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结构的变革
由专业及相关资源重组形成专业群,除了牵引院系设置及架构的变化,必然也会推动学校治理结构的变革。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之路,而教育行业属性又从多个方面制约了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院系设置是院校内部要素的整合,产教融合则是需要外部要素的引入。职业学校要在“以群建院”“以院办校”的基础上,积极从产教融合上寻求治理结构的改革和突破,如建设基于院系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基于学校层面的职教集团,引入董事会、理事会治理结构变革。当前,不少职业院校都建有产业二级学院,也设立了董事会、理事会,但一般都只体现在名义上。职业院校要实现所有制性质的变化以及治理结构的根本性改变,不但需要政策措施的保障和支撑,也需要院校进行大胆的假设。
以重庆某职业学院为例,学校与政府、行业组织、协会、园区、企业联合成立了理事会,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共同成立重庆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华为、京东等知名行业企业,法国亚眠大学及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国际院校都位列其中,“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引领西南地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二级学院治理层面,与华为、海尔、长安、新大陆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成立华为ICT学院、海尔智能学院、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等七个产业二级学院,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赢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学校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此外,还探索了“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从2014年起就与长安汽车合作,根据企业典型岗位需求共同制订长安商用车星级维修技师培训技能教程,开发特色鲜明的岗位个性课程,将企业员工培训与学生培养相结合,开展企业星级证书培训认证体系,已完成4000名学生、员工的长安星级维修技师证书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