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库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应用效果作为“双高计划”遴选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资源库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
21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06年起,我国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先后支持和打造了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和409个重点建设专业,积累了一大批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为了盘活这些优质教学资源和成果,促进职业教育公平发展,让优质资源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广和应用,发挥更大的价值,带动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提升,2010年起国家启动了资源库建设项目。至2019年上半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同时拉动地方、行业、企业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与参与,目前共建成127个国家级资源库,注册用户达300余万人,其中包括26万余企业用户和社会学习者,访问量超6亿人次,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取得显著成效。[5]
(二)资源库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生动实践
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培养顺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资源库就符合“信息技术+专业”的时代需求,将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提高专业(群)整体发展水平。[6]目前,资源库已建设1000余门标准化课程,教学资源240余万条,积累了一大批高水平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类型的信息化资源,可以将抽象、微观、黑箱的概念理论进行生动、可视、情景化的展现。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教学难题,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的综合应用。
(三)资源库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
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就在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工学结合、学用一体。资源库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既有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也方便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学习。目前,共有80余个行业组织、协会以及3000余家优质企业参与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了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优势,组建并不断扩大完善共建共享联盟,已深入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行业组织、协会与企业把技能大师和生产实践引入资源库,同时资源库又被广泛应用于行业组织、协会、企业的正常培训和考核,实现了校行、校企之间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载体。
(四)资源库引领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
革新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改革、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人工智能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普及,课堂主角逐步从教师向学生转化,教师将成为学习的设计者和辅助者,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身份逐步形成,有先见之明的职业院校已进入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相融合的创新阶段,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从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三年申报和立项的资源库,其联建单位不断尝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管理模式,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课程体系调整、数字资源优化、实训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