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简介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体系、中药制药现代化体系、中药新药研发体系和中药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重点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业。
(一)建立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体系
中药原料生产的规范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提供高质量的中药原料必须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抓起。
(1)指导开展中药材规范种植。以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为基础,建立焦作市中药材栽培和品质研究中心,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开展四大怀药、白术、板蓝根、连翘、五加皮、白芍等主要中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研究、种苗繁育、优良品种选育、指纹图谱、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并加强对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2)建立优质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选择用量大、品种独特、产地正宗、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品种5~10种,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A P )的要求,在武陟县、温县、沁阳市等县市建立3~5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为中药材的深加工提供有效成分稳定、药效明显、质量优异的中药原料。每个基地种植规划为5万~10万亩,争取省重点支持。条件成熟后,在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等县市建立4~6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乡,促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以此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3)加强对中药材优质品种的研究与推广。对优质、稀缺、濒危药材,要建立中药材品种种质资源保存库,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优质选育与快速繁殖工作。
(二)建立中药制药现代化体系
(1)提高中药产品的技术含量。用高新技术改造一批有优良产品,但技术设备落后的中药材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指导中药材加工企业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发展优质产品和新型产品,尤其要推广应用适用的新工艺、高技术和现代装备。通过重点课题支持和重大技术研究招标的形式,解决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促进新型高效提取工艺、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药品质量体系进行生产,提高中药材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2)加强中药生产质量的管理。对焦作市已有一定影响的中药品种,如六味地黄冲剂、达尔康戒毒药等,要通过支持企业进行良好生产规范(G M P )认证,加快设备更新速度,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原料标准等措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稳定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名牌效应带动全市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3)鼓励中药制药企业集团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发展。实现提取技术现代化、制造工艺工程化、质量保证标准化、产品产量规模化、制药管理规范化、市场营销国际化。重点要支持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分公司、河南省药材公司怀泉中药厂、温县外贸怀药公司、焦作市伟康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松林集团有限公司、焦作市怀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武陟县永盛药材加工厂等企业上档升级、扩大规模。
(三)建立中药新药研发体系
(1)依托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重点对1~2个中药新药和2~3个怀药保健食品进行产业化配套开发,在国内中药市场形成焦作怀药品牌和拳头产品。
(2)积极开展中药现代制剂、中药指纹图谱和质量标准、中药制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药用成分分离等方面的研究,按国际标准建立并完善焦作市的怀药质量标准体系。
(3)加强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使焦作市传统中药制剂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4)支持医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大中药新药和中药制药技术的开发推广力度。
(四)建立中药市场营销体系
(1)积极组织协调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申报工作,树立四大怀药品牌。
(2)积极开辟营销市场,要在香港筹建四大怀药展销窗口,进而辐射东南亚市场。同时,要充分利用焦作市现有的信息平台,广泛开展网上交易。
(3)加强市场营销队伍建设,确保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