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 一个天使是否会对另一个天使说话?
现在我们着手讨论第1条。
异议:似乎一个天使不会对另一个天使说话(alteri)。
理据1:因为格列高利在《道德论》第18卷第48章中说过,在复活的状态下,“每个人的肉身都不会再向他的同伴隐藏他自己的思想。”因此,一个天使的思想更不会向另一个天使隐藏。但是,说话的意思就是把隐藏在心中的东西向其他人显明。因此,一个天使没有必要对另一个天使说话。
理据2:还有,说话有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一个人对自己说话;另一种是外在的,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但是,外在的说话必须借助某些可以感知的信号,如声音或者手势,而这些信号又必须借助某些肉体器官,如舌头或者手指的活动。但是,天使是不能运利用这种方式说话的。因此,一个天使不会对另一个天使说话。
理据3:还有,说话者会促使听者去聆听他所说的内容。但是,一个天使似乎不会促使另一个天使去聆听他,因为这一点只有借助我们所使用的某些可以感知的信号才能做到。因此,一个天使不会对另一个天使说话。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使徒在《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1节中却说过:“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
我的回答是:天使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说话。但是,正如格列高利在《道德论》第2卷第7章中所说:“我们的心灵,超出身体语言的特性,应当被提升到使用内在话语的卓越的和不为人知的方法。”
为了理解一个天使是如何对另一个天使说话,我们必须注意到,就像我们在讨论灵魂的活动和能力时所指出的那样(问题82第4条),是意志推动着理智进行它的运作。然而,一个可理解的对象是以三种方式呈现在理智之中的。第一,是以习性的方式或者以在记忆之中的方式存在,一如奥古斯丁在《论三位一体》第14卷第6章和第7章中所说的那样;第二,是以被现实地考察或者设想的方式;第三,是以与某个其他东西相关联的方式。而且,很显然,可理解的对象只要凭借意志的命令就可以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从而人们在定义习性时写到“任何人在他愿意的时候都可以随时使用它。”同样,可理解的对象也只有凭借意志才能从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因为心灵中的概念只有借助意志才能指向其他的东西。例如,它只有借助意志才能被付诸实施,或者被另一个心灵所知道。而只有当心灵本身已经达到了对习性中的知识的现实理解之后,一个人才能对自己说话,因为所谓的内在话语就是心灵中的概念。同时,由于在一个天使的心灵中的概念也可以凭借它的意志而被另一个天使所知道,所以一个天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另一个天使说话。因为说话的意思不是别的,就是让一个心灵中的概念为另一个心灵所知道。
答异议理据1:我们心灵中的概念可以被双重的障碍所隐藏。第一个障碍存在于意志之中,因为意志既可以使心灵中的概念驻留其中,也可以使它指向外部。在这种意义上,只有上帝才能看透人的心灵,因为《哥林多前书》第2章第11节写道:“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呢?”使一个人的心灵无法知道其他人的心灵的另一个障碍则来自身体;因而,当一个人的意志指导他心灵中的概念,使之为人所知时,另一个人并不会即刻知道这个概念,而必须借助某些可以感知的信号才能知道它。格列高利在《道德论》第2卷第7章中在谈到这一事实时曾经指出:“在其他人的眼里,我们似乎被隔离在肉体之墙的另一边;当我们希望自己被人所了解时,就会从舌头之门中走出来,以便把我们的真实面貌展现给他们。”但是,天使的概念却不会被身体所隐藏,从而可以让自己的概念即刻为另一个天使知道。
答异议理据2:由声音制造出来的外在话语对于我们来说之所以是必要的,乃是因为身体的障碍。因此,它并不适合于一个天使,只有内在的话语才适合于他;而且,这里所说的不仅包括由内在概念构成的内在话语,而且也包括由意志所安排的指向另一个天使的知识的内在话语。因此,天使的话语只是一种隐喻的说法,它意味着一个天使借以向另一个天使表达其内在概念的能力。
答异议理据3:没有必要去吸引善良天使的注意,因为他们总能在上帝之道中彼此发现,因为正如一个善良天使总能发现另一个善良天使一样,他也总能发现安排给他自己的东西。但是,由于借助他们的本性,他们即可以彼此说话,而且连邪恶的天使现在也可以彼此说话,我们便必须承认,理智是为可理解的对象所推动的,正如感觉总是要受到感觉对象的影响一样。因此,正如感觉会被感觉对象所激发一样,天使的心灵也能够藉某种理智能力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