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怀药经营
四大怀药的普遍种植为古怀府中药材市场的兴起与形成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唐宋以来,城乡陆续涌现一批药商,或开设药铺,或兴办行栈,开始经营怀药贸易。明清时期,社会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怀庆府府治所在地的河内县一直为豫西北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的形成与稳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中药材市场的形成与繁荣。明代,怀庆府的中药材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明代末年,怀庆府所辖的河内、济源、孟县、温县、武陟、修武等县的药商纷纷来到府城,开设药材行栈,进行怀药贸易。清代中期,府城河内的中药材市场开始走向鼎盛。
怀庆府城,药材行栈林立,中药店铺遍地。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河内县城的主要药业行店有:广成店、天元店、秀盛店、四聚店、合成店、兰茂店、林茂店、悦来店、恒泰店、义泰店、仁和店、天馨店、永兴店、复盛店、广兴店、天成店、天顺店、泰丰店、天泰店、义顺店、金兴店、合兴店、祥泰店、正盛店、宝兴店、永和店、协盛全、杜盛兴、恒兴、李广盛、尤金正、广泰、合盛、万兴、新台、齐合盛、皇甫万盛、合盛元、盛新、大兴、君兴、鸿茂、复泰、万升、万寿、復寿堂等百余家。
清末以后,战乱频繁,河内中药材贸易已渐衰落,至民国年间,城内主要药业行店有:同丰药行、和丰药行、协丰药行、协兴药行、复兴药行、三兴公药行、三兴药行、吉庆药行、胜利成药行、永盛合药行、济通药行、道清三分栈、源记货栈;保和堂、刘氏堂、永春堂、同合堂、致和堂、万全堂、义和堂、同春堂、万春堂、和合堂、春合堂、济世堂;乔二师药店、长春药店、联丰药店、万胜北药店;利民药房、钧记药房、振华药房、宏济药房等50余家。
这些行庄、店堂主要分布于东西大街、府前街、南门大街和东关大街。府城药商联合成立药生会,捐资修建药王庙。当时,清化(今河南博爱县)、西向、紫陵、柏香、崇义等各大镇,药材市场也相继形成,日趋活跃。
在药材行栈遍及怀庆城乡的同时,府城兴起了一年两次(农历五月二十、九月初九)的药材大会。每次会期一个月,摆桌设宴招待各地药商,并有一两台大戏助兴,盛况非凡。届时招徕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青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江西、关东和上海、天津等地的药商,赴会进行药材贸易。怀庆药材大会,享誉药界,闻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