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制造2025”与高职专业群建设

第一节 “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背景

一、“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国际背景

二、“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一、“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二、“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特点

三、“中国制造2025”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第三节 高职专业群建设综述

一、专业群概念辨析

二、专业群的发展历史

三、专业群的类型

四、专业群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保持专业稳定性与灵活性,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专业资源融通共享,促进专业的高效率发展

三、有利于形成“双师”“多能”教学团队,促进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品牌提升与创新发展

第二章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路径

第一节 从院校发展定位出发确定专业群结构布局

一、学校的定位

二、学校的发展战略

三、学校的专业群结构布局

第二节 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群

一、专业产业对接的时代逻辑

二、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主要途径

第三节 专业群建设与二级院系改革

一、重组资源,形成专业群合力

二、以群建院,激发二级院系活力

第四节 院校治理和定位变革

一、治理结构的变革

二、发展格局的变革

第五节 建设高质量专业(群)共享教育资源库

一、资源库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资源库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要求

三、资源库是高水平专业群建成的重要表征

第三章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节 “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诉求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要与制造业发展相协调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与制造业发展相匹配

第二节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双元制”模式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

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四、融合“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课程体系的要求

一、“中国制造2025”高职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点

第四节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一、基于动态化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二、基于柔性化协调专业群课程体系

三、基于特色化发展专业群课程体系

第四章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节 “中国制造2025”对专业群教学团队的新要求

第二节 专业群师资队伍提升的内在需求

一、多样化、开放型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二、高职教师的收入水平和职业声望提升

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政策制定与评估

第三节 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高素质师资人才延揽培育

二、教师“双师型”能力建设

三、制度建设与薪酬激励

第五章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第一节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缺点

一、技能培养结构单一

二、企业参与程度较低

第二节 应对“中国制造2025”高职专业群校企合作的策略

一、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办学理念

二、实行联合办学体制,加强校企沟通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四、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第三节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新要求

一、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要素分析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应有特征

第四节 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构建方法

三、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典型案例

第六章 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

第一节 创意设计与传媒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规划

二、背景及需求

三、思路与目标

四、任务及主要措施

五、预期效益

六、经费预算表(表6-48)

第二节 民政信息及智能化技术服务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一、专业群项目成员

二、专业群组成

三、背景与基础

四、思路与目标

五、任务及措施

六、预期效益与标志性成果

七、经费预算表(表6-75)

第七章 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及案例

第一节 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

一、专业群建设评价的意义

二、专业群建设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二节 运用层次分析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一、高职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的界定

二、设定指标权重

三、评价体系构建构想

四、评价模式

第三节 基于DEA的湖南高职专业群建设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