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实现专业资源融通共享,促进专业的高效率发展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如果教育成本高、教学质量差,必然缺乏竞争力。因此,在资源的使用上,要求学校争取达到各类教育资源互通共享,使有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在专业建设上也是如此。专业发展的效率高低取决于专业资源是否融通共享、共同使用,而实施专业集群式设置,能有效地实现这两点。[23]
如果学校不进行专业群建设,一味地追逐热门专业,将导致专业过于分散,无法形成合力,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专业建设没有规划,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时,也难以推出新专业,难以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专业数量迅速增加,但在专业设置中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比如,同一专业或相同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同时开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抢”专业的现象,这极大地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不利于专业的自身发展。
专业建设集群化,能降低教学成本的投入,促进各专业高效率发展。专业集群式建设比分专业同时建设要节省更多的时间和财力。原有的单一性专业设置分割了资源,限制了专业的服务能力,专业建设难以得到行业企业的有效支持与参与。以这种方式来增加专业不仅永远无法赶上市场变化的需求,还造成了资源的无谓损耗,更让需要长期积累的专业文化荡然无存,提升专业培养质量的要求难以达到。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和市场化就业机制的逐步完善,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专业群中各专业相对集中,学校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相关实训室,进行系列化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先进的实训体系,体系中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基本是相近的,教学资源可以做到共享,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避免分专业建设时的重复、分散和低水平建设,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此外,学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设置专业群,一般说来是为支撑区域主要产业的,地方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比较大,这样,客观上为学生实习开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了条件。而反过来,专业群的智力集群效应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实现学校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