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全 蝎
第五节 全 蝎
一、动物名称
全蝎(《蜀本草》),别名:虿(《诗经》),画、虿尾虫(《说文》),杜伯(《广雅》),主簿虫(《酉阳杂俎》),蛜蚚(《蜀本草》),全虫(《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茯背虫(《山西中药志》)。本地用名:蝎子、十足全虫。
二、药材来源
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南亚钳蝎的干燥体。
三、应用历史
全蝎始载于《蜀本草》,后历代本草多有记载。《酉阳杂俎》:江南旧无蝎,开元初,尝有一主簿,竹筒盛过江,至今江南往往有,俗呼为主簿虫。蝎常为蜗所食,以迹规之,蝎不复去。旧说过满百,为蝎所螫,蝎前谓之螫、后谓之虿。《开宝本草》:蝎出青州,形紧小者良。《本草图经》:蝎今人捕得,皆火逼干死收之。陶隐居《集验方》云:蝎有雌雄,雄者螫人痛止在一处;雌者痛牵几处。若是雄者用井泥敷之,温则易;雌者当用瓦屋沟下泥敷之。又云:曾经螫毒痛苦不可忍,诸法疗不效,有人令以冷水渍指亦渍手,即不痛,水微暖复痛,即易冷水,余处不可用冷水浸,则以故布拓之,小暖则易之,皆验。《本草纲目》:蝎形如水龟,八足而长尾,有节,色青,今捕者多以盐泥食之。《本草备要》:人被蝎螫者,涂蜗牛即解。
四、动物特征
本品为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成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厘米。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第2节腹面两侧各有一栉状器,为短耙状,呈“八”字形排列,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是蝎子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识别异性及调节躯体平衡功能。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
五、本地特色
(一)药材分布
全蝎遍布我国10余省,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分布较多。全蝎为焦作传统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地处浅山的修武县西村、岸上2个乡,焦作市区北部山区、博爱县、沁阳市以及济源市等均有较广分布、产量大,不仅畅销本省,还大量销售至外省,作为贵重药材深受欢迎,蕴藏量在6 000千克左右。
(二)生长环境
蝎子昼伏夜出,喜潮怕湿。大多生活在背风、较为隐蔽的地方,如岩石缝、夹杂泥土的山坡、湿度适宜的巢穴或是植被稀疏、不干不湿的地方,而土壤质地为花岗岩的山地则少见蝎子。蝎子虽惧怕强光刺激,但它们仍需一定的光照度,吸收太阳的热量,用以提高消化能力,加速生长发育,以及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且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蝎子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5~40℃,蝎子均能够生存。其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5~39℃。蝎子有冬眠习性,全年活动时间为6个月左右,一般11月上旬到翌年4月中下旬为冬眠期。蝎子对外界环境的水分和湿度有严格要求。在自然界中的蝎子,如遇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蝎子的嗅觉十分灵敏,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其死亡。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振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噪声会使蝎子烦躁不安,发情、怀孕、产仔的蝎子特别喜欢安静的场所。
(三)质量鉴别
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大,称“伏蝎”,因已食泥土,品质较次。饲养全蝎,隔年各收获一次,采集后,用凉水淘洗全蝎,然后用盐开水煮僵,捞出晒干后即成,以色黄、完整、腹中少杂物者为佳。
十足全虫:即十条腿的蝎子,以体黑、体肥、毒盛而驰名。在河南云台山、山东沂蒙山都有“十足全虫”的称谓。它含有蝎毒抗癌多肽及17种氨基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功能,能清血解毒,能有效去除痤疮、暗疮、粉刺等。在云台山还有一种名贵药膳——“十足全虫宴”。因为这种药膳里的十足全虫比别处的蝎子多两条腿,个个颜色呈深褐色,尾巴往上翘,经过油炸,虫壳金黄透明,入药较一般全虫药效好。需要说明的是,“十足全虫”只是民间的说法,其实指的就是东亚钳蝎。其他种类的蝎子,腿的数目都是一样的。
六、养殖技术
(一)蝎子的养殖形式
1.罐头瓶养蝎子 罐头瓶养蝎子:一是将罐头瓶用作“单居独孕”临产孕蝎的产房,二是用于养殖数量少的初学养蝎者,三是研究人员做试验用。把罐头瓶洗刷干净,里面放一些风化土、碎石片、黄沙及湿海绵等。若要充分利用空间,还可做一些栅架,把罐头瓶一层层摆放起来。临产孕蝎每瓶放1只,其他蝎子每瓶可放1~2只,幼蝎能放1窝。每隔3天左右投食1次即可。
2.盆养蝎子 养蝎盆可用塑料盆或内壁光滑的陶盆、瓷盆、铝盆等。一个塑料大盆能养200只蝎子。盆底要放一些风化土、沙、海绵等,在土上摆放几层砖块供蝎子栖息,或用养鸡户运输鸡蛋的纸模叠放数层也可。盆壁要经常擦拭,保持光滑,以防止蝎子逃出。盆养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花费少、可移动、易管理,但不适于大量饲养。
3.假山养殖池养蝎子 在温室中建造假山养殖幼蝎。假山可用石片或瓦块等和壤土混在一起建造,因体积较大,适于大量幼蝎做窝和蜕皮。假山下边留20~30厘米宽的活动场地,在边缘竖贴玻璃条,进行全封闭。假山中种植一些花草,经常浇水保持山坡湿润和花草生长,以满足蝎子的活动和饮水需要。
4.缸养蝎子 缸养蝎子也是一种简单的饲养方法。缸的大小不限,视缸的深浅可埋入地下20~30厘米,缸底放一些土、沙、海绵等,可摆几层砖块供蝎子栖息,缸口用纱网封严。缸养蝎子适于冬季,用发酵升温法能使缸内温度保持在25℃以上。夏季因通风不良,尤其是阴雨季节易致霉菌滋生,对蝎子生长不利,因此缸养不适于夏季。
5.箱养蝎子 用纸箱或木箱等做养蝎箱,在箱底放5厘米厚的土、沙及海绵等,再用砖块或鸡蛋模叠放几层,箱子内壁上口要用透明胶带粘贴,防止蝎子外逃。每箱能养200条蝎子。冬季升温用100瓦灯泡或小型取暖器均可。为防蝎子爬出或天敌入侵,上口要用纱网封严。
6.架养蝎子 架养蝎子的好处,一是能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在有限的养殖面积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日常管理较为简便。养殖框架可用木材或角铁制作,其规格视房间的大小而定。若是用大塑料盆养蝎子,则框架做成3米×2米×0.5米较为适宜。在盆中放一些风化土、少量黄沙及湿海绵,土上叠放4~5层鸡蛋模。塑料盆壁要经常擦拭,保持光滑,以防止蝎子逃逸。
7.坑养蝎子 坑养蝎子适于北方干燥地区。因蝎子怕水,选址时必须选择地势高、水位低的地方建坑。坑的大小一般约为5米×2米×1米,也可建成四方形坑池。坑口处可铺3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以防止蝎子逃跑。坑底要用有机土垒实或用水泥做地坪,上垒数个内土外砖(瓦)的养蝎垛,垛中养一盆花草。因坑内湿度较为适宜,故极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沿坑口向上垒约半人高的砖墙,用塑料薄膜或沥青纸搭棚,以防雨淋。
8.野外养蝎子 野外人工养蝎是一种新的养殖方式,也是一种开放式回归自然的养殖办法,其生长环境和野生的基本相同,适于大面积人工养殖。为防止农药及化肥的为害,要选择地势高、地面平、杂草多、四面有水、干湿度不同的荒山或荒坡作为养殖场。场内用石头或砖瓦搭建蝎窝,四周用砖块和塑料薄膜修建30厘米高的防逃墙。用一人看守即可,待蝎子养大后,若欲销售则可用付费方式发动群众捕捉。
(二)常温养殖
人工养蝎中常温养殖所占比重比较大,这是一种传统的养蝎技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其技术已经成熟。近年来,虽然无冬眠恒温养殖技术已得到快速发展,但常温养殖仍具有设备简陋、技术简单、管理方便的优点。
1.引种时间 常温养蝎的引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春末夏初或者秋季。这是由蝎子在一年四季中的活动情况决定的:初春时蝎子刚出蛰,未大量活动,体力尚未恢复,盛夏进入产仔时节,冬季气候寒冷;而春末夏初和秋季,无论是从气候还是从蝎子的活动情况来说,都是运输的大好季节,另外,春末夏初即将进入繁殖期,便于当年产仔,提高经济效益。
2.养殖方式 常温养蝎的主要方式有缸养、盆养、坑养、池养等。其中池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养殖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
(1)一般池养。蝎池建在室内、室外均可。建蝎池的地面要注意硬化,以防止老鼠破坏。一个蝎池一般占地2平方米左右(根据各人各地情况而定),铺上5厘米左右厚的细土,上面用砖瓦构筑蝎垛,在四周建防逃设施。室外蝎池的垛顶要打棚防雨雪。要始终注意防鼠灭蚁。
(2)半地下室蝎池养。半地下室蝎池较一般蝎池更有利于保温、保湿,并且可以使蝎子安全越冬。可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坑,坑深40厘米左右,待坑底硬化后铺上细土,周围建防逃蝎壁,搭砖瓦蝎垛,垛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垛顶搭棚防雨雪,注意防鼠、防蚁。冬天垛顶覆干草,垛体用草泥密封保温,使蝎子安全冬眠。高温季节蝎池内温、湿度要均衡;低温状态下,注意蝎池湿度不可过大,以免蝎子生长受抑制。
3.蝎子一年四季中的生活方式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在一年四季中会随季节的气温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
(1)复苏。3月下旬至4月中旬,处于休眠状态的蝎子开始苏醒出蛰。惊蛰以后,气温回升,蛰伏的蝎子陆续复苏出蛰活动。由于早春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蝎子的活动时间不长,活动范围也不大,除了白天外界气温转高时出穴活动外,夜间很少出窝活动。在这个时期,蝎子的消化能力很差,凭借书肺孔吸收大气或土壤中少量的水分,利用体内蓄积的营养来维持生命。
(2)生长。4月中旬至9月上旬是蝎子生长发育和交配产仔的时期。清明以后,气温逐渐变暖,蝎子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不断增大,消化能力也随气温升高而不断增强,蝎子的生长发育和交配产仔大都在这个时期进行。每年的6月底至8月底气温较高,蝎子活动最活跃,生命力也最旺盛,这是蝎子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也是蝎子交配产仔的最佳时期。
(3)填充。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是蝎子为入蛰储存营养的时期。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蝎子食量大增,进入捕食高峰期,蝎子会尽量吃饱肚子,把获得的营养储存起来,以便供给休眠和复苏消耗。这个时期,雌蝎刚产过不久,体瘦身弱,应做好育肥复壮工作。
(4)休眠。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蝎子入蛰。冬眠时,蝎子不食不动,体内活动微弱,新陈代谢处于很低的水平。
常温养殖时,可根据蝎子在一年四季中的生活方式,结合本地区四季气温变化而适时进行饲养管理。
七、炮制方法
(1)全蝎。《圣济总录》:去足。去尾。《洪多集验方》:汤浸泡去腹内土。《朱多集验方》:蝎尾去刺。《寿世保元》:洗去臊。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或漂洗,干燥。
(2)酒全蝎。《圣济总录》:酒炒。《普济方》:酒浸软,竹刀切作二片。《疮疡全书》:酒洗,瓦上焙干。现行:取净全蝎,用酒洗后,干燥。
(3)制全蝎。《普济方》:用龙脑薄荷叶裹,线系竹夹炙,候薄荷焦,去之。《证治准绳》:干薄荷叶酒浸开,包炙亦可。现行:取薄荷叶加沸水适量,盖盖闷泡0.5小时,去渣。再用薄荷水洗净盐霜,捞出,滤去水,晒干或低温烘干。每全蝎100千克,用薄荷叶20千克。
八、化学成分
本品含蝎毒,蝎毒系一种类似神经毒的蛋白质,此毒中含多种蝎毒素,包括昆虫类神经毒素,甲壳类神经毒素、哺乳动物神经毒素、抗癫痫活性的多肽、镇痛活性多肽如蝎毒素Ⅲ、透明质酸酶等。全蝎水解液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并含29种无机元素。
九、性能与用法用量
(1)性味归经:蝎子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
(2)功能主治:蝎子可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风疹、顽癣等。
(3)用法用量:①内服:煎汤,2~5克;研末入丸、散,每次0.5~1克;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②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十、药理作用
(1)蝎毒:主要作用为使呼吸麻痹。蝎毒无溶血及凝血作用。
(2)蝎子汤对实验动物破伤风的疗效:全蝎15克,赤芍12.5克,大黄10克,甘草7.5克,做成200毫升煎剂即为蝎子汤。用1%~10%的蝎子汤与破伤风杆菌混合60~90分钟无抑菌作用,但混入培养基进行培养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毒性:从华北产活蝎的腹节毒腺提得的毒素,给小鼠静脉注射0.5~1.0毫克/千克可产生流涎和惊厥,给兔静脉注射0.07~0.1毫克/千克导致其瞳孔缩小、流涎、强直性惊厥,最后窒息而死。
十一、各家论述
《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涩,手足抽掣。
《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
《本草会编》: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
《本草正》:开风痰。
《王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本草衍义》: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
《本草纲目》:蝎产于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东垣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边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手足搐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
张寿颐:蝎乃毒虫,味辛。其能治风者,盖亦以善于走窜之故,则风淫可祛,而湿痹可利。若内动之风,宜静不宜动,似非此大毒之虫所可妄试。然古人恒用以治大人风涎、小儿惊痫者,良以内风暴动,及幼科风痫,皆挟痰浊上升,必降气开痰,始可暂平其焰。观古方多用蝎尾,盖以此虫之力,全在于尾,性情下行,且药肆中此物皆以盐渍,则盐亦润下,正与气血上菀之病情针锋相对。入煎剂轻者三尾,重用至四、五尾,亦有入丸散用者,则可较多。
十二、选方与临床应用
(一)选方
(1)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祛风化痰止痉,主治中风、口眼?斜。
(2)止痉散(《方剂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祛风止痉,主治惊厥、四肢抽搐、顽固性头痛、关节痛。
(3)五虎追风散(史传恩家传方《中医杂志》):祛风解痉,止痛,主治破伤风、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者。
(4)撮风散(《证治准绳》):主治惊痫、破伤风、抽搐。
(二)临床应用
(1)治痉挛抽搐:该品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即止痉散(《经验方》);如用治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常与羚羊角、钩藤、天麻等清热、息风药配伍;用治小儿慢惊风抽搐,常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益气健脾药同用;用治痰迷癫痫抽搐,可与郁金、白矾等份,研细末服;若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蜈蚣、天南星、蝉蜕等配伍,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或与蜈蚣、钩藤、朱砂等配伍,如摄风散(《证治准绳》);治疗风中经络、口眼㖞斜,可与白僵蚕、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治疮疡肿毒,瘰疬结核:该品味辛,有毒,故有散结、攻毒之功,多作外敷用。如《本草纲目》引《澹寮方》用全蝎、栀子,麻油煎黑去渣,入黄蜡为膏外敷,治疗诸疮肿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以该品焙焦,黄酒下,消颌下肿硬;《经验方》小金散,以该品配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共为细末,制成片剂用,治流痰、瘰疬、瘿瘤等证。近代用该品配伍蜈蚣、地龙、全蝎各等份,研末或水泛为丸服,以治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等。亦有单用全蝎,用香油炸黄内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3)治风湿顽痹,偏正头痛:该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效,如全蝎末方(《仁斋直指方》);临床亦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本品搜风通络止痛之效较强,用治偏正头痛,单味研末吞服即有效;配合天麻、蜈蚣、川芎、僵蚕等同用,则其效更佳。
十三、开发利用
利用蝎子可加工烹调成上百种美味佳肴,如油炸全蝎、醉全蝎、十足全蝎、蝎子滋补汤等。以蝎子为原料制作的药膳食品,早已上了宾馆、饭店甚至寻常百姓的餐桌。这些菜肴由于有了蝎子的加入,不仅风味独特、美味可口、极富营养,而且具有很强的强身健体、活血化瘀、安神等滋补功能。此外,蝎子还可制成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功效的滋补保健食品,如蝎精口服液、蝎精胶囊、蝎粉、中华蝎补膏、中华蝎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