学调来著名语言学家严学窘,担任中南民委湘西工作队队长负责筹建湘西苗族自治区时,找来清代的《凤凰厅志》《永顺府志》《龙山县志》进行研究,认定地方志中用汉语记录的“土蛮”词语,不像汉语,也不像苗语读音,而接近于藏缅语族彝语支语音。严学窘又找田心桃发音,居然绝大部分都相吻合。严学窘又到土家语保存完好的龙山、永顺等地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写出了翔实的土家语调查报告,呈献给中央和中南局领导参阅。

2.土家族被承认为单一的民族,语言学家功不可没

自1950年以后中央派出了严学窘、潘光旦、向达、王静如、汪明瑀等一大批著名语言学家、民族学家多次深入到湘西土家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调查,潘光旦写出了不朽之作《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访问湘西北“土家”报告》《湘西北、鄂西南、川东南的一个兄弟民族——土家》(与向达合著),王静如写出了《关于湘西土家语的初步意见》,汪明瑀写出了《湘西“土家”概况》,彭武一撰写了《湘西土家人民古代历史纲要初稿》和《湘西土家语言句法初探》,等等,这些科学论著为确认土家为一个单一民族奠定了基石。

1953年,中央民委正式组织中央、中南局、湖南省、湘西区四级土家族调查组,赴湘西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地调查,并考察“土家”称呼来源,发现其早在宋代就出现了。《宋史·西南溪峒诸蛮》(上卷)多有记载:“(宋太祖时期,辰州刺史秦冉雄)至州,日训练土兵,得三千人,皆能被甲渡水,历山飞堑,捷如猿。”“庆历三年(1043),诏被害者并入山捕蛮,土兵蠲复有差。”“庆历五年(1045)二月,又特赐官兵土丁钱有差。”“庆历六年(1046)今衡州监酒黄士元颇习溪峒事,愿得敢死士二千,引路土丁二百。”“绍兴四年(1134)七月,诏荆湖南北路溪峒头首土人及主管年满合给恩赐,俾各路帅司会计核实以闻。”“绍兴七年(1137)九月,诏荆湖、广南路溪峒头首土人内有子孙应袭职名差遣,及主管年满合给恩赐之数,帅司取会彀实以闻。”上述引文中均出现了“土兵”“土丁”“土人”等称呼。由于这种原因,居住在湘、鄂、渝、黔交界处广大地区的巴人的后裔,逐渐都以“土人”“土民”相称。直到民国时期的《咸丰县志》把他们称为“土家”,直到1956年湘西女教师田心桃参加全国“人代会”,填写履历表时“民族”一栏直接填写“土家族”,并将“土家族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这一历史性建议提交“人大”讨论,从此提出“土家”民族成分问题。

3.承认土家是单一民族出现了曲折

尽管一大批研究土家的知识分子纷纷向中央写报告、送材料,强烈要求中央尽快解决土家的民族成分问题,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和人为的因素,土家族确认为单一民族的进程出现了曲折反复,甚至中央及专家学者的调查结论也被否定。直到1956年,土家族确认单一民族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1956年5—6月,中央又派出时任中央民委副主任的谢鹤寿来到湖南,湖南省委派出时任省委统战部部长谢华等组成中央、省、州联合调查组再一次赴湘西龙山、永顺等县调查土家问题,形成了《关于土家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明确写道:“土家有自己的土语,根据我们记录的永顺、龙山土家语,1500个词汇和近1000个句子,把它和汉语、彝语比较的结果,可以肯定土家语言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一个独立语言,土家语不是汉语的方言。”1956年8月,中央土家问题调查组再一次调查了永顺县第二区对山乡和龙山县第五区岩冲乡、第六区多谷乡等地的土家语,形成了《湘西土家语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开篇就指出:“我们认为土家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一个独立语言。”并从“土家语语法的基本结构”“土家语和彝语词汇对照表”“借词”“语言使用情况”等4个部分对土家语的语法结构和土家语的动词、形容词、疑问词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把土家语和彝语在语法及构词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还对土家语的使用情况及操土家语人群进行了客观描述:“永顺第二区对山乡的土家人凡年满20岁以上的都会讲土家话。当然,老年人知道的东西更多些,10多岁的能听懂土家话。在龙山土家聚居地区,土家人无论是男女老少都会讲土家话,也是他们每日每时所不能缺少的重要交际工具,10岁以下的小孩和老年人只会讲土家话而不会讲汉语,只有部分青年(主要是干部,或常年外出的人)会说土家话和汉话。”大量调查报告和科学结论驳斥了那些原来一直认为“土家语言是湖南、广东一带的一种方言”的不实言论。

4.凭着土家族特殊语言,承认土家就是单一少数民族

通过土家人的强烈要求和专家学者的努力工作,特别是对土家语的调查,总结出了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有三大证据:一是“土家”自己称“毕兹卡”,历来居住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当时湘西苗族自治州有“土家”19.4万人,主要分布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二是土家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比较接近彝语支的语言,它的语法结构有自己的独立特点,与汉语、苗语不同。三是土家族风俗习惯和当地汉族、苗族的不同,有民族风味独特的摆手舞、梯玛、毛古斯等。这三条证据中的第二条证据就是土家语。

1956年10月,当调查组把调查材料向湖南省委汇报时,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同志在听了土家语的录音后,当即果断拍板说:“其他情况不要讲了,就凭这种语言,土家族就是少数民族。上报中央!”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告知湖南省委,中央已同意土家为单一民族,请湖南尽快向中央写报告,以便正式下文。中共湖南省委责成中共湘西苗族自治州委,于1956年11月29日写出了《关于请示批准土家为一个民族的报告》。1956年12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用电报批准了中共湘西苗族自治州委的报告,并上报中央。

1957年1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代表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正式确认土家为单一的民族,并用加急电报通知了中共湖南省委和中共湖北、四川、贵州省委统战部。被湮没千百年的土家族,经过了五六年的反复调查论证,终于被确认为一个单一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