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山茱萸
一、植物名称
山茱萸(《神农本草经》),本地用名:萸肉、山萸肉、枣皮。(《新乡地区中草药选编》)
二、药材来源
本品以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除去种子的果肉入药。
三、应用历史
山茱萸是当地传统道地药材,应用历史悠久。据考证: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在云台山茱萸峰写的,至今当地还保留着九月九登山的习俗。应用山茱萸有几百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有收购山萸肉的记载,山萸肉是一味常用中药。焦作市原第二中药厂利用当地资源生产的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都添加了山茱萸,行销全国,是不可多得的道地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济源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收购,当时收购量较小,原因是山茱萸资源缺乏科学的管理,靠自生自长,得不到保护和发展。1974年,在当地医药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济源县、博爱县开始了山茱萸人工培植,几经周折,终于取得成功,本地在保持原有野生资源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太行北部山区多个山萸肉生产基地,山萸肉树约有20万株,向社会提供商品。由于受药材价格波动影响,山茱萸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很大。山萸肉属需求量较大的药材,当地在栽培技术和自然条件方面对发展山茱萸都十分有利,是良好的种植产区。
四、植物特征
山茱萸,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叶对生,革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叶柄细圆柱形,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总苞片卵形,带紫色;总花梗粗壮,微被灰色短柔毛;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阔三角形,无毛;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向外反卷;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花盘无毛;花梗纤细。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五、本地特色
(一)药材分布
山茱萸分布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生长于海拔400~1500米,最高达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在河南省焦作太行山区、南阳伏牛山区有大量栽培。
(二)生长环境
山茱萸为暖温带阳性树种,生长适温为20~30℃,超过35℃则生长不良。抗寒性强,可耐短暂的-18℃低温,生长良好,山茱萸较耐阴但又喜充足的光照,通常在山坡中下部地段,阴坡、阳坡、谷地以及河两岸等地均生长良好,一般分布在海拔400~1800米的区域,其中600~1300米比较适宜。山茱萸系野生或栽培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宜栽于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肥沃的沙壤土中。黏土要混入适量河沙,增加排水及透气性能。野生一般生于山坡灌木丛中。
(三)质量鉴别
1.性状特征 肉质果皮皱缩扁压,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片状,长1.2~1.8厘米,宽1~1.5厘米。表面紫红色或棕黑色,光亮,有网状皱纹,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顶端有一圆形的宿萼痕迹。果皮软润,不易破碎。气无,味酸而涩苦。
2.质量标准 霜降至冬至采收,摘果时应注意不要损伤花芽。将摘下的鲜果放入开水中烫,见锅边起泡时,将锅放在微火上保持不凉。边捞边捏去果核,晒干即成。以肉肥厚、色红、油润者为佳。
六、栽培技术
(一)育地选择
育苗地要选择肥沃深厚、地势比较平整、土质疏松、背风向阳、有水浇条件的地方,以保证能随时灌水。播种前,育苗地一定要深耕细耙,整平、整细,保证疏松、细碎、平整、无树根、无石块瓦片,翻耕深度在20厘米以上,重要的是结合深耕施入沤制好的农家肥。
(二)种子准备
(1)种子采摘:选生长健壮、处于结果盛期、无大小年的优良母树。于9~10月采摘完全成熟、粒大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色深红的果实。将采摘的果实除去果肉。
(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苗率,非常关键。先将种子放到5%碱水中,用手搓5次,然后加开水烫,边倒开水边搅拌,直到开水将种子浸没为止。待水稍凉,再用手搓5次,用冷水泡24小时后,再将种子捞出摊开晒8小时,如此反复最少3天,待有90%的种壳有裂口时,用湿沙与种子按4∶1混合后沙藏即可。经常喷水保湿,勤检查,以防种子发生霉烂,翌年春季开坑取种即可播种。这种处理办法适合春播时采用。如果选择秋播,只需用不低于70 ℃的温水将种子浸泡3天后即可播种(注意待水凉透后要及时更换热水),下种后用薄膜覆盖催芽。
(三)繁殖方法
1.播种 春播育苗在春分前后进行,将头年秋天沙藏的种子挖出播种,播前在畦上按30厘米行距,开深5厘米左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3~4厘米,保持土壤湿润,40~50天可出苗。用种量90~150千克/米2。
2.压条 秋季收果后或大地解冻、芽萌动前,将近地面两或三年生枝条弯曲至地面,在近地面处将切至木质部1/3枝条埋入已施腐熟厩肥的土中,上覆15厘米沙壤土,枝条先端露出地面。勤浇水。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将已长根的压条割断与母株连接部分,将有根苗另地定植。
3.扦插 于5月中下旬,在优良母株上剪取枝条,将木质化的枝条剪成长15~20厘米的扦条,枝条上部保留2~4片叶,插入腐殖土和细沙混匀所做的苗床,行株距为20厘米×8厘米、深12~16厘米,覆土12~16厘米,压实。浇足水,盖农用薄膜,保持气温26~30 ℃,相对湿度60%~80%,上部搭遮阳棚,透光度25%,6月中旬将透光度调至10%,避免强光照射。
4.嫁接 山茱萸实生苗繁育难度大,繁育出的小苗定植后10年以上才能结果,而嫁接苗2~3年便可开花结果。采用嫁接苗可使山茱萸早结果,早获益。
(1)砧木选择:砧木宜采用自身良种实生苗。
(2)接穗:选择接穗要从产量高、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母树上取用。采集接穗时要从树冠外围采集发育充实、芽体饱满的一年生枝条。
(3)嫁接时间:早春砧木开始发芽。在接穗芽刚萌动时(3月中下旬左右)用插皮接;7月中旬至8月中旬,砧木树皮容易剥离、接穗芽饱满时进行芽接。
(4)嫁接方法:
1)插皮接:首先选树皮光滑平整且接近地面5~10厘米的部位截断砧木上梢部,削平截口,在迎风面一侧用嫁接刀从上向下切一刀,长约3厘米,深达木质部,再用刀将接口的皮层撬开一条裂缝,然后将接穗截成15厘米长。在主芽背面下侧削一片长3~5厘米的斜切面,过髓心,在削面两侧轻轻刮两刀露出形成层即可,把削好的接穗含入口中,保湿待用。接下来将接穗斜面靠里,尖端对着切缝,用手按紧砧木切口将接穗慢慢插入,再用嫁接刀轻敲接口,使其紧固,削面稍露出接口为宜;最后用塑料薄膜绑好接口。嫁接后及时抹除砧木上萌生的嫩芽。当接穗苗长到高50厘米时,将绑缚的塑料膜用小刀划开。
2)芽接:首先选成熟、健壮的接穗在上边取长2厘米、宽1.5厘米的芽。将砧木剪去顶梢,在距地面5~10厘米光滑部位用刀刻取与芽块大小相同的树皮。将待接芽块嵌入砧木取皮部位,然后用塑料膜绑严,但要露出接芽。嫁接7~10天后,接口愈合,可解开绑带,在芽上方5厘米处将主干截去。嫁接后,要及时抹去砧木上的萌芽,以促进苗木生长。
(二)栽培方法
1.插后管理 扦插后立即灌水,使插穗和土壤紧密接触,使插穗能吸收充足水分,然后盖农用薄膜,温度要保持在26~30℃,相对湿度60%~80%,上部搭荫棚,透光度25%,6月中旬应避免强光照射。越冬前撤荫棚,浇足水。次年适当松土拔草,加强水肥管理,深秋冬初或翌年早春起苗定植。
2.苗期管理 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距7厘米,除杂草,6月上旬中耕,入冬前浇水1次,并给幼苗根部培土,以便安全越冬。由于山茱萸种皮坚硬,不易发芽,不管是春播还是秋播,播种后都应及时用地膜覆盖以保温保湿。正常情况下幼苗1年便可出齐。齐苗后要加强管理,适时松土除草,视土壤墒情浇水,施肥促进幼苗生长,培育至苗高80~100厘米时,便可出圃定植。
3.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4~5次;5~6月增施过磷酸钙,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冬季增施腊肥,亦能平衡结果大小年差异。夏季培土1次,以防倒伏。幼树高40~60厘米时,2月间打去顶梢,选留3~4个主枝,再在主枝上选留3~4个副主枝,形成自然开心形。幼树以整形为主,修剪为辅。又因山茱萸长、中、短果枝均以顶端花芽结果为主,各类果枝不宜短截。成年树于春、秋两季修剪,调节生长与结果之间的矛盾,更新结果枝群,保留生长枝,进行短截,促进分枝。
(三)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1)角斑病的防治:①加强经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②春季发芽前清除树下落叶,减少侵染来源,6月开始,每月喷洒1∶1∶100波尔多液1次,共喷3次,也可喷洒代森锌400~500倍液。③培育抗病品种。
(2)炭疽病的防治:①秋季果实采收后,及时剪除病枝、摘除病果,集中深埋,冬季将枯枝落叶、病残体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选育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③加强田间管理,进行修剪、浇水、施肥,促进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④苗木运输过程中加强检疫,防止将病菌带入。⑤在初发病期,喷1∶1∶100波尔多液,中期每月上中旬喷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8~9月每隔半月喷1次,连续喷2次或及时喷施25%的施保功乳油1000倍液或50%的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⑥栽种前,用0.2%的抗菌剂401浸泡24小时,以保证苗木健壮。
2.虫害防治
(1)蛀果蛾的防治:①在成虫羽化盛期,喷2.5%的溴氰菊酯5000~8000倍液或20%的杀灭菊酯2 000~4 000倍液进行防治。②用2.5%的敌百虫和50%的甲铵磷按1∶400比例混合,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杀灭越冬虫茧或用5%西维因粉3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可杀灭越冬虫。③利用食醋加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成蛾。④采收果实后及时加工,不宜存放过久,以减少害虫的蔓延。
(2)大蓑蛾的防治:①人工捕杀,尤其在冬季落叶后,冬春季结合整枝,摘取挂在树枝上的袋囊。②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蛾。③在发生期,喷射10%的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喷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④培养和释放蓑蛾瘤姬蝉,以及保护食虫鸟,进行生物防治。
七、加工炮制
1.清蒸 取山茱萸,拣去杂质,清水洗净,去净核,置于笼或罐内,密闭,置于水锅中,隔水加热,蒸至呈紫红黑色为度,取出干燥。
2.酒蒸 将净山茱萸与酒拌匀,闷润至酒尽,置于罐或笼内,密闭,置于水锅中,隔水加热,蒸至酒尽并呈紫红色为度,取出晾干。每500克用黄酒120毫升。
八、化学成分
本品含有16种氨基酸和大量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皂苷原糖山茱萸苷、番木鳖苷、皂苷、鞣质、维生素A、维生素C、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等。
九、性能与用法用量
(1)性味归经: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
(2)功能主治:山茱萸可补肝肾,涩精,止汗。主治头晕目眩、耳聋、自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频。
(3)用法用量:水煎服,3~9克。
十、药理作用
(1)山茱萸的水浸剂(1∶8),在试管内对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山茱萸在体外对志贺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山茱萸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压降低。
(3)山茱萸能对抗组织胺、氯化钡及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肠管痉挛。
(4)山茱萸对于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十一、临床应用
(1)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
(2)治自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
(3)治汗出不止:山茱萸、白术各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先煎)。水煎服。
(4)治遗尿:山茱萸、牡丹皮、茯苓、覆盆子(酒炒)、肉桂、附子(盐炒)各9克,熟地黄、山药各12克,薏苡仁(盐炒)、甘草各8克。水煎服。
(5)治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5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