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第二节 焦作市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本次普查是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开展的一次全市性中医药材资源普查,从1986年4月至1987年7月,历时一年多。焦作市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最全面系统的一次普查。本次普查成果如下。

一、基本查清的中药资源情况

(1)普查发现焦作市有中药资源1288种,其中,植物类162科,961种;动物类77科,305种;矿物类20种;其他类2种。木本植物83科共292种,草本植物79科共669种,共计961种,以乔木科、豆科、菊科、唇形科为主。珍稀树种7种;珍稀动物11科,20种。比《新乡地区中草药选编》记载的505种多456种。全国重点普查的363个品种,焦作市有191种,占52.6%。河南省重点普查的467个品种(含全国重点普查品种),焦作市有318种,占68.95%。道地、大宗药材有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补骨脂、连翘、山楂、冬凌草等52种。

(2)基本上查清了中药资源的蕴藏量,填补了焦作市资源蕴藏量长期不清楚的空白。同时也查清了主要品种历年购销情况和现在的需求量。根据普查测得:中药资源总蕴藏量53 745吨。其中植物药39 923吨,动物药1 362吨,矿物药12 460吨。

(3)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累计1 797种,11 440余次。基本上做到了植物标本根、茎、叶、花、果俱全,药用部位突出,采集记录完整,不少标本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教学价值。

(4)在这次普查中,经过反复调查,认其核对,发现了320种药用资源在焦作市的新分布。品种有马蹬草、盘龙参、鬼箭羽、猕猴桃、罗布麻、二色补血草等。

(5)澄清了76个混淆品种。从来源、分布、功效、使用、药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从植物形态和性状方面也予以了鉴别,及时指导药材收购工作,减少了损失,增进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提示了焦作市中药资源的发展规律

从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方面,找出资源地域分布特点,结合资源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提示了资源的发展规律,以此规律,给制订焦作市中药区划和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三、制订了焦作市中药区划

调查人员根据自然、经济、技术诸要求,分析影响焦作市中药资源发展的各种因素和中药地域分异规律,按期差异和相似性,将焦作市划分为3个一类药材区和6个药材亚区,分别阐明了各区的资源优势、现状特点和发展潜力,确定了今后发展方向、指标、途径和措施。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分区如下。

A:北部太行山地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区。

A1:西北部中山连翘、冬凌草、山茱萸药材区。

A2:北部低山丘陵山楂、酸枣、全虫药材区。

B:丘陵岗地山楂、山茱萸药材发展区。

C:平原家种药材区。

C1:中部平原四大怀药药材生产区。

C2:西北部平原竹茹、生姜药材区。

C3:北部平原故子、薏苡药材区。

C4:黄河滩白茅根、罗布麻、香附药材区。

四、提出了中药资源发展规划

中药是防病治病的特殊物资,少了不行,多了无用,要加强宏观控制,实行分类指导、坚持按需生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

焦作市的中药资源品种多、产量大、质量好,更有被称为“四大怀药”的上乘佳品,具有丰富的中成药原料。有三个中药厂与众多的怀药加工企业,深加工能力和中药工业潜力较大。紧靠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百泉,有利于交流。对四大怀药开展系统研究,改良品种,科学种植,搞好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质量和产量,加强深加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系列化和商品化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筛选新优势品种,开展科研和栽培,扩大生产,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家种药材的发展主要是抓好四大怀药、山楂、生姜、竹茹、补骨脂、酸枣仁和连翘等品种的生产基地建设,确定野生资源保护区,以法律或政策明确保护的品种,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五、总结了一批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资料

这次普查,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全市中药资源情况,整理汇编了一批具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珍贵资料。

(一)《焦作市中药资源普查与区划》

这是焦作市迄今为止中药资源普查最全面的技术报告。报告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中药资源概况,综合分析了影响资源发展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切实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初步提示了规律,制定了整体上与焦作市综合农业区划相协调的资源区划,为今后中药资源的普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焦作市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报告》

此报告是这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全面总结。报告对从普查的目的、意义,到各阶段的工作情况,所取得的成果、经验体会及今后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建议,都做了研究分析和认真的总结。

(三)《焦作市中药资源名录》

这是焦作市历史以来第一本关于中药资源品种的系统资料。本名录记载了这次普查到的药用资源1288种。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其他类三大部分。其中,药用植物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分类系统排列,对每一种药用植物名、学名、别名、药用部位、功能、主治及分布的顺序进行了描述。

《焦作市中药资源名录》是在对焦作市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将采到的标本经过整理鉴定,参考各县中药资源名录及有关资料编写而成的,基本上反映了焦作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药用部位和功效,对焦作市中药的生产、科研和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焦作市中药资源名录》分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和加工类四大部分,共收载中药1288种,其中收载药用植物961种,隶属162科;药用动物305种,隶属77科;药用矿物20种;加工类2种。

1.大宗药材 焦作市大宗药材品种有:香附、连翘、王不留行、漏芦、丹参、茵陈、益母草、白茅根、桃仁、青蒿、仙鹤草、冬瓜皮、冬瓜子、地榆、旱莲草、萹蓄、茜草、香加皮、槐花、老鹤草、女贞子、络石藤、沙参、桔梗、白蒺藜、山楂、栝楼、鸡内金、透骨草、杏仁、马尾莲、柴胡、艾叶、侧柏叶、野菊花、冬凌草、赤小豆、二丑、大麦、小茴香、萝卜子、绿豆、南瓜子、硫黄、椿皮、石灰、墓头回、白扁豆、蝉蜕、薄荷、白头翁、地骨皮、槐角、蒲公英、马兜铃、五味子、防风、生地黄、荆芥、桑皮、菊花、黄芩、牛膝、二花、忍冬藤、守宫、榆树、远志、花粉、红花、白芍、火麻仁、薏苡仁、甜地丁、紫花地丁、牡丹皮、三棱、紫菀、元胡、葛根、车前草、车前子、苍术、灵脂、刘寄奴、赤芍、皂角、皂角刺、泽兰、佩兰、丝瓜络、小蓟、山药、柏子仁、韭子、补骨脂、冬葵子、菟丝子、木通、金沸草、旋覆花、麦冬、瞿麦、石竹、枸杞子、豨莶草、苦参、花椒、合欢皮、合欢花、前胡、玄参、全蝎、青葙子、土元、紫苏、竹茹、芦根、浮萍、桑枝、桑葚、桑叶、葛花、地肤子、葶苈子、栝楼子、灵仙、土槿皮、天南星、木槿花、半夏、夏枯草、薤白、禹白附、白芥子、石榴皮、鹤虱、蛇床子、泽泻、苍耳子、石南藤、枇杷叶、白芷、鸡冠花、凤仙花、角蒿、秦皮、黑芝麻、蜈蚣、钟乳石、苦楝皮、地龙、蜂蜜、龟板、蟾蜍、僵蚕、鳖甲、夜明砂、陈皮、急性子、莲子、枣仁、藕节、铁李寨、茺蔚子、莲房、天冬、苏子、鹿茸、知母、玉竹、百合、白薇、黄精、苣荬菜、楮实子、首乌、白果、牛蒡子、山豆根、芒硝、半枝莲、射干、石苇、鬼针草、葱白、柽柳、白术、木贼、马勃、竹叶、龙胆草、垂盆草、蚕沙、葫芦、玫瑰花、山茱萸、刺猬、大蒜、芫荽、狗牙根、瓜蒂、委陵菜、马齿苋、马罐草、牛筋草、乌蔹莓、仙人掌、龙葵、蜀葵、大漂、点地梅、水红花子、连钱草、贯众、星星草、狼巴草、铁扫帚、紫茉莉、蛇莓、酸梅、翻白草、辣蓼、牛皮消、猪毛菜、草木樨、玉米须、预知子、鸭跖草、萱草、葎草、乌桕、菝葜、鸡矢藤、柿蒂、爬山虎、徐长卿、月季花、夹竹桃、油菜籽、蜂房、猪殃殃、瓦松、松塔、问荆、铁苋菜、菊叶三七、无花果、核桃、萝摩、梧桐子、苦楝子、香椿、毛茛、野棉花、毛大丁、地锦、南天竹、通经草、鼠妇、接骨草、景天、元宝草、杭子梢、锦灯笼、马兰、黄花败酱、野豌豆、地柏枝、茅根、光明草、兔儿草、黄连木、山莴苣、地钱、天明精、杜衡、盐肤木、飞蠊、菰、生姜、大枣、桑螵蛸、吊兰、美人蕉等。

2.稀有品种 除四大怀药外,焦作还有很多珍稀中药品种和人工栽培药材。有些药材品种,在焦作市同一个地区同时见到,在全国属少有。如全国最常用的三种透骨草——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珍珠透骨草)、凤仙花种植物凤仙(凤仙透骨草)、紫薇科植物角蒿(羊角遗骨草);全国用作白头翁使用的6个品种,即毛茛科植物白头翁、野棉花、菊科植物漏芦(祁州漏芦)、毛大丁草、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翻白草等在焦作市北业、中围山区有大量分布。主要有:

(1)连翘:连翘为传统道地药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该药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当地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非常适宜其生长,其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蕴藏量有100万千克。历史上(1952年)最高收购量达50万千克。

(2)全虫:全虫为修武县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分布较广。地处县北部浅山区的西村乡、岸上乡均有分布。目前估计全虫资源只有2 000千克左右。

(3)山楂:山楂又名山里红,生于荒山坡、溪边、路边疏林及灌丛中,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主要为野生资源品种,分布在太行山区。山楂是焦作市传统道地药材,资源潜力很大。

(4)清化姜:清化姜因主要产于博爱县清化镇而得名。清化姜亦名博爱姜,也叫上庄姜。主要分布于许良、上庄、柏山三个乡。清化姜块大、丝细、产量高,而且品质佳、味道鲜、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加工储藏,是同类中的佼佼者,清化姜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5)竹沥油:博爱竹是产于我国最北部的竹类,也为博爱县所特有。当地用竹制作成各种竹器和中药竹沥油、竹茹等。

(6)冬凌草:冬凌草又名冰凌草、延命草、彩花草等,为唇形科香茶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自然分布于太行山南部,焦作市山区广为分部。

(7)其他:其他还有凤仙、角蒿、白头翁、野棉花、漏芦、毛大丁草、委陵菜、翻白草、地构叶等。

(四)《关于“四大怀药”的调查研究》

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俗称“四大怀药”,在焦作市的栽培历史悠久,是焦作市的道地优势品种。也是这次普查国家和省要求重点调查的药材品种。其中将整理的资料从物种来源、药用部位、应用历史、植物特征、生态要求、商品区别、栽培技术、资源分布、产销状况、种植区划、开发利用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论述。对指导焦作市发挥“四大怀药”的资源优势和今后“四大怀药”的发展与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五)《焦作市民间秘验土单方汇编》

对普查收集到的1346个秘验单方,依着安全、有效的原则,淘汰重复,去粗存精,最后筛选出620个,按科整理,汇集成《焦作市民间秘验土单方汇编》,为焦作市民间秘验土单方的推广应用和中成药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料。

(六)焦作市中药资源调查表

该调查表填补了焦作市中药资源蕴藏量长期不清楚的空白。经过野外调查,查阅资料、座谈访问,填写了全国中药资源调查表和全国重点药材购销情况调查表。二表都比较实际地反映了焦作市中药资源蕴藏量等数据情况。

(七)焦作市中药资源图

线制的《焦作市中药资源分布图》《焦作市中药资源区划图》和《“四大怀药”分布图与区划图》,准确地反映了焦作市主要品种的分布、产量和中药资源区划的情况。

(八)中药资源普查摄影

焦作市在普查中共拍摄了药材和工作彩色照片1000余张,直观地反映了药用植物和实际工作情况,其中一些照片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或历史价值。

六、对普查成果进行初步利用

在普查中,调查人员及时地把澄清的混淆品种情况提供给收购部门,指导了收购工作,减少了损失,增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沁阳县把野山药变为家种,成功培植了铁棍山药,现正在栽培繁殖中,为道地怀山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济源县把发现的猕猴桃新资源信息,发布给农民,培训了专门技术人员,推广种植,展示了新资源利用的可喜前景。还有济源县研制的枣皮饮料,通过了高级科技成果鉴定;以怀地黄为主要原料的怀参茶,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钟乳石乳剂、合剂治疗胃溃疡、胃炎有显著疗效。焦作市化学药厂以甜瓜蒂为原料研制的葫芦素等治疗肝炎效果明显。焦作市研制的菊花药枕、罗布麻药枕治疗高血压症安全简便,受到患者称誉,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受到国内外的肯定。

七、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中药专业技术人才

参加普查的人员,经过一年多外业和内业的实际工作,基本上掌握了中药资源的普查、资源规划和资源区划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此次普查为中药副业的振兴,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