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 候

第三节 气 候

焦作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春季干旱回温快,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季节短,冬季寒冷雨雪稀”的特点。由于太行山的屏障作用和海拔高低悬殊,焦作气候干燥,热量、光能等资源比较充足,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为全市药材的栽培种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日照

焦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全年日照时数为2000~2100小时,年日照率为55%。全年当中5月日照时数多,为227.9小时,日照率为57%;1月日照时数最少,只有134.4小时,日照率是57%(表1-1)。日照时数的长短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影响甚大。海拔较高的地区日照时数较短,如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 074小时左右。海拔较低的武陟县,年日照时数较短,为2 173.3小时;温县、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孟州市的日照时数也较长,这几个县市光照条件较好,日照率高,因此春夏季节对喜光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为四大怀药植株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5-1

全市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6.93千卡/厘米2(千卡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千卡=4186.8焦)。其中6月最多,为14.29千卡/厘米2;5月和7月次之;全年12月最少,为6.10千卡/厘米2。变化趋势为3月开始递增,6月达到高峰,7月开始递减,11月~翌年2月维持在低值范围。根据全市常年种植的山药、牛膝、菊花、地黄、补骨脂等药用植物来看,5~6月的太阳辐射高值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6~8月的最高值与雨、热高值同步,有利于药用植物的旺盛生长。焦作市各月太阳总辐射量如表1-2所示,焦作市四大怀药生育期辐射量如表1-3所示。

5-2

5-3

全市全年有效辐射量为57.29千卡/厘米2。其中6月最多,为7.00千卡/厘米2;12月最少,为2.99千卡/厘米2。≥0℃期间,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1.82千卡/厘米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90%;≥3℃期间,光合有效辐射量为48.93千卡/厘米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85%;≥10℃期间,光合有效辐射量为41.52千卡/厘米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2%。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全年光合有效辐射量大部分集中在作物迅速生长期间,给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光合条件。从全市范围看,孟州市、沁阳市最高,武陟县最低(表1-4)。全年光能利用潜力很大。而山区则与平原有所不同,济源市许多药用植物生长在山区、丘陵灌木丛林之中,光照时间辐射量等远远小于平原,直射光少,形成山区特有的生态小气候,中药资源尤其是野生资源十分丰富,而中药种植业生产则不如平原,形成了中药分布在自然区域上的特点。

6-1

二、热量

焦作市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4.8 ℃,年平均偏差为±0.4 ℃。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的温度差平均为26.7℃,全年中7月温度最高,日平均温度为27.2℃,1月温度最低,日平均温度为0.5 ℃。

全年≥0 ℃的积温为5 433.1 ℃·天,时间为311天;≥3 ℃的积温为5 354.6 ℃·天,时间为284天;≥5 ℃的积温为5 227.4 ℃·天,时间为261天;≥10 ℃的活动积温为4 874.8 ℃·天,时间为223天,全年有效积温为4874.8℃·天。全市气温的逐月变化较大,一般12月~翌年2月的变化较平稳,3~5月增温剧烈,6~8月位于全年气温的高值区,变化不大,10~11月降温急剧。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情况看,3~5月正是药材的栽种时期,气温的剧增对药材生长很有利。焦作市气温的日差在秋季较大,对地黄块根的形成与增产起到很大作用。

霜冻对药用植物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全市无霜期为231天,最长为266天。

三、降水

焦作市常年降水量为556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北部山区偏多,南部平原偏少;由于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在降水量方面季节分布极不均匀,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冬季降水量仅占4.6%,丰枯年降水量相差1~2倍。夏季降水量集中,冬季降水量稀少,秋季降水量多于春季。焦作市四季降水量分布如表1-5所示。

总的来说,焦作市的雨量不足,旱多涝少,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对药材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6-2

四、灾害性天气

灾害性天气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焦作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大风、暴雨、暴雪、冰雹、龙卷风、寒潮、霜冻、大雾、干旱、涝等,可发生在不同季节,一般具有突发性。据气象部门资料,焦作市以旱、涝灾害较为严重,其中春旱为最多、最重,雨涝季节性也很强,以夏涝为多,直接影响中药材生长,致使中药生产受到严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