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条 是否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变成了人的真实本性?

第1条 是否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变成了人的真实本性?

现在我们着手讨论第1条。

异议:似乎没有任何食物变成人的真实本性(veritatem humanae naturae)。

理据1:因为《马太福音》第15章第17节写道:“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但是,排泄物并没有变成真正的人的本性。因此,没有任何食物会变成真正的人的本性。

理据2:还有,哲学家在《论产生和消灭》第1卷第3章中把属于种相的肌肉同属于质料的肌肉区别了开来,并且说后者是一种来来去去的东西。[1]而由食物形成的东西也是来来去去的。因此,从食物中产生的是属于质料的肌肉,而不是属于种相的肌肉。但是,真正的人的本性是属于种相的东西。因此,食物不会变成真正的人的本性。

理据3:还有,“基本的体液”似乎是真正的人的本性,而且它一旦失去,就不可能复原,正如医生们所认为的那样。但是,假如食物可以变成体液,体液就是可以复原的了。因此,食物不会变成真正的人的本性。

理据4:还有,假如食物变成了真正的人的本性,那么人所丧失的任何东西便都可以复原了。但是,人的死亡仅仅是因为某些东西的丧失。因此,人将能够通过进食来确保自己永远不死。

理据5:还有,假如食物变成了真正的人的本性,那么在人里面就没有任何东西是不能丧失或者被复原的,因为通过一个人的食物而在他里面产生的东西都是可以丧失并且被复原的。因此,假如一个人活得时间足够长的话,那么当他死亡的时候,最初存在于他体内的那些物质性成分将会丧失殆尽。这样一来,他与刚刚出生时的自己便不是同一个人了,因为只要一个东西在号数上仍然是同一个东西,它就必须具有相同的质料。但这个结论是不合理的。因此,食物不会变成真正的人的本性。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奥古斯丁在《论真正的宗教》第40章中却写道:“身体中的食物在腐化的时候,会失去原有的形式,而变成器官的组织。”但是,器官的组织是真正的人的本性。因此,食物会变成人的真实本性。

我的回答是:按照哲学家在《形而上学》第2卷第1章中的观点,[2]“一个东西与实在的关系就等同于它与存在的关系。”因此,能够变成任何事物之本性的东西就是真正属于后者之本性的东西。但是,对本性能够以两种方式加以考察。第一,根据种相予以一般地考察;第二,根据其所在的这个个体予以考察。尽管形式和公共质料在普遍的意义上属于一个事物的真正本性,但是就这个特殊的个体而言,个别的特指质料和通过该质料而个体化的形式才属于真正的本性。因此,灵魂和身体在普遍的意义上是真正的人的本性,而在个体的意义上,这个灵魂和这个身体才是真正属于伯多禄或马丁的本性的东西。

然而,存在一些事物,其形式是只能存在于个体质料之中的;如是,太阳的形式便只能存在于它实际所在的质料之中的。而且,在这种意义上,一些人声称,人的形式也只能存在于某种个体质料之中,即存在于最早获得这种形式的第一个人的质料之中。这样一来,除了从第一个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质料之外,后来的人所获得的任何质料都不是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东西,因为这些后来的质料都没有获得真正的作为人的本性的形式。

但是,他们还指出,存在于第一个人里面的质料是人之形式的主体,其本身是可以增殖的;而且,在此意义上,人体的多样性也是从第一个人的身体中衍生出来的。他们由此认为,食物不会变成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东西,而我们进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抵制由自然的热能所导致的活动,以防止最基本的体液被这种活动所耗尽,就像我们在银子中注入铅和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防止它被火所耗尽一样。

但是,这种说法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合理的。第一,因为一个形式能够在另一种质料之中产生出来,或者它能够不再存在于它自身的质料之中,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一切可以产生的东西都是可以灭亡的,而且反之亦然。然而,人的形式可以不再存在于它自身的质料之中;否则人的身体就是不朽的了。因此,它也能够开始存在于另一个人的质料之中,并且使其他的东西转变成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东西。第二,因为在一切存在者当中,如果一种东西的全部质料都可以仅仅存在于它的一个个体里面,那么在它当中就只会有这一个个体,比如太阳和月亮都是这样的东西。因此,在全人类当中也就只会有一个个体了。第三,因为质料的增多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理解,而只能要么从量上来理解,如某些东西的质料在它们被稀释时便会出现体积上的增长,要么从质料的实体本身来理解。但是,只要质料的实体本身依然存在,就不能说它增多了;因为增多不可能在于把一件事物添加到它本身上面去,因为它必定只能够由区分产生出来。因此,某些别的实体必定能够添加到质料上面,这要么是通过上帝的创造,要么是通过把其他东西变成属于它的东西。因此,质料只能通过三种方式来增多,要么是通过稀释,如当水变成空气时,要么是通过其他东西的变化,如火因为木头的加入而变大,要么是通过上帝的创造。然而,很显然,人体的质料是不可能通过稀释的方式来增多的,因为果真如此的话,一个孩子的身体就会比成人的身体更加完满。人体的质料也不会通过上帝的创造来增多,因为正如格列高利在《道德论》第32卷第12章中所说:“就质料的实体(substantiam materiae)而言,万有是一起被创造的,就种相的形式而言,则并非如此。”因此,人体的质料只能通过一种方式来增长,即让食物变成真正的人性。第四,因为人与动植物之间在生长灵魂方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这种观点意味着,动植物的身体也不能通过吸收营养来增长,而只能通过某种增殖的方式来增长。这种增殖也不是自然的,因为质料不能自然地超出某个固定的量;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自然地增殖,除非通过稀释或通过别的事物变化成它。因此,生殖和营养的整个过程,虽然被称作自然的力量,但是却成了一种奇迹。而这样的结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因此,别的一些人说,假如我们从总体上考察人的本性的话,那么人的形式的确可以重新存在于一些别的质料之中,但是假如我们从某个人的角度来考察的话,则不能这么说。因为这个人的形式只能存在于这个特指质料之中,即存在于它在这个人出生的时候所进入的质料之中,所以只要这个人尚未消亡,它就不能离开这个质料。他们还说,尽管只有这个质料才是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东西,但是由于它在量上不足以满足生长的需要,所以人必须通过进食来获得由食物变成的其他质料,以满足其身体增长的需要。但是,他们同时又指出,由于这些由食物变成的质料并不是使一个人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只是为了满足其身体生长的需要,所以它们只能在次要的意义上被视为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东西。但是,在严格的意义上,任何由食物进一步变成的东西都不是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东西。

然而,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接受的。第一,因为它是用评价无生命的物体的方法来评价有生命的物体的,而无生命的物体虽然有能力产生在种相的特征上与之相似的东西,却没有能力在个体内部产生与之相似的东西(在有生命的物体中,这种能力就是营养能力)。因此,假如有生命的物体不能将食物转变成真正属于其本性的东西,那么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通过它们的营养能力而成为其组成部分。第二,因为精液的活动能力来自于生殖者的灵魂的影响,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问题118第1条)。因而它不可能超过它所赖以产生的灵魂的能力。因此,假如精液的能力可以使某些质料具有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形式,那么灵魂便更加可以通过营养能力使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形式进入被消化了的食物之中。第三,因为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长的需要(否则的话,食物就不再是生长的必要条件了),而且还是为了用来更新那些被自然热的活动所消耗的肌体。但是,除非从食物中产生的东西取代了已经失去的东西,否则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更新。因此,正如已经失去的东西曾经是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东西一样,从食物中产生的东西也同样如此。

因此,按照这些人的观点,必须说食物确实变成了真正属于人的本性的东西,因为它获得了属于肌肉、骨头和其他器官的种相的形式。正因为如此,哲学家在《论灵魂》第2卷第4章说,食物是作为潜在的肌肉来提供营养的。[3]

答异议理据1:我们的主所说的并不是全部入口的东西,而是各种入口的东西——因为在每一种入口的东西当中都有某些成分会被排泄到厕所里。也可以说任何从食物中产生的东西都可以被自然的热所消耗,并且最终被排到厕所里,就像哲罗姆在解释这段话时所指出的那样。

答异议理据2:所谓属于种相的肌肉,一些人曾经将之理解为最早获得人的种相的东西,是从生殖者那里继承来的;他们说,只要这个人存活下来,它就一直存在下去。而所谓属于质料的肌肉,这些人则理解为由食物产生出来的东西;他们说,这样的肌肉不会长期存在,而是来来去去的。但是,这种解释却违反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因为他在《论产生和消灭》第1卷第5章中曾经就此指出:“正如有些事物的种相在它们的质料当中一样”——如木头或石头——“在肌肉当中,既有属于种相的成分,也有属于质料的成分。”[4]然而,很清楚,在那些不是从精液或营养中产生的无生命之物中却没有这样一种区别。此外,因为从食物中产生的东西与接受其营养的身体的结合是一种混合,正如哲学家所说的水和酒的混合一样,所以被增加的东西和加进去的东西不可能属于不同的本性,因为它们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因此,没有理由说其中一个被自然的热摧毁了,另一个却保留了下来。

因此,我们必须指出,哲学家并不是在区分不同种类的肌肉,而是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种肌肉。因为假如我们从种相的角度来思考肌肉,也就是根据它里面的形式来思考它,那么它就会一直保存下去,因为肌肉的本性会一直保持它的自然倾向。但是,假如我们从质料的角度来思考肌肉,那么它便不会保存下去,而会不断地被消耗和更新,这就好比在炉火中,火的形式会保留下来,但火的质料却会被逐渐消耗掉,并被其他的质料所取代一样。

答异议理据3:“基本的体液”(humidum radicale)被说成是包含着一切属于种相的能力的基础。假如人失去了它,就像失去了手和脚一样,是无法复原的。但是,“营养的体液”(humidum nutrimentale)所具有的种相本性却是不完满的;例如,血液之类的体液就是如此。因此,即使失去了这样的体液,种相的能力也仍然保留在它那未被摧毁的根基之中。

答异议理据4:一个可朽物体的任何能力都会被持续性的活动所削弱,因为这样的活动主体也会受到活动的作用。因此,转化的能力在刚出生时是强大的,从而不仅可以用来更新失去的东西,而且可以用来促进生长。后来,它所转化的东西仅仅能够更新失去的东西,于是生长便停止了。再往后,它甚至连这一点也做不到了,于是衰老便开始了。最后,当这种能力完全消失时,动物便会走向死亡。例如,酒所具有的转化水的能力会因为水的不断注入而减弱,直到它自己变成水为止,正如哲学家在《论产生和消灭》第1卷第5章举例时所说到的那样。[5]

答异议理据5:一如哲学家在《论产生和消灭》第1卷第5章中所说,当某些质料被直接转化成火的时候,火被说成是重新产生的;但当质料被投入已经存在的火里的时候,火被说成是得到了助长。[6]因此,假如在一堆火的全部质料都已经失去了火的形式之后,又有其他质料被转变成了火,那么就会出现另一堆不同的火。但是,假如当一块木头仍在缓慢燃烧的时候,另一块木头又被加了进来,而且如此这般直到第一块木头完全烧尽,那么这堆火将始终保持它的同一性,因为后来加入的东西转变成了以前存在的东西。同样,在有生命的物体中,营养也可以用来恢复被自然的热所消耗掉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