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平所池域

添平所池域

1.添平所地域

添平所地跨湘鄂两省的石门、五峰、鹤峰、长阳和松滋等广大山区。旧志史书多称添平所“据石门半境”,事实上,添平所地域是南起新关,北抵五峰渔洋关,东抵澧州(今澧县),西抵慈利、桑植的大半个石门县境,即相当于现在石门泥沙区、苏家铺区、太平街区、磨岗隘区、仙阳区、皂市区等六区及新关镇部分地区,并有今湖北鹤峰、五峰之一部分。下面引有关添平所地域的史料记载。

《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载:“栈道云连,攀援俱绝;长江天堑,飞渡为难。高山大泽,天地所以设险备不虞者,因以争关夺隘也。石门地分三乡,南乡无大险要,惟大旗垭、舒家口为防。五雷山径东下之门户,其山口平衍,垭势坦缓,亦非峻绝之隘。中乡自新关以上山渐多,路渐险。北乡全境则山愈从杂,路愈崎岖。旧有一所、十隘、二关,为覃、唐、陈、伍、郑诸姓练集义勇,防堵蛮苗,功叙世袭要地。今承平日久,袭职者已不知防御为何事。然关隘自在,按图可稽,即前人守关、防隘、破匪方略,故老犹有能言之者。可备采之,以为后来法。”[13]

《添平所校注》云:“添平所:本所地方,介在荒服,古五溪三苗地也。山川最为险峻,山多田少,地瘠军贫。其峰岭之巍峨者,不可枚举,如太清山、金子山、白虎山、金鸡山、穿山,皆有仙迹存焉。川流源于龙门,又有热水溪,潺潺细流,总出石门县三江口。此山川之大略也。”“其本所地方,东抵澧州界,南抵九溪、慈利县界,西抵各土司界(桑植大庸一带十八土司),北抵渔洋关、长阳、松滋县界。四至周围千有数百余里,此形势之大略也。”[14]

上述这条史料,仅反映其明清代至“改土归流”后这一时期,并不包括明代以前的地域。“其祖覃伯圭”“夫妻皆葬施州柳城”“公长子覃仕魁,镇守施州、中建等处”“魁遣其子覃友仁,领兵追寇至麻寮红土”。[15]“伯圭之子仕魁追‘贼’至麻寮(今鹤峰、石门、慈利)”。[16]明代前,作为中军总管的覃氏,北衙设在宜都大宋山以南添平山,不少“把截”地域在长阳、宜都(包括古枝江县地)、松滋等地域。本书前面已经论述。

由此可见,添平所包括湘鄂边的今恩施、宣恩、五峰、长阳、宜都、松滋、石门、慈利等数县市州。添平所在石门北乡万山之中,为鹤峰、桑植之咽喉,与九溪、永定相首尾。将欲防御蛮苗,屏蔽岳澧,此亦必守之险。

2.北乡七里

添平所本部直辖七里(“都”),即现在所街、雁池、磨岗隘、水南渡、苏家铺、袁公渡等地。添平所所署设千户长、四司、五营。《覃氏族谱》载:“添平所地域在《添平所志》内称‘北乡七里’,即十二都、十三都、十四都、十五都、十六都、十八都、十九都。据七里者本所各军丁所占各隘地,田亩计里编粮,附入石门县粮册之总名也,石门全县初分南北两乡,其粮册以仁、义、礼、智、信五字编作五大块,名曰五总。其下则分区、都、甲三种,以类分编成册。本所各隘田亩丁粮通编为十二三四五六八九等七都,每‘都’约占十里地方,故以十里为一都,以一都总为一里,合七都为七里,故总名‘七里’。以其地面概属北乡,故称‘北乡七里’。”[17]所以覃添顺死后被崇拜为白虎王、“七里公王”,永受世间香火。《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载:“明授千户,领百户。戍鹞儿等十隘,初隶常德卫,后附石邑,编北十二、三、四、五、六、八、九等七都。国朝雍正八年(1730),诸司纳土归流,所废。”[18]

3.添平所把守十八土司

覃添顺,元末明初人。始为土司长官(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明洪武二年(1369),钦授添平守御千户所千户之职,为世袭宗官;加封武德将军。添平千户所作为湘鄂西土家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塞,盛极一时,所辖地域3422平方公里,仅比今天石门县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少551平方公里。但是添平所所管控地区更大。

添平所和麻寮所一样,由于近千年为朝廷征调服务,添平覃氏和麻寮唐氏早已和朝廷紧紧连在一起了,从事的征调工作就是为朝廷服务。但添平所和麻寮所毕竟又是氏族世袭统治,其制度又和其他土司制度一样,就是一个“小朝廷”。《覃氏族谱》(四修谱)载:“添平所奉明户部、兵部‘行字四百九号’,诰命一道、方印一颗,赐掌印正千户,防御峒蛮,管策军民,官不请俸,军不支饷,官丁刀砍火种,自备衣粮器械,世守边疆,遇警听调。”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这样评价添平千户所:“添平所土司放纵,据石门半境而不服徭役。”可见,当时添平千户所处于一种自我管理、自我防御、自给自足、不受朝廷约束的状态。

添平所控制地域宽广,实际是在自我生存的基础上,还要管控、监督周围其他土司。当然这些土司都是与添平覃氏有关的土司,比如鄂西南的覃氏土司,湘西等地的覃氏土司。因为“天下一个‘覃’字灭不破”,添平所覃氏利用氏族家族的关系管控湘鄂西广大土司。至于其他姓氏的土司,只要出现反叛,只要朝廷要求征讨,添平所就会毫不犹豫地出兵。下面引有关添平所管控地域的史料记载。

史载:“添平为古三苗五溪地,在今石门县境”“设土官正千户一、土官千户二、汉官差操千户一、汉官千户一、隘土官百户十、汉官百户吏目一、镇抚一。曰守御安福千户所,在卫西北;曰守御麻寮千户所,在卫北,今慈利县西北三百里。九溪、永定,整饬施归。安福、添平、麻寮,把守以防容美、桑植土司。其三所各隘,俱属九溪提调节制。清雍正初,诸司改土归流,卫所俱裁。雍正八年(1730),改安福卫为安福县。十三年(1735)设永定县,麻寮所旧址拨入湖北宜昌府鹤峰州。添平所于十二年(1734)献土。恩予所、隘官世袭,改千户为千总,百户为把总,考试纳粮在石门,承袭事宜由澧州。”[19]

史云:“明有覃顺(覃添顺),受封武德将军,改设千户之职,颁给所印一颗,隘印十颗,分布鹞儿、龙溪、长梯、磨岗、遥望、石磊、忠靖、渔洋、走避、细沙等十隘。土官百户十员,管辖土军一千一百。”[20]

《添平所志校注》载:“所境四界:东至澧洲,南至九溪慈利,西至各土司,北至长阳松滋。所边防御之十八土司:施州土司、施南土司、中建土司、上峒土司、中峒土司、下峒土司、东乡土司、散毛土司、腊惹土司、蜡壁土司、大王土司、木栅土司、金峒土司、唐崖土司、卯峒土司、漫水土司、容美土司、桑植土司。所边防御之诸苗关:铁门关、贺石关、桑木关、野牛关。”[21]

据《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载:“大约覃氏自添顺以前世膺武职,代有多功。至添顺而益显,为添平始建之祖,故今谈者独举添顺云。其属地有土官千户三员,汉官居千户二员,十隘土官户十员,汉官百户一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通把五员。一应杂徭免征,以资无俸无粮之官军,自备器械,把守施州、施南、中建、上峒、中峒、下峒、东乡、散毛、腊惹、蜡壁、大王、木栅、金峒、唐崖、卯峒、漫水、容美、桑植十八峒,控制诸苗关,为荆、澧、松、宜之要冲,石、慈、九、永之藩蓠。添平原隶属常德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九溪、永定二卫,添平所改隶九溪卫。”[22]

这些史料,反映了三个方面的地域名称:一是十隘地域;二是添平所土司区域;三是添平所土司以东包括东北、东南地域十八土司。这里对十八土司中部分土司做简单叙述:中建即忠建宣抚司,辖地在今宣恩县,司治李家河老司城;下辖中峒、高罗二安抚司。中峒安抚司治所在沙道沟,高罗安抚司辖地亦在宣恩县境内。散毛即散毛宣抚司,辖地在今来凤县及咸丰、宣恩两县,司治在来凤猴栗堡。辖有龙潭安抚司、大旺安抚司(大王土司),以及直辖东流、蜡壁、卯峒、漫水、百户等五长官司,均在今咸丰县、来凤县境。唐崖即唐岩土司辖地,在今咸丰县境,司治尖山区唐崖镇,元属施州设唐岩军民千户所,明代唐崖土司先后升降为安抚司、长官司、宣抚司、宣慰司等。容美即容美宣慰司,元代辖今来凤、宣恩、鹤峰等地域,元明清时期先后隶属的大小土司多达二十余个。桑植即桑植宣慰司,所辖地域为桑植县陈家河、凉水口、五道水等地,司治在今桑植县城。

【注释】

[1]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内部资料,2003年,第122页。

[2]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校:《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内部资料,2003年,第120页。

[3]邓祥龙著:《麻寮与添平源流研究》,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4]邓祥龙著:《麻寮与添平源流研究》,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49页。

[5]唐明哲著:《湘北土家族探秘》,凤凰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6]唐明哲著:《湘北土家族探秘》,凤凰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7]常德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校:《添平所志校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5-16页。又见民国十一年(1922)《覃氏族谱·添平所志·旧衙署志》四修谱。

[8]河南刘家坪,“河南”指渫水之南,“刘家坪”指今留驾坪。

[9]华阳王墨庵,指华阳王即朱元璋之孙朱悦耀,于永乐三年(1405)授封四川省华阳县,史称“华阳王”。明洪熙年间朱悦耀从四川华阳迁到澧州,仍称“华阳王”,子孙也世袭“华阳王”称号。朱悦耀的曾孙朱宾崇尚道教,并取道号“墨庵”。

[10]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古城邑》,内部资料,2003年,第120-121页。

[11]此处史载有误,前文已述明洪武六年(1373)改“天”为“添”,更名“添平”。

[12]吴远千、戴楚洲、田波编:《慈利县土家族史料汇编·九溪卫志卷二》,岳麓书社,2002年,第184-185页。

[13]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关隘》,内部资料,2003年,第121页。

[14]常德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校:《添平所志校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17-118页。引《九溪卫志》卷三。

[15]施南土司《覃氏族谱·源流》。

[16]王承尧、罗午著:《土家族土司简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47页。

[17]常德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校:《添平所志校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页。引《覃氏族谱·添平所志·田赋考》(第二卷)四修谱,民国十一年(1922)。

[18]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内部资料,2003年,第120页。

[19]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内部资料,2003年,第123-124页。

[20]鹤峰县委统战部、五峰县委统战部等部门编:《容美土司史料汇编》,内部资料,1984年,第455页。

[21]常德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校:《添平所志校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8-10页。引民国十一年(1922)《覃氏族谱·添平所志地域志》。

[22]石门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清同治石门县志校注》,内部资料,2003年,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