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怀庆府药王庙
明清时期,怀庆府商业繁荣,贸易发达,商铺林立,怀商建筑随处可见。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筑或毁于战争,或毁于旧城改造。目前,怀商故里最著名的建筑遗存就是沁阳城内的药王庙以及清化镇的明清商业街。
怀商普遍祭祀、敬奉药王孙思邈,其缘由今人也无法清楚探知,不过古怀庆大地曾有这样的传说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唐代时,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曾在当时的怀州地区(今焦作一带)使用怀药配制屠苏酒,控制瘟疫,治病救人,所以怀药商人均敬奉药王孙思邈,因而在怀药贸易的经营过程中,纷纷建立药王庙,以祈求药王的保佑,并举行药材交易大会,积极发展怀药经济。
据文献记载:古怀庆府的药王庙,坐落在河内县城内东北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左边是建筑古朴、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的东禅院;右侧与白庙相邻;南望是巍峨壮观的潮音寺;身后有万柄荷花千株柳的天鹅湖。庙宇形胜,为各方药商朝拜药王、洽商怀药贸易的中心。
药王庙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初竣于嘉庆十三年(1808)。整个建筑群由山门兼戏楼、钟楼、鼓楼、牌楼、厢宇、潇洒阁等建筑组成。
药王庙在建筑装修上,无论木刻透雕、浅雕,以及彩绘、彩塑,所有人物故事、珍禽花卉、祥龙瑞兽、山水风光,均构思巧妙、布局严谨,形成了一条自然完美的艺术画廊。
药王庙,在历史上曾为振兴怀庆府经济,开发怀药市场起过积极的作用。但自晚清以来,就屡遭破坏,至1969年,除木牌楼、东对庭带着“遍体伤痕”幸存外,其他建筑均被拆毁。
走近药王庙,只见十多米高的木牌楼屹立于石台基上。四根立柱从东向西一字排列,立柱上方为楼式建筑,题字“济世慈心”的匾额赫然入目。枋额华板为透雕木刻,上方的雕饰,南为凤,北为龙; 下方的雕饰,则南为龙,北为凤。从正面看,凤在上,龙在下;从背面看,龙在上,凤在下。龙凤昂首,伸展欲飞,玲珑精巧,栩栩如生。牌楼上的人物故事、珍禽花卉、祥龙瑞兽等装饰物,造型美观,做工精湛。这种融中国石枋艺术与古建筑顶饰艺术于一体的建筑物,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珍品,也是古代怀药文化、怀药经济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沁阳,作为怀庆府府治的所在地,曾是四大怀药的第一集散地。药王庙是怀庆府乃至全国的药材贸易中心。当时,以药王庙为中心,每年举办两次怀药大会。怀药大会是随着怀药贸易的发展而兴起的,起于何时不详,每年举办两次,分别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和九月初九,会期15天。古怀庆府的怀药大会系全国五大药材大会(武汉药材大会、安国药材大会、樟树药材大会、禹州药材大会、怀庆药材大会)之一。每届大会,由各药材行栈店堂捐集银两,作为会费,府署县衙派人主持大会,并派出武装日夜巡回,维持会期治安。药王庙内热闹非凡,大戏助兴,大摆筵席,大殿和卷棚周围,挂有48盏牛角宫灯,金碧辉煌,邀请全国药商开展药材交易。随着四大怀药声誉的不断提高,交易范围日益扩大,销售数额也与日俱增。所以说,沁阳城内的药王庙,是怀药经济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也是怀药商业文化的源头。
据了解,目前,沁阳市的文化、城建等有关部门,已经修编完善了怀庆府药王庙复建规划方案,正在组织实施。按照这个规划将逐步拆除药王庙以东、县东街以西、天鹅湖以南、庙前街以北范围内的当代建筑,重建“文革”中被拆毁的历史建筑物,并在此基础上,筹建四大怀药研究所和怀药文化博物馆。
附:创建(药王庙)三皇阁碑记
庙创于乾隆五十二年初,竣于嘉庆十三年。增修四圣殿、对庭、潇洒阁,竣于道光五年。二十余年功德,前碑所载详矣。维时,三皇阁地基已购,因公捐未充,尚未建造,惟陆续修理河帮周围基址,置买木料砖瓦,于道光十年始议建阁。众曰:工大事繁,必得有人专司。曹宅庚言:药生会止存愚一人,如何能辞其责。遂于是年开工,十一年建立。顾经营非易,需费甚繁,公捐不敷,众字号行店愿出布施济工,继又不敷,众又慨然乐输,始终无懈,以期连成。时维徐新合、马万兴、齐合盛、刘福泰四字号轮流执事,各行店轮流协办,曹宅庚始终与焉,以底于成。十二年,又请郭广合、阎恒昌捐资入会,协力办公,外有杜盛兴捐资,以增工费。嗣修八卦亭、名医牌位十二尊,上下神龛四座、东禅院一所,落成于道光十四年。敬神开光,前后一律,殿宇巍峨,庶足以妥神灵而表虔诚矣。夫事之图始者,靡不乐观其成。计此事前后五十余年,统费五万余金,绝未向他处募化分文,而众字号行店屡屡捐资,不自为德,其踊跃怠工,要无非神圣有所默佑也。今工程完备,我等世守药业,饮水思源,以连神庥,春秋祭祀,瞻拜有地,庶几慰众愿。后之同道君子,于是踵而增之,扩而充之,俾神圣香烟愈久而愈盛,我等尤有期于无穷焉。
郡城河内学增广生员萧占卿 董沐书丹
郡城河内学廉膳生员董凤诰 董沐篆额
张天泰 马泰奉 邓义顺 马万兴
刘复泰 李广盛 徐新合 郭广合
胡万生 齐合盛 阎恒昌 朱天元
药生会曹位西宅庚氏
住持僧行梅
徒福定
徒孙祥兆、祥瑞
大清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秋八月谷旦
石工李清江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