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治理和定位变革

第四节 院校治理和定位变革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海姆提出传统人类社会按照“机械的团结”和“有机团结”进行组合。即原始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共同的信仰和思维方式,成员因为具有共同的特征,大家互相认可,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而近代社会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成员间的同质化越来越小,但因为每个成员都需要依赖其他成员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突出,形成了一个“有机团结”的社会。院校治理结构改革的本质是团体构成方式的组织调整,介于“机械的团结”与“有机团结”方式之间。在推动院校治理结构改革的过程中,要具备更加清晰的“团体格局”,在总体框架下充分尊重各分属要素的作用和地位,形成围绕院校改革发展目标任务而结合的共同体。治理结构改革其本质也是深度融合的一种实现形式。“学院办学校”的思路,属于搭建“团体格局”的范畴。在院校大框架之下,充分考虑和尊重各二级院系的主体地位,全面深化结构治理改革。“双高计划”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次纵深性变革,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整体与局部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