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堂商号
怀庆府保和堂创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始人是怀庆府孟县(今河南孟州市)南庄乡田寺村杜有白先生。杜有白先生在广东任知县十余年,返乡后经商。先在孟县城内东大街开设裕丰益绸缎庄,后在盛产山药、地黄的孟县杜村开设裕兴昶怀货行,主要从事四大怀药的收购、加工、外销业务。裕兴昶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在禹州开设药材行,并往西安、汉口、上海、广州等地派驻坐庄老板。业务扩大后,在怀庆府府城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勾楼街开设保和堂商号,零售、批发、加工药材、药品。
保和堂以药优、价廉、品种齐全闻名于怀庆府。开业至抗日战争前为其兴盛期,当时店内有掌柜3人,内外科坐堂医生2人,采购数人,从业人员总数达40余人,其生意居怀庆府同行业之首。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资金调往上海,保和堂因种种原因,生意萧条,经济收入仅能维持店员生活。1955年公私合营。
一、经营方式
保和堂以“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办店宗旨,采取了如下经营模式:
(1)药材优质。保和堂采购的药材均为优质上等药材,所制丸、散、膏、丹以及批发零售药材均外观好、质量优,服用后疗效明显。
(2)价格低廉。采取批量进货,原产地采购,降低成本,使其药价比同行业低 10%~20%。
(3)品种齐全。利用资金雄厚优势,各种档次药品力求备全。兴盛时期中草药品种达 1 500余种,自制成药达200余种,形成了在其他药店买不全、买不到的药只有到保和堂去买的局面。
(4)疗效高。其所制丸、散、膏、丹,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味全量足,加工精细。凡贵重药品如人参、鹿茸、牛黄、麝香、珍珠等都由掌柜亲自下药。
(5)炮制认真。保和堂所售药品,都是遵古法炮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如中药切片,切片前泡药都是根据药材的耐湿度进行的。首先,淘洗干净,浸泡一定时间后用湿麻袋包好闷软,绝不让药味跑失;其次,切片要求薄厚均匀,长短一致。油炒要柔软,麸炒色金黄,沙炒必酥脆,蜜炙须明亮,以保持药性的应用效果。
(6)注意清洁。收购来的药材要经过淘洗、过箩、筛检、去杂去劣去霉变等程序。对药橱进行定期清理,保持中草药熬煎后无泥沙杂质沉积。
(7)实行分包。保和堂所抓药方,只要是比较贵重的药剂,都是一药一包,以便于拿回去后医生、患者家属检查核对,防止发生差错,让顾客监督药材质量。
二、管理方式
保和堂管理方式独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盈利分配规定明确。利润收入的大约40%用于全员年薪,20%作为东家使用,40%留作扩大再经营。店员薪金分配公正,根据本人的技术高低、责任大小、劳动态度、进店年限等因素核定。平时只能借支,年终公开兑现。
(3)纪律严明。对于偷拿药品、贪污现金等行为,一经发现坚决处理,重则甚至开除回家。因此,从业人员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多数店员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由于保和堂经营管理方法得当,店内人和心齐,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店外赢得了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名声传遍周围各县,生意越做越大,整日顾客盈门,形成了长期兴旺发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