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牛膝栽培技术国家标准

第二节 怀牛膝栽培技术国家标准

以下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怀牛膝》(GB/T 20351—2006)“附录B(资料性附录)怀牛膝栽培技术”。

B.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地势高燥(便于灌溉和排涝)、无污染的沙质壤土,前茬忌种山药、豆类、油料类等作物,其他作物和蔬菜地均可种植。

B.2 整地与施肥

整地时需深耕50cm~80cm,每公顷施优质、充分腐熟、且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45000kg~75000kg(即每亩3000kg~5000kg),过磷酸钙600kg~750kg(即每亩40kg~50kg),饼肥750kg(即每亩50kg)或氮磷钾复合肥1200kg~1500千克(即每亩80kg~100kg)。底肥施足并耕耙后灌大水一次,稍干后耙平,作2cm 左右宽的畦待播。

B.3 播种

B.3.1 播种期

7月15日至7月28日。

B.3.2 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2d~3d,或将种子浸泡于20℃温水中24h 左右,捞出沥干,拌细沙播种。

B.3.3 播种量

秋子每公顷播9kg~11.25kg(即每亩播0.6kg~0.75kg),蔓苔子每公顷播11.25kg~15kg(即每亩播0.75kg~1kg)。

B.3.4 播种方式

B.3.4.1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入畦田,轻轻搂动土面,使种子沉入土中,用脚将表土踩实或压实。墒情不足时,3d 后可少浇一些水或喷灌,5d~7d 均可出苗。

B .3.4.2 条播:将选好的牛膝地作畦浇一遍水,但水量不宜过大。两天后浅锄耙细,按行距约20cm,用播种耧将种子均匀播在土表,顺行搂动土面,后用脚将土踩实或压实。

B .3.4.3 播种时可同时施入磷肥,切忌用含氮素化肥作种肥。为了防止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的危害,播种后可用敌百虫拌麦麸防治。

B.4 田间管理

b.4.1 间苗、定苗

当苗高6cm~9cm 时,结合松土除草,按株距6cm 左右间苗。当苗高15cm~20c m ,按株距15cm~20cm 定苗。间苗不可过早,应注意剔除过高、过低苗,病苗,茎基部颜色不正的杂苗。

B.4.2 中耕除草

定苗前后进行中耕除草2次~3次,结合浅锄松土,将表土内的侧根锄断,有助于主根生长。

B.4.3 追肥

定苗后,叶片呈黄色,可每公顷追施尿素150k g (即每亩10k g )或充分腐熟的人粪尿1500kg~2250kg (即每亩100kg~150kg)兑水浇施。追肥必须在9月底前完成,共追2次~3次,每次追225kg~300kg(即每亩15kg~20kg)氮磷钾复合肥,间隔10d~15d。

B.4.4 打顶去花蕾

当株高50cm 左右,及时分批摘除顶部抽生的花序(留种田除外),控制株高在45cm 左右,利于养分集中根部生长。

B.4.5 排灌水

应根据牛膝生长情况,及时浇灌,一般不宜多浇。幼苗期至8月中旬,应控制灌水,使主根下扎有利于根部生长,8月以后,灌水量可大些,促主根发育粗壮,雨后及浇水后,应注意排除积水。

B.5 病虫害防治

B.5.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数量。

B.5.2 物理防治

B.5.2.1 采用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集中销毁。

B.5.2.2 利用害虫的趋避性,使用灯光、色板、异性激素等诱杀,或有色地膜等拒避害虫。

B.5.3 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时,优先选用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化学药剂防治时,应执行G B 4285和G B 8321(所有部分),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注意用药的连续性和安全间隔期,防止和推迟病虫害抗性的发生和发展。

B.6 留种

在牛膝采挖时,挑选品种纯正、主根直长、粗细均匀、表皮光滑、杀尾好、芦头处芽多饱满的无病斑、虫眼的鲜牛膝,取其上部20c m ~25c m 长的部分,即牛膝苔,挑选后用河沙封埋越冬,待第二年春分播种,10月份成熟晾干、打子、收藏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