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怀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理由
古人以太行为“天脊”,以黄河为“地脉”,山为阳,河为阴,成就了古老的覃怀文化。而独具滋阴补阳、非覃怀之地而不生的名贵地方特产——四大怀药,在充分秉承中华古老文化的精髓——“养心、养性、养生”的同时,在独有的自然地域性、“药食同源”性和特殊的加工技艺、商贸文化熏陶下,它和其派生的怀药文化、怀商文化以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逐渐成为焦作乃至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四大怀药乃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四种药用植物的总称,因焦作古属怀庆府管辖,故史称四大怀药。焦作地区种植四大怀药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传说神农氏在焦作沁阳神农山中尝百草时就发现了四大怀药,商周时期这里沿山而居的农民开始食用野生的四大怀药,并逐渐发现了它们的强身与保健功能。于是,农民们将这些野生的精灵移植于田,不断驯化,形成了流传数千年的怀药种植传统。周代以后,随着历代药农的生产实践,四大怀药的品质不断提高,炮制工艺日益完善,种植面积和产量越来越大。到清代末年,仅怀山药的种植面积就达13500亩,总产量超过100万千克。至今在沁阳神农山的老君洼一带,仍保留着山药沟、地黄坡、牛膝川、菊花岭等自然地名。有史料表明,自公元前734年封建诸侯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直至清代末年,四大怀药一直被作为贡品进献给历代朝廷。
焦作地处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千百年来怀川人民由实践总结和积累的独特的四大怀药的种植和炮制工艺,使四大怀药在形成了独有的外观和质地的同时,也以独特的药效和滋补作用蜚声海内外,其药效和滋补作用历代中药典籍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国家公布的道地药材名录中,四大怀药名列河南道地药材之首。
四大怀药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的养生保健价值以及在现今社会中的综合经济价值,使其在现今饱含文化特色的时代中,愈发凸显了其怀川文化和怀川地区品牌的重要性。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大力提倡“文化强市”,而极富代表性的怀药文化和其派生的怀商文化也日益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里采取了重建怀庆会馆、怀梆戏楼等措施,还投资1.2亿元建设“怀庆药都”,打造“怀药文化一条街”。而且还把“怀庆药都”同各县四大怀药种植基地、传统怀药加工技艺、古代怀商民居建筑、药王庙遗址、古运河怀药运输等文化元素链接起来,打造四大怀药历史文化生态线,更好地彰显焦作市的文化底蕴。2007年2月,“四大怀药的种植和炮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四大怀药”的种植和炮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9年,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四大怀药文化展示馆”在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