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译后记
1.我们是自1998年开始《神学大全》的翻译工作的。2001年10月31日,商务印书馆的狄玉明先生、徐奕春先生等三人得知我在组织翻译《神学大全》一书后,不远千里来到武汉,与我签订了《图书约稿合同》。2006年,我们开始将《神学大全》第一集第一卷“论上帝的本质”的译稿寄给商务印书馆徐奕春先生,以后又陆续将其他各卷寄了过去。至2008年,我们完成了《神学大全》第一集的翻译工作,并且将该集各卷的全部译稿交给了出版社。不期适值徐奕春先生面临退休事宜,编辑之事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所幸,2011年元月,朱泱先生开始接手此事,《神学大全》第一集译稿的编辑工作不仅重新提上了日程,而且得以快速推进。2011年6月29日,我与商务印书馆正式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2011年元月朱泱先生接手《神学大全》第一集的编辑工作之后,我们不仅增补了附录部分的内容,而且也根据朱泱先生的要求,对部分译稿做了必要的修订。
我们认为译作并非一件为他人作嫁的衣裳,而是译者领悟和研究文本的最佳途径,一面体现译者学术水平、学术态度和学术境界的镜子。因此,尽管我们的翻译工作中存在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我们的工作态度却自始至终是相当认真的。我们曾经先后六易其稿。至今我们保留下来的译稿,仅《神学大全》第一集的,就重达30多斤,即是我们辛勤劳作的一个见证。现在,《神学大全》第一集即将面世,可以视为我们十多年来翻译和研究托马斯及其《神学大全》的“第一批收获”(培根语)。
2.在《神学大全》第一集付梓之际,我们想首先感谢的是商务印书馆的狄玉明、徐奕春、陈小文和朱泱先生。感谢他们对我们的高度信任,也感谢他们对我们翻译工作十多年如一日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朱泱先生,不仅给我们的修订工作提出过一些极其宝贵的意见,而且还为《神学大全》第一集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3.徐弢教授和方永副教授参加了《神学大全》第一集的翻译工作。徐弢教授初译了本书第7卷“论上帝的管理”(问题103—119)。方永副教授初译了本书第4卷“论天使”(问题50—64)。徐弢教授曾在赵敦华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其博士学位论文《托马斯·阿奎那的灵魂学说探究——从基督教哲学角度的一种解释》,并经赵敦华教授推荐参加了《神学大全》第一集的翻译。方永副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虽然关涉的是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但他对托马斯的哲学和神学思想也有浓厚的兴趣。在《神学大全》第一集付梓之际,我对他们二位加盟《神学大全》第一集的翻译,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他们二人都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他们各自部分的初译工作,但鉴于对这两卷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我在审查和统稿过程中,曾做过较多的修改,故而,如果这两卷中有什么不妥之处,当由我承担主要责任。
4.北京大学的赵敦华教授、靳希平教授、张志刚教授和吴飞教授,清华大学的万俊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冯俊教授和李秋零教授,山东大学的傅有德教授,复旦大学的邓安庆教授,中山大学的倪梁康教授,浙江大学的王志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李景源先生、李河先生、霍桂桓先生和孔明安先生,世界宗教所的卓新平先生,人民出版社的洪琼先生,武汉大学的杨祖陶先生、刘纲纪先生、朱传綮先生、吴根友教授和郝长墀教授,台湾辅仁大学的黎建球校长、高陵霞教授和潘小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院长卢龙光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的江丕盛教授,中国神学研究院的周永健院长和余达心院长,美国天主教大学荣誉教授乔治·弗兰西斯·麦克莱恩(George Frances McLean)先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真学院的许志伟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哲学教授威廉·施米特·比格曼(Wilhelm Schmidt Biggermann)先生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讲座教授沈青松先生等都曾对我们的托马斯及其《神学大全》的翻译和研究热情关注,并给予了这样那样的关心、鼓励、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予以致谢。
北京大学的赵敦华教授曾与我一起主持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西方哲学文献选编”(中世纪卷),对我们的托马斯及其《神学大全》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台湾辅仁大学的高陵霞教授受美国天主教大学荣誉教授麦克莱恩的委托近十年来年复一年地奔波于海峡两岸,为我们的托马斯及其《神学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圣路易斯大学教授斯顿普不止一次地高度评价我们翻译和研究《神学大全》的工作,称赞我们是“中国的波爱修”,断言随着《神学大全》汉译的完成必将使武汉大学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研究托马斯·阿奎那的“重镇”,并将给中国哲学界“带来深远的影响”。斯顿普教授不仅多次到我校进行托马斯和中世纪哲学讲演,而且还将他的老师诺曼·克雷茨曼(Norman Kretzmann)的数千册图书悉数捐赠给我们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对于所有这些关心、鼓励、支持和帮助,我们都将永远铭记在心,并将努力把其转化成我们翻译和研究托马斯及其《神学大全》的持久的动力。
5.正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徐玉明先生曾经应邀对“附录五”中的“主要术语中外文对照表”进行了审查,并且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我们也向他表示谢意。
6.在此,我们向尚未提及的所有曾经关心、鼓励、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在今后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得到大家的关心、鼓励、支持和帮助。
7.为了方便读者查对原著,我们在译著正文附有边码。尽管附英文版边码可能会更有助于较多的读者,但鉴于英文版本中不时插有英文译者自制的图表,这就极大地破坏了边码的连续性,还会给人造成这样那样的联想或错觉,在经过反复斟酌后,我们最终还是决定以拉丁版本的页码为边码。这样一种做法不仅使我们的译作更加趋向托马斯·阿奎那的原作,而且也切实保证了边码的连续性。专此说明。
8.祝愿我国的托马斯研究和中世纪哲学研究的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祝愿我国的托马斯研究和中世纪哲学研究的明天更加美好!
段德智
2012年4月18日
于武昌珞珈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