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野兽有关的石门土家族地名[21]

与野兽有关的石门土家族地名 [21]

1.纸棚河

2001年中国(湖南石门)第一届柑橘节期间,笔者曾陪吉首大学叶德书教授考察了壶瓶山江坪景区纸棚河。叶教授是土家语专家,他在视察纸棚河后,欣然解释说:“纸棚河是纸棚湖的误读。‘河’是‘湖’的变音,土家称山间谷地为‘湖’;‘纸’是土家语‘猪’‘野猪’之义;‘棚’是土家语‘车棚’的简化,‘车棚’是深水潭之义。那么连起来,‘纸棚湖’土家语义是野猪滚澡的谷地。以往这里野猪很多,又有深水潭,是野猪经常滚澡的地方。”还真是神了,当时纸棚河一带是野猪成群为害的地方。现在石门山区禁止砍伐森林一二十年了,许多地方早就成了野猪为害的地方。

2.李耳岗

石门县蒙泉镇有李耳岗村。“李”非汉语,而是土家语“利”的音变,“利”即“虎”;“李耳”实际是“李”的儿化,其实质还是“李”,如汉语“花儿”还是“花”;岗,低而平的山岭,因而“李耳岗”就是“虎岗”,过去此地虎多而得此名,绝非老子老聃的住地。

3.舍儿岗

石门县蒙泉镇原白洋湖乡栗树嘴村有个舍儿岗。“舍儿”非汉语,是土家语“舍”的儿化,土家语的“舍”是“猴子”,故“舍儿”即“猴儿”。“舍儿岗”即“猴儿岗”,是以往这里猴子多或养的猴多而得名的。

4.社峪湾

石门县雁池乡原苏市区有个苏家铺乡,苏家铺乡三亩池村有个小地方叫社峪湾。“社峪”是土家语,“社”即“舍”是“猴”,“峪”是“寨”“地方”,“社峪”即“猴寨”。故“社峪湾”即猴多的山湾,以往这里猴多而得名。

5.子母洞

石门县壶瓶山镇原南坪乡有个小村苏铺村,52户人家,村里有个小地名叫子母洞。“子母”非汉语,是土家语,“子”是“猪”,“母”是“没见”或“走失”,“洞”是“地方”。“子母洞”就是猪没见(或走失)的洞,颠倒土家语序,即是失掉猪的洞,或叫“失猪洞”。

6.乌木溪

土家语称“黄牛”为“乌”,“木”是“没见”,“溪”是“且”的音变。连起来,“乌木且”就是“牛没见的山”或“牛失山”。土家语序是“宾动式”,颠倒语序即是“失牛山”。以往,此地山大林密,牛一入山,难识归路,人也难找到牛,因而用了这样一个提醒性的地名——“乌木溪”,即“失牛山”。

7.戊子垭

石门县罗坪乡原安溪乡海螺村有个地名叫戊子垭。“戊子”非汉语,是土家语,“戊”是“黄牛”,“子”是“猪”。“戊子垭”就是“牛猪垭”,即以往放牛放猪的山垭,以放牛放猪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