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贝恩系统的局限

费尔贝恩系统的局限

我们注意到,费尔贝恩理论有几个模糊和明显遗漏的领域,是其理论方法的两个特征所导致的:关注焦点的单一性以及抛弃驱力理论有过度反应的倾向。几乎其所有构想的核心就是重视儿童对于重要他人的完全依赖。围绕依赖的早期困扰就成为接下来所有情感事件的心理学基础,而且对所有关系的评估都是在这些关系发挥满足依赖的需要功能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客体要么是“好的”(情感上可以满足依赖的需要),要么是“坏的”(无法满足依赖的需要)。关系的特征不是对婴儿式满足(婴儿式依赖)的持续寻找,就是已经度过了婴儿式满足(成熟依赖)。这种焦点的狭窄性导致其忽略了两个重要领域。首先,所有未达到“成熟”客体的客体是婴儿早期的母亲的替代物。费尔贝恩认为,满足婴儿式依赖之外,父母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诸如鼓励分离、设定界限与控制、反映婴儿式的夸大,或者引导儿童进入世界,来发挥重要的发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其理论失去了很多经典的性心理范式具有的丰富性,经典的性心理范式不同阶段反映出不同的需要,以及对不同父母角色的需要。费尔贝恩也不太重视不同发展阶段父亲角色的潜在不同,其特点明显不同于跟母亲的关系。父亲充其量是母亲的次等替代品,一个“没有乳房的母亲”(1944,p.122)。

费尔贝恩强调单一焦点的另一个结果,是他认为内在与外在客体对于婴儿式依赖变迁的作用局限于其功能。内在客体的建立是用来弥补婴儿式依赖全面满足的缺失。因为这个功能,内在客体最初的、最根本的动力是“坏的”(情感上令人不满意)。好的内在客体的唯一功能是坏的内在客体的道德庇护所(通过所谓“道德防御”的过程)。尽管费尔贝恩认为健康的发展确实需要好的关系,但他没有说明好的经历与好的关系的残留、健康的认同的建立、真正的价值,等等。除了防御坏的内在客体关系的功能,好的内在客体没有任何地位。正如L·弗莱德曼说的那样,费尔贝恩“留给我们的是上面没带一点肉的骨头”(1978a,p.542)。

好的体验是如何被记录下来并结构化,使得更紧密的联结与情感的复杂性成为可能?显然,好体验的储存机制与费尔贝恩所提供的坏的早年关系导致的内在客体建立的机制非常不同。然而,他既没有描述前一个过程,也没有指出这种区别。因此,你面临的选择就是假设,费尔贝恩要么认为好关系没有留下任何结构的残留,这是很难搞清楚的,要么他的客体关系理论局限于心理病理学,不足以作为普通心理学来用。

我们注意到费尔贝恩理论建构存在一些问题,他的理论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在发展其构想时,倾向于明确而辩证地反对弗洛伊德和克莱因理论中那些有问题的领域。费尔贝恩对弗洛伊德理论主要的哲学上的反对,就是他反对弗洛伊德使用机械的、原子论的、去人格化的语言和元心理学;他对克莱因理论的主要反对之一,是过于重视体质的攻击和本能的过量。费尔贝恩的许多构想直接反对弗洛伊德与克莱因的这些特征,这些特征绝对大多数是明确且令人信服的。不过,费尔贝恩理论的某些重点似乎没有说服力,可以理解为是对弗洛伊德与克莱因思想中机械的、悲观方面不切实际的过度反应。例如,我们注意到,费尔贝恩关于原初整合与完整自我的概念是表述不清又难以理解的,而且从发展的观点看,令人困惑。而且,他自始至终认为内在的不和谐(分裂)是坏的,而完整的、整合的自我是最希望达到的精神状态。这似乎忽视了可能会出现有益的冲突、创造性的混乱、互相充实的部分认同。

一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费尔贝恩明确指出父母剥夺是所有生存困难的根源。如果父母完全回应儿童的婴儿式依赖,自我分裂与内在客体的建立就可以避免,而且自我可能保持其原初的完整性。尽管费尔贝恩在某些观点上确实指出这种完全的父母可利用度是不可能的,他并没有将婴儿式依赖视为本质上不可满足。相反,他提出,父母不能提供完全的满足是父母自身心理病理的产物,也许是现代生活的压力与多重要求的结果,导致无限的退行,其终点可能在夏娃那里(其生存的困难可能只是某种神性的不完美导致的结果)。这个观点,尽管内在是一致的,但似乎没有说服力,而且过于简单化。

在弗洛伊德关于神经症的早期理论中,成人对天真儿童的诱惑被看作是唯一的心理病理学病因。随后他发现其病人的“记忆”缺乏这种貌似真实的情况,他倾向于轻视成人心理病理导致儿童神经症的作用,转而重视他所提出的儿童自身心理中有生物学基础的驱力冲动与幻想。克莱因理论是这个概念路线的最终延伸,儿童世界中的客体几乎全部源于内在的来源;实际的真实他人的关系只起到修正与改良作用。费尔贝恩著作在这个问题上再次造成辩证的摇摆不定。他强调原初自我原始的整合性,将所有的生存困难归罪于父母的心理病理,这样做忽视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婴儿式需要无法满足的,有时是不相容的特征;婴儿之间、婴儿与特殊养育者之间气质的差别;原始感知与认知能力导致体验的歪曲与误解。(费尔贝恩,像克莱因一样,倾向于预先假设小婴儿具有非常精确的、复杂的、有辨识力的心理过程。)在冈特瑞普对费尔贝恩理论的阐述与延伸中,这些不切实际的特征变得越来越突出,在这个过程中挤出了费尔贝恩革新性构想的其他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