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平所土司时期大事[2]

添平所土司时期大事 [2]

(13)明洪武二年(1369)六月初二日,明太祖敕土酋覃添顺建添平土官千户所。以覃为千户,诰封武德将军,统二十八土司,建“两关十隘”。隶常德卫。以覃拳甫、覃添秀为土官百户。迁衙署于石门所街瓦店头。在永顺芋岸坪置羊山卫,调沔阳、黄州、襄阳、安陆军戍守。是年,慈利覃垕反明,“苗蛮”响应者众,湖广行省平章杨璟往剿,覃垕退入深山,杨璟还,覃垕复出。是年,夏克武建安福土官千户所,统石门蒙泉道水一带。

(14)明洪武三年(1370),慈利州安抚使覃垕勾连茅岗“诸蛮作乱”。据传有一天覃垕做得一梦,梦见天上一座铜桥,直达元宫御花园,认为明朝气数未尽,随带三千土兵反叛明朝廷,号召十八峒蛮与田大联兵叛明,叩掠郡县。十月,朱元璋立即发兵,调胡海、叶申、周德兴为将帅赶往慈利“蛮区”,征剿覃垕,覃垕退入深山。江夏侯周德兴征剿覃垕,死伤惨重,却不能征服覃垕。

(15)明洪武四年(1371)二月,周德兴、胡海等进兵,取蜀之龙伏隘,进夺覃垕温阳关。继而南雄侯赵庸、宣宁侯曹良臣至,合攻茅岗。未克。是年,置麻寮所,土司唐涌袭职隶属常德卫。是年,置大庸所隶属常德卫,以常德卫左所千户张钦领之,并筑大庸城。

(16)明洪武五年(1372)正月,澧州“峒蛮”起兵反明。以卫国公邓愈为征地将军,周德兴、吴良副之,分道征讨湖南、广西。同年四月,邓愈到澧州,讨平柿溪、赤溪、安福等三十六峒。

(17)明洪武六年(1373),覃添顺奉徐达的命令,招抚四川上下酉州各土司归顺明朝。

(18)明洪武九年(1376)四月,从常德卫中析出大庸所,改大庸卫。

(19)明洪武十一年(1378)六月,“武开蛮”即上下铅厂,天火岭铁门关等地吴面儿起事,朝廷征讨;十月,覃添顺奉命招抚苔谷聚种张鸭儿等,所及之处,俱安居乐业。明太祖嘉其忠勇,钦赐缎绢2匹,银锭2000锭。

(20)明洪武十三年(1380),覃文孙备降香50斤,枣骝马2匹,入贡朝见明太祖。

(21)明洪武十七年(1384)五月,覃文孙奉旨承袭武德将军及添平所正千户。健全土司机构,设清军、巡捕、管操三署、镇抚、靖苗、吏目三司,下辖地域,建立十隘,组建成军政合一的土司政体与军农经济体制。

(22)明洪武十八年(1385),覃秀芳袭任长梯隘百户,封授户侯将军。

(23)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二月,安福千户所土官夏得忠(夏克武之子)联络慈利、大庸等地“九溪蛮”起兵反明。夏得忠联络向思永破石门、慈利二县城,官军死者数万人。诏靖宁侯叶升、东川候胡海合兵围剿。叶、胡率10万军至九溪,擒夏二八、夏得忠等斩之,遂废土安福所,改派李谯任守御千户。奏设永定卫、九溪卫。

(24)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六月,置九溪卫,领添平、麻寮、安福三守御所,治九溪,调衡阳、永州、承天、德安四府军戍守。八月,迁羊山卫并入大庸卫。

(25)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平定夏得忠、向思永之乱。是年冬月初七日亥时,顺祖病逝,享年62岁,葬所街乡麻纳口村。十一月“武开蛮”起事,覃文孙奉命往洪江邛水十四寨及水垭峒抚民。未几,陆安侯王志,江夏侯周德兴征剿恶著等峒,破贺石关,覃文孙奉命驻扎永顺。是年添平所改隶九溪卫。

(26)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澧州所,隶九溪卫。

(27)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三月初三日,诰封覃椿为添平所土司巡抚副千户,武略将军。昴字234号勘合一道,钦命,召覃文孙进京谒见,自此,进贡香马,以为常典。

(28)明洪武三十年(1397),覃显袭任长梯隘百户,诰封绥远将军。

(29)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改大庸卫为永定卫,治大庸,辖区向东扩大,常德卫辖区则向南收缩。别设大庸所于卫治西桑汉关。

(30)明建文元年(1399),覃文孙奉命安抚酉州贺石关恶著等处,五月班师回所,后边境平息。

(31)明永乐元年(1403)十月初二日,添平所土官正千户武德将军覃文孙去世,享年52岁。覃志受建幕署于文家村。

(32)明永乐二年(1404),覃绳武袭任武德将军添平所土官正千户。

(33)明永乐四年(1406),有司令添平所属各隘上缴隘粮拨运奉节远仓,军民以远纳奔走深苦不便。征安南,敕湖广军俱往广西听征。是年,桑植土司内附,在安福所西半部置桑植安抚司,隶九溪卫,以向氏领之,世袭。另有茅岗司,以土司覃氏世袭。

(34)明永乐七年(1409)六月,因覃绳武申呈户、兵二部,隘粮就近缴纳,明成祖下旨:“土军路远,恐失边防之责,只著近处交纳。并免武当山例派伕工银七百两。”

(35)明永乐年间(1403—1424),永定卫设卫学。九溪卫戍卒逐步展开屯田,屯署设新安。

(36)明永乐十七年(1419),覃昊袭任武德将军添平所土司正千户,任职间,将添平所土司衙署由瓦店头迁移留驾坪,规模宏伟。

(37)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覃洪袭任长梯隘百户(六品衔)。

(38)明洪熙元年(1425),华阳王朱悦耀封藩于澧,以澧州所军120人守卫王府。

(39)明宣德四年(1429),土司向仲贤、向仲贵兄弟争袭柿溪宣抚司职,遂分柿溪为上下二峒长官司,兄弟分领之。

(40)明正统元年(1436),覃禹玄任正千户武德将军。

(41)明正统八年(1443),九溪卫设卫学。

(42)明正统十四年(1449),覃海淦奉命调征邛水十四路苗寨有功,授添平所巡捕千户。

(43)明景泰元年至七年(1450—1456),1450年覃海淦调征克桥,1455年覃海淦调征铜鼓,1456年覃海淦调征邛水。

(44)明天顺二年(1458),覃宝鉴袭任长梯隘百户。

(45)明天顺五年(1461),覃毅恭袭任添平千户所父职。

(46)明成化六年(1470),添平所土司派遣覃海源与土军陈克胜赴京奏请“民间田产水冲沙淤不堪耕种”核减征税粮米事,“奉湖字十七号勘合行布政司委官踏看,开除无征粮米2352石有零,并载优免册内,批转行省州县遵守实免”。是年,覃世雄袭任长梯隘百户。

(47)明弘治元年至十七年(1488—1505),派遣澧州判官一员驻大庸所,督九溪、永定、安福、大庸四卫所仓粮。

(48)明弘治六年(1493),诏令凡世袭各土官必用汉言汉文。添平各土司子弟俱入九溪卫汉庠。

(49)明弘治十二年(1499),有司加派所隘差徭,覃善政派遣隘丁具状湖广行都司阎御史,转行省布政使武昌道,及上荆南道夏参政,行文岳州府,饬令石门知县吴祥,详查开兑。次年二月,湖广各司行文开免,州县遵守。

(50)明弘治十四年(1501),明廷下令,凡土司、土官、土酋不入学者不准承袭。添平所土官子弟于九溪卫入汉学。同年,覃毅宽任武德将军、添平土司所正千户,毅宽崇文学,明礼教,编宗训,以文教为土人之倡,乡人亦遂变土俗。

(51)明正德三年(1508),覃善教任武德将军、添平所土司正千户。

(52)明正德五年(1510),湖广大饥,杨清称天王,称将军来往洞庭,覃善教奉节公门,提兵征剿盗贼,七月剿灭杨清、班师回所。

(53)明正德九年(1514),覃善教建修所署光裕堂官厅、永贞楼、议事厅、奉先祠、恩荣牌坊,相继竣工,华阳王等称贺题匾。

(54)明正德十年(1515),湖广巡抚秦金议设九永边粮通判。

(55)明正德十一年(1516),覃善教奉兵部令运大木有功,受大奖。

(56)明正德十三年(1518),覃世奇入九溪卫汉学深造。同年,九、永边粮通判刘宠始莅位,衙署设九溪。

(57)明正德十四年(1519),覃善教奉命出兵广西,历时4年。

(58)明正德年间(1506—1521),添平所土司于1514年设“有竺书院”,土官子弟始于本地入学。

(59)明嘉靖元年(1522)十月,覃善教安抚大腾峡瑶民,年底归所。

(60)明嘉靖三年(1524),覃世奇袭任武德将军,添平所土司正千户。

(61)明嘉靖七年(1528),覃世奇奉旨抚勘容美、桑植民情,受奖一次。同年奉工部采大木有功,受奖一次。

(62)明嘉靖八年(1529),先是有司编加添平隘丁差徭,覃世奇遣隘官伍祖成上京请免,旨批转兵部职方司郎中刘淑湘抄呈行省署印左侍郎李昆议奏:“看得土军伍祖成奏情,查洪武、永乐、弘治等年、节经优免,今该县将各军与民一例加编,又挪加异县差徭,有违旧制,致使土人连年奏扰,各军既不关粮,守御边地听调,实为朝廷重务,所编差徭,相应分豁,永为遵守。奉布政司开载会册。”

(63)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有司又将隘粮加编巴陵临湘借当驴马江济水伕等银,覃世奇又申详巡抚张御史,及岳州、湖广布政使司等批转:“省而府异其制,府而县异其行,有辄难于均平者,相沿之旧也,所议酌地里而听其量增,查船料而求其末流,又不可不熟计而审处之也。”嘉靖二十三年(1544),旨批:“照依旧例豁免隘丁土粮,不派事属停妥。仍仰布政司开载会册优免项下,永为遵照。”

(64)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八月,调征麻阳、镇筸、铜仁等处,指挥田庆本为腊惹诺唐所俘,覃世奇取出田指挥,征抚有功,受赏花银40两,缎绢40匹,功封九溪卫指挥佥事。

(65)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覃世奇因争陈“边方兴革事宜”,巡抚姜御史批:“土官而有此申,足见留心职守,深可嘉也。”委慈利陈知县事代行奖励(说明:此时添平所隶属慈利代管)。覃世奇创修《添平所志》。

(66)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五月,覃世奇以足疾回所,长子覃继勋征抚铜仁。覃大璩世袭巡捕千户调征麻阳。

(67)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覃继勋因招抚贵州吴老寅,龙老仡等有功,受武昌嘉奖花银40两、红绢10匹、“全师捷旋”匾额。湖广贾御史批:“督卒严明,兵目信用,协力防守,效劳甚多。”又奖花银60两。

(68)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覃继勋赴兵部,袭任武德将军及添平所土官正千户。

(69)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覃继勋,以招抚贵州功,封任九溪卫指挥佥事。

(70)明嘉靖三十年(1551),覃继勋条陈:“边弊查禁流秽,编设各隘都甲盘诘往来以靖地方”。湖广巡抚都御史动支澧州花银若干两,以为奖励。

(71)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容美土司土夷由野牛关至丰家桥,杀掳麻寮所靖安隘向威家口,经添平覃继勋督办,分哨截击其首施罗裨、萨可一等15名,救男女21口,两院批示嘉奖。

(72)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月,荣禄大夫金汝砺为覃氏家训十条题写跋文。

(73)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覃继勋奉命采大木完工,蒙受湖广川贵总督及工部侍郎嘉奖。

(74)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慈溪陸泰为覃氏家训十条作序。

(75)明隆庆二年(1568)十月,内守道巡历永定、九溪,召见覃继勋,委勘永顺、保靖土司及杀占、不齐、列车、小红等处地方事情,十二月回报本道。

(76)明隆庆三年(1569),九、永守备衙署移至永定。是年,设经历司。

(77)明隆庆六年(1572)正月初一日,覃继勋同九溪卫指挥陈善,领覃兴孝、覃兴道、覃兴清、黄廷兰等至施州,参见荆州府部沈礼。议定密遣兴道、兴清二人入金峒传谕覃璧,取出被执施州卫指挥陶汝情、浦塘驿丞娄朝阳。五月十三日,奉命领覃廷科,深入险阻,招抚黑峒。七月初二日,覃继勋带领覃继贤、覃世泰等入险出危,招抚金峒事成。

(78)明万历二年(1574),覃继勋以招抚金峒功,钦赐“元功”金字匾到所,圣旨加封怀远将军:“设计以诱出俘官,机权甚密。督兵以击破险阻,勇略尤彰。加封怀远将军。”

(79)明万历十六年(1588),覃宗藩袭封武德将军、添平所土官正千户。

(80)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石门县知县冯汝器,夺添平土官所印而与汉官王嘉秩(兼九溪卫指挥),伍岳孙、覃宗凯、覃宗皋等进京具奏。万历旨谕:“土官世辖土军,此我祖宗‘以夷治夷’之深意也。”“地方不识大体,轻变祖宗成法,生事起衅,渐不可长。”勒令速还。王嘉秩撤去差操千户,由土官替换传承(说明,此时添平所属石门县代管)。

(81)明天启元年(1621),城步瑶造反,此后终明之世,湘西苗民起义不断。九溪卫衙署孤立难守,遂迁今临澧县新安依屯堡。是年,覃光国袭武德将军、添平千户所正千户。

(82)明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二十九日,李自成部入安乡。明安乡知县金许曾携家人逃匿民间。大顺军留三日,焚署楼去。金许曾乃出,杀投大顺军者数人,弃所摄华、澧各印逃。三月,李自成部马守应、任光荣、孟长庚自荆襄渡河,攻陷澧州城。华阳王朱敬一、知州葛遇朝、中军陈彦中及守城屯丁皆逸去。石门、慈利、九溪、永定诸城俱下(马守应破澧城的确切时间,《九溪卫志》记为正月十六日,《永定卫志》记为二月,《李自成记年附考》记为二月十七日,《安福县志》记为三月,确切时间待考)。此时土司覃祚胤等策应义军进占澧州,旋即占领常德,一部分入据石门。九月,马守应北去,留王老虎(王文耀)守澧州。明守道周凤歧,中军陈彦中,总兵温良玉等围城。王老虎买路,明军乃缺北门,得出城。至青泥滩、彭家厂一带,当地民团截杀之殆尽,民团死者众。十一月,张献忠陷澧州城,明守将周凤歧、陈彦中被杀。复往南,破常德,掘烧杨嗣昌七世祖墓。又北还,过顺林驿往荆州。前后留一月。

(83)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殉崩”于万岁山。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败出北京。五月一日,清军入北京,天下易手。五月十五日,在南京成立明弘光政权。此后数年,澧州先后依附于弘光、隆武、永历3个南明政权。是年,慈利被大顺军袁宗第攻破。

(84)清顺治二年(1645),明左良玉旧部马进忠、王永成等占据慈利西境,留5年乃去。安乡知县王允符占练民团张象贤、张自元、熊自秩、熊一采等,合力抵抗罗一雄、毛老觋等。五月上旬,李自成失踪。八月,孟良藩以澧州附南明王朝隆武政权,令团练如故。高一功、李过、袁宗第、刘二虎、塌天保、马缺子、罗汝侯、刘小田等自浏阳往北,驻扎于松滋草坪,横亘150余公里。十月十五日南下,占领澧州城、添平所。华阳王朱敬一早避居于九溪卫城西指挥李元亮家。南明巡抚堵胤锡来澧,与孟良藩议,遂将30万大顺军“招安”,结成抗清联盟。大顺军荆州守将郑四维降清,仍令留守荆州。

(85)清顺治三年(1646)二月,高一功、李过率部北渡攻荆,被清贝勒勒克德浑援军杀溃,退入施州卫。是月,马守应部过澧,“掳而不杀”。是月,公安人陈政起兵,据安乡。十一月,因南明王朝隆武政权已亡,何腾蛟、堵胤锡、孟良藩欲立华阳王为主,华阳王以老坚辞。又欲立其世子,请出见,年尚幼。遂南向奉永历为正朔。

(86)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五月,大顺军任某杀孟良藩降清,清守道王崇儒、澧州知州汤调鼎、守备陈万范等率300人自安陆府入澧。澧城荒颓,各官俱栖津市。二十二日,命安乡知县孙志夔从石首入安乡东高里“招抚”。九月,汤调鼎在汇口击败大顺军留守部队,又夜劫南明安乡守将杨国栋营,“澧、安乃定”。未几,“大清有旨,取华阳王入京,守道王崇儒至九溪卫城李元亮家,追迫就道,华阳王薨于武昌。柩置鹦鹉洲,有老僧葬之。世子入京,以凶闻。其世妇,华容黎氏女,大归母家,纺绩自给以殁”。清军入石门,令剃头设官。以周运熙为九、永守备,驻九溪卫城,桑植土司、茅岗土司归附清军。但清军在石门县城建立统治的行动遭到添平所土司抵抗,清军败退。

(87)南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正月,江西金声桓反戈抗清,堵胤锡等做出反应,令各地大顺军向湖南集结。上半年,原据慈利西境的王永成、马进忠,鄂西袁宗第等恢复澧州,散布全境,“分庄取粮,逐户押兵”(《永定卫志·慌乱》)。清派孔尚标任石门知县,由周运熙、陈万范武装护送至县,遂被土司军驱逐。是年,大顺军一部占领石门。后南明督师堵胤锡率马进忠、牛万才、杨国栋等固守石门、慈利。八月,澧州大顺军、南明尤马等全部撤走,合兵长沙,又向湘潭集中,拟东出江西。澧州清军汤调鼎部终于从安乡县城脱困而出,立即出击。周运熙、陈万范等向西攻掠石门、慈利、九溪、永定各土寨,强令剃发降,除添平所以外,其余均取得成功,完全控制了澧州。冬,堵胤锡传唐王旨,于草坪封高桂英为一品贞义夫人,收编李自成部为忠贞营,土司传说李自成以李锦名义出入朝廷,征战救国,用名李赤心(音近自成)。是时,石门诸土司亦用永历年号。

(88)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何腾蛟败死湘潭,堵胤锡病死浔州,清军稳固控制了湖南。大顺军高一功、李过、袁宗第、刘二虎、牛万才等小股部队尚在澧州“往来驻扎无宁日”。

(89)南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九月,湖南“四家贼”渡常德沙罗镇至澧州,众10余万,扎营新安、石马堰、深沟一带。清守道王璲调征荆州、岳州兵守澧城。十月十四日,王进才袭破澧州城,清文武百官皆退往新洲。未几,王进才退去,清军复还澧城。清将王君相、刘进忠等追杀王进才10公里。王进才遂退往石门渫阳一带,列营20公里,为久驻计。王璲剿抚兼施,于是王进才部下杨玉名、雷孚言等相继投诚以万计。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湖广总督派来3标兵增援,游击唐国臣在石门的坛见峪击败王进才。张光翠一营,向清军投降者无数;袁宗第、刘二虎两营,兵皆逃散,袁、刘率少数残兵出渔洋关,奔湖北建始入四川;王进才营入九溪、永定山中。

(90)南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正月八日,王进才入洞庭湖,清军游击[3]洪显达等追击到石门商溪坪,击败王进才,获马300匹,投降者数千人。四月二十六日,清湖广总督派遣的高成旦在石门五里坪再次围剿王进才,俘中军魏进禄斩首,王进才遂入巴,与姚黄营汇合。至此,大顺军完全停止了在澧州的军事行动。

(91)南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春,奉天玉和尚(民间传闻李自成)住持夹山寺。冬,野拂(民间传闻李过)大和尚由鼎州来夹山投奉天玉披剃。慈利白缠头起义军与姚黄义军常出没于九溪、永定山中,清地主团练武装进行抵抗。同年,清裁“九永守备”,设永定营,以周运熙为守备,驻永定。

(92)南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一年(1655),清九溪卫把总胡正昂犯罪,将被拿问,遂与永定把总杜文秀合兵叛乱,清军讨平之。

(93)南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二十五日,添平所正千户武德将军覃光国面对动荡,忧国忧民,逝世任所,享年58岁。

(94)南明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呈申永历帝,覃祚昌承袭添平所土司正千户、武德将军,与夔东十三家连成一片抗清地域。

(95)清顺治十七年(1660),置九溪营,后升九溪协。第二年置澧州营。全面监督添平所。

(96)清康熙元年(1662),李自成抗清部队于茅麓山全军殉难,覃祚昌缴旧所印归清,驻扎旧地。

(97)清康熙二年(1663),夔东十三家军李来亨等盘踞湘鄂西边境大山中,清廷调征陕西、四川、湖南九永等地3万兵围剿,“派夫运米,军费繁兴”。清提督赵学礼急于进兵,七月二十三日被李来亨击败,溃逃清兵“挤窜于南阳河,水为不流”。冬,清军再次集结,复往围剿。

(98)清康熙三年(1664)正月十五日夜,前往围剿李来亨的澧州守备刘定邦,率兵劫李来亨寨,中埋伏死于推石。八月,李来亨在茅麓山最后失败,“皆杀妻子,跃马火中自焚死”。澧州旧史通称此役为“西山小李”之役。《永定卫志·慌乱》云“派夫运粮,山险道远,运下累死无数,逾月乃息”。

(99)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叛。正月,吴伪前锋吴国贵、马三保自辰州入寇澧境。守道命吏目梅标往探,梅标至伪军营即投降,引吴军入澧城。八日澧城易手,清澧州知州张圣宏遁荆州,吴逆即以梅标为知州。伪军10余万先屯澧城,旋移营顺林驿。吴伪将军吴应期驻岳州。三月,吴应期移驻澧城守道衙门,以衙门为铸大炮局,面目全非。是年,奉天玉和尚圆寂。吴三桂建周,吴三桂部占领石门,焚烧夹山寺。添平所恨梅标引狼入室,拒不受命,吴征剿甚厉,乃发生“熏覃洞”惨案,200余覃氏男女尽毙命洞中。

(100)康熙十八年(1679),吴应期败于岳州。清军自荆渡江至澧,伪官尽逃,梅标迎降免死。吴三桂之乱平。吴军败退,多过慈利境,所过焚劫一空。是年,添平所二十八土司归顺清朝,封颁土司印。

(101)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门知县立夹山纪事碑,碑称“此地即三苗五溪之界”。

(102)清康熙三十年(1691),覃家彦奉上开呈土官世袭承传图册,历述自汉唐以来,官职承袭事实。

(103)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覃声振承袭添平所土官正千户。原有叛军姚天祥煽惑土兵结社要盟,经诉累年,覃声振亲面抚按,呈报叛军情由,请吏部协捕,而叛逆远逃近窜,其案始息。

(104)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覃声濩承袭渔洋隘土官正百户,把守渔洋关。

(105)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覃昌勋承袭添平所土官右贰千户。覃远秀袭任长梯隘百户。

(106)清雍正三年(1725),永定卫、九溪卫改军屯编制为民屯编制,改千户所为里,改百户所为区,屯丁遂成编户之民。

(107)清雍正四年(1726),桑植土司向国栋与茅岗、容美、永顺土司相仇杀,清廷设桑植同知一员,专门治理土司。

(108)清雍正六年(1728),清廷追缴桑植宣慰使向国栋的印篆,改其地为桑植县。

(109)清雍正七年(1729)十一月九日,原湖南巡抚王国栋议设安福县。

(110)清雍正八年(1730),以九溪、永定两卫并澧州进、乐等里交错地带,置安福县(今临澧县)。两卫成为历史。

(111)雍正十三年(1735),桑植上、下峒长官司向玉衡、向良佐交出领地,改土归流。七月,添平所32员土司与麻寮所28员土司俱主动呈请辞职。八月雍正谕批:改除添平、麻寮军政职权,准予世袭职衔。十月乾隆即位,旨批除添平、麻寮、茅岗、上峒、下峒共63员土司外,此外并无有其他土司。覃庆永正千户改任清军千总,自此,千户改称千总,百户改称把总,并将湾潭、后河、长乐坪、清水湾、升子坪、仁和坪、渔洋关等地划归湖北,另割长阳县一部分地域组建长乐县(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十月,覃庆永等二十八土司改土归流,旧卫最后的土官千户所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