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师资人才延揽培育

一、高素质师资人才延揽培育

过去的10多年中,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聘的主要对象,而这种现象至2019年已彻底改变。职业院校基本不再招聘应届毕业生,而把眼光放到了拥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上。企业岗位与教师岗位,在工作特点、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企业的工资待遇要远远好于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想要从企业挖到优秀的人才,也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

针对高职院校招聘工作的实际难处,应切实加大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认真研究优秀人才的诉求,制定吸引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重视和加强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要加大投入,鼓励与紧缺专业相近的高水平、高学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担任专业教师,尽快满足紧缺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做好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考核与管理工作,坚持“稳定、引进并重”的原则,在做好引进的同时,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及紧缺专业人才的稳定工作,使他们进入职教领域后能够安心工作,发挥其工作能力。打破传统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建立师资资源共享机制,拓宽职业教育教师来源渠道,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一)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与其发展状况、师生比例相协调,也要充分吸收和利用社会优质人力资源。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切实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在保障在岗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同时,从企业与普通高等院校引进更多年富力强,具有教学、科研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打造自身办学特色,创立独特的教学品牌和学术品牌。只有不断引进合格的专业课教师,充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才能让教师团队始终保持活力,让老师们腾出部分时间与精力去实施“双师型”教师的计划。

(二)加大聘任兼职教师力度

高职院校聘请行业、企业、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其实质是一种人才租赁行为,可以解决因部分高职院校起步晚、待遇低、编制少等原因导致高级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有效满足了高职院校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改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增加教师与行业交流机会,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总体比例;有利于高职院校突破师资条件限制,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群)设置。

从校外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高职院校师资结构的有效途径。制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营造来去自由、宽松灵活的用人环境,采取兼职聘用、教学任务聘用、分阶段聘用等办法,顾问聘用等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职业教育,承担教学任务,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丰富职业教育学术人才梯队。

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从企业聘请一些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超的一线从业人员,来校担任实训课程指导老师或课程主讲老师。这种“请进来”的做法,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聘请到最熟悉当地情况,最了解行业、企业、岗位一线实际情况的人才,高效优化职业教育整体人才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此外,这些兼职教师的参与还将对在校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在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当然,这些教师大多并非师范出身,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难免欠缺,应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教学技巧培训,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服务平台,以签约的形式,在保持其有人事关系等的前提下,依据专业(群)设置及课程安排的需要吸收一些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交流和指导,讲授本专业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引导、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知名专家的参与,能对校内教师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还能增强办学的针对性,扩大学校影响力,增加学校与行业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