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简介
《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这本书是由.(美)杰伊·R.格林伯格(Jay R.Greenberg),(美)斯蒂芬·A.米歇尔(Stephen A.Michell)著创作的,《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共有89章节
1
通过译著学习精神分析
绝大多数关于精神分析的经典著作都不是用中文写就的。这是中国人学习精神分析的一个阻碍。即使能用外语阅读这些经典文献,也需要比用母语阅读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有时候理...
2
一部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发展的地图(代序)
童俊 收到立涛医师寄来的《精神分析之客体关系理论》一书的中文译稿,内心感叹立涛在繁忙的日常临床工作中不知又熬了多少夜以及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才将这部几乎贯穿整个...
3
序
写作此书的想法,源于我们讲授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的经历。我们二人讲授精神分析课程,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弗洛伊德、美国“自我心理学家”、沙利文、客体关系的“英国学派...
4
引言
精神分析理论的现状,因其复杂性与异质性,似乎总是令学生与临床医生感到不知所措。与过去的观念相比,精神分析治疗近来已成为治疗更广范围内病人的选择。新病人带来新的临...
5
第一部分 起源
...
6
1.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模型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由其所见与所爱组成;他不断地回归这个世界,尽管他可能穿行而过,似乎栖身于另一个极为不同的世界。 ——夏多勃里昂,《意大利之旅》 ...
7
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模型
精神分析,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阐释性学科。精神分析的理论构建与临床资料是不断地相互滋养、辩证统一的。弗洛伊德根据病人提供的临床素材建立其理论;理论也反过来不断塑...
8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驱力/结构模型
弗洛伊德似乎是突然冲向源头(origins),此时,谁能不为所动?他突然走出意识,迈进潜意识,从无处不在到无影无踪,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探险者。他径直穿过睡眠之墙...
9
恒定性原则、情感理论和防御模型
弗洛伊德的模型中包含的观点,同时也是意义和机制的理论,只要我们思考一下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恒定性原则,就能得到检验。这个原则最初是布罗伊尔(他将其归功于弗洛...
10
愿望模型
在驱力/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中,《梦的解析》(Freud,1900)是一个标志性转折点。在该书第七章的理论论述中,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心理结构运作的广义模型。关于人...
11
驱力/结构模型的出现
驱力的概念最初是在《性学三论》提出的,定义如下: 所谓“本能”,暂时可以理解为体内持续存在的刺激源的心理表象……因此,本能是介于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边缘概念之一……...
12
阻抗与压抑
18世纪90年代,弗洛伊德主要描绘了不相容观点之间的冲突状态。冲突产生他所说的“防御”(或者,当时对等的词“压抑”),他指的是有意不让某些观念被自己觉察,尽管在...
13
客体的本质与形成
讨论弗洛伊德处理客体关系的方法,我们必须区分客体在心理功能中发挥的作用与客体的本质,包括客体形成的观点。因为不能作出区分,或者不能遵循这种区分,已经造成了很多混...
14
驱力/结构模型的基本假设及其应用
驱力/结构模型的基本假设始终贯穿于弗洛伊德的理论观点之中,使我们能理解它们形成时他正在处理的问题,并把驱力模型方法用于解决当代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问题。让我们回顾一...
15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调整的策略
如果性是一切,每只颤抖的手 都能让我们像玩偶般尖叫出所愿之词。 但留意一下命运昧心的背叛吧, 让我们哭,笑,哼与吟,并喊出 悲凄的豪言壮语,从疯狂或愉悦中 掐弄...
16
驱力和恒定性原则的本质:变化的观点
我们强调了心理能量性质上的特异度与外部事件的重要性在弗洛伊德理论中的相互关系。对于其思想总体趋势的看法使得我们预测,随着对现实的逐步重视,驱力及其变迁所具有的预...
17
焦虑的作用与后期的情感理论
在弗洛伊德早期的防御模型中,一个观点威胁要突破进入意识,其结果就是与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不相容,将会带来不愉快的情感,由此促成压抑的产生。情感的性质,其相对于愉快与...
18
发展史、结构模型与客体关系理论
从执业的精神分析师角度看,现实客体关系在病人生活中的作用有时是模糊不清的。接受分析的人谈论其重复出现的、自我挫败的生活模式,这些模式始终出现在与实际相去甚远的情...
19
4.人际精神分析
你不妨用叔本华的话来说阿波罗……罩在玛雅面罩中的人:“正如在无边无涯、洪涛起伏、澎湃怒吼的海洋上,一个人坐在小划艇上,托身于一叶扁舟,同样,在这喧闹的世界里,个...
20
沙利文与克雷丕林:弗洛伊德理论的早期应用
沙利文开始进行精神分裂临床工作时的状况,与当今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社区所使用广义的方法、理论以及治疗有着显著的不同。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精神病学思想被“精神病学...
21
沙利文的方法学
沙利文对精神分析思想的贡献可以分为两大类,在其观点的发展中是混合交融的:基于操作主义原则(借用物理学家布里奇曼),对现存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语言进行了彻底批判;建...
22
基本概念
“精神病学领域是人际关系的领域,人格永远不能与人生活和维持其存在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分离开来。”(1940,p.10)这个看似简单的陈述是沙利文理论的基础,包括认识...
23
模型比较
沙利文理论的每个主要特点反映了从弗洛伊德的驱力/结构原理到人际/结构假设的转变。经典理论的基本单元是个体心理,弗洛伊德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框架就是集中在这点上架构的...
24
艾瑞克·弗洛姆:人文精神分析
艾瑞克·弗洛姆所塑造的人际模型,尽管与沙利文绝大多数原则相一致,但其感受性与着重点是极为不同的。最显著的不同总体来说是由弗洛姆整个工作中宽广的目标造成的:弗洛伊...
25
沙利文与弗洛姆:对比
尽管沙利文与弗洛姆创立的理论都是在人际/结构模型下运行,他们的重点以及处理某些主要问题的方法却有着显著不同。说到个体的发展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社会在其中的本质与...
26
第二部分 另类
...
27
5.梅兰妮·克莱因
但是爱情却将其大厦 立于排泄之地 要明白凡事若要完美 都必先撕破 ——W·B·叶芝,《疯女珍妮与主教对话》 1919年,梅兰妮·克莱因首次出版其精神分析著作,在...
28
克莱因理论的各个阶段
儿童的精神分析治疗有着巨大的技术困难。要分析任何人,你必须想办法进入其体验和幻想。自由联想为成人的精神分析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但由于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常常比成人...
29
客体的起源与本质
在克莱因的描绘中,儿童和成人的精神生活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挂毯,由(潜意识)幻想的自体与他人的关系组成,既有外在世界的关系,又有内在客体的想象世界中的关系。病人对于...
30
重大的元心理学转变:驱力的本质
克莱因对驱力概念的使用造成了自相矛盾。一方面,她整个动机系统是建立在驱力基础之上的,而且其著作中有很多地方谈到驱力。她将对驱力的强调看作是与弗洛伊德著作的核心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