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及过程,应该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教育有明显区别。一个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考虑多种要素的综合作用才能高效运行。因此,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要能够遵守整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这些原则是在综合了高职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概述了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要求和目的,是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计和建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考虑到的一般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各个参与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协调,需经过合理的统筹兼顾,才能使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等要素构成,只有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组织,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条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求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确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二,在教学认知方面,需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与实践教学具有同等地位,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兼容性和统一性。第三,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联性,实践教学内容需要由易到难,实践教学方法应丰富实用,实践教学过程应从强调基本技能掌握到重视岗位群技能掌握,循序渐进地展开。

(二)全面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性原则是指必须较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各项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功能全面。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满足行业、企业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尽量培养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也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功能。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服从意识等,这些职业素质的养成过程和途径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的。其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全面。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设计体系、实践教学资源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每一个子体系都是实践教学总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子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辅相成,从而使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建设得更完善。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院校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载体,实践出真知,这是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也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因此,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本源,凸显实践性原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训规则等方面。

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通过对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需求调研分析,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及内容,并按照实践教学内容来计划、组织、安排、实施、评价实践教学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全过程。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开发首先要开展行业经济需求调查,重点强调实践教学课程的一线实践操作需求。

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也体现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要依据专业对应的一线岗位对技能的要求,设计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采取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过程处处都体现了实践性原则和特点。

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类,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重要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尽量与工作环境保持一致,或者接近于真实的工作场景,营造出职场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与交往方式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要具有可操作性,强调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满足实践教学的各项需求。

(四)前瞻性原则

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践教学尤其明显。学生入学至毕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对某些专业来说,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内容远远赶不上行业发展需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具有先进性与一定的前瞻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成果的不断更新,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需求变化也在加快,职业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开展方式、训练项目等。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紧跟企业生产技术更新的步伐,完善专业(群)设置,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将最新技术发展情况和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