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专业群建设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重点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思路和人才培养定位三个方面。

突破人才培养理念。基于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专业群与产业群的融合发展,多专业及单一专业方向的融合,教、学、训的融合,“1+X”证书的融合,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成长提供更宽口径的学习环境。其中与产业群的融合、多专业及单一专业方向的融合更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体专业难以实现的。

突破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传统意义上的单体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某个单一职业领域的部分职业岗位为基础,通过对用人市场和行业、企业调研,形成本专业对应的培养目标、人才输出规格、课程架构、教学布置、专业课程及教学具体要求、专业教师需求、实训条件需求、实施计划等。而专业群人才培养以服务产业群的职业链和职业岗位群为目标,为行业群提供人才,基于整个专业群的专业设置与架构,把专业群内所有专业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同频共振的整体,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多方面进行全方位重新整合,突破了单一专业思维的局限性,立足于集群的层面,有利于资源更加合理分布,实现1+1>2的资源聚集效果,提高学校专业群影响力及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定位的突破。传统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通常仅立足于本专业所覆盖和对应的工作岗位的需求,考虑面较窄。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要宽很多,必须考虑整个群覆盖的职业链和岗位群,强调更宽的知识基础、更多专业复合技能,更关注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求让毕业生具备更强的适应性,满足行业和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多变的需求,尤其是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被继承、完善和创新,形成了多种培养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