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怀牛膝

第四节 怀牛膝

一、植物名称

1.道地名称 怀牛膝(《本草便读》)。

2.汉语拼音 huáiniúxī。

3.拉丁语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63

4.本草典籍记载用名 牛膝、百倍(《神农本草经》),鸡胶骨(《闽东本草》)。

5.名称由来 《神农本草经》中名牛膝,一名百倍;《本草便读》中名怀牛膝;《闽东本草》中一名鸡胶骨。宋代以后称怀州牛膝,明代以后称怀庆牛膝,简称怀牛膝。因其茎有节,似牛之膝,故名。李时珍曰:“《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也,言其滋补之功,如牛膝之多力也,其叶似苋,其节对生,故俗有山苋、对节之称。”其色淡黄,角质状,又称鸡胶骨。《本草图经》云:“牛膝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怀庆府:即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者为真。春生苗,茎高二三尺(尺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尺≈0.33米),青紫色,有节如鹤膝、牛膝,以此名之。”

二、药材来源

(一)品种来源

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属怀牛膝的根入药。

(二)分类检索

我国牛膝属有3种,除东北外,全国广为分布。

1.牛膝属分种

(1)叶片倒卵形,或矩圆形;退化雄蕊顶端有缘毛或细锯齿。

(2)叶片倒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矩形,顶端圆钝,其突尖;小苞片刺状,基部有2枚薄膜质翅;退化雄蕊顶端有具分枝流苏状长缘毛。(土牛膝)

(3)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少数倒披针形,顶端尾尖;小苞片刺状,基部有2枚卵形膜质小裂片;退化雄蕊顶端无绿毛,有缺刻状细锯齿。(细锯齿牛膝)

(4)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退化雄蕊顶端有不明显锯齿;小苞片针状。基部有耳状薄片。(柳叶牛膝)

2.怀牛膝农家品种分类检索 怀牛膝在焦作有2个品种,即核桃纹和风挣棵,其分种检索如下:

(1)根长圆柱状,上端稍粗,下端稍细,外皮黄白色或土黄色,有稀疏的侧根,质脆易断。

(2)茎直立,有紫色条纹,具棱,节膨大;节上有对生分枝单叶对生,有柄,叶片椭圆形。

(3)花小黄绿色,穗状花序腋生兼顶生。

(4)胞果长圆形,种子褐色。

(5)侧根少,主根匀称,黄白色。

(6)茎节间距短,分枝多而紧凑,叶片近圆形,多皱。(核桃纹)

(7)侧根较多,主根上部较粗,外皮土黄色。

(8)分枝较稀疏、茎节间距较长,叶片椭圆形,少皱。(风挣棵)

怀牛膝农家品种核桃纹和风挣棵的特征对照如表2-11所示。

64

三、应用历史

怀牛膝的种植、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在怀庆府就有人工栽培,由于怀牛膝身条通顺、粗壮、皮色黄白鲜艳,肉质肥厚、油性大,产量高、质量好,早在《新唐书·地理志》中就有记载:怀州武德二年(619),上贡牛膝。此后怀牛膝历代被都列为贡品上贡朝廷。怀牛膝尤以沁阳北金村所产质量最佳。

牛膝的应用也有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等也指出其作用。

到了宋代,苏颂编著的《本草图经》强调:牛膝生河内川谷及临朐,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苏颂用对比的方法说明怀州牛膝(今焦作辖区)和其他各地的牛膝相比较,怀州牛膝是最“真”最好的。

明代时,名医刘文泰在《本草品汇精要》中说:牛膝“怀州者佳”。已经明确肯定怀州牛膝是道地的佳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采用了对比之法,说:牛膝处处有之,谓之土牛膝,不堪服食,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良。这里说的“北土”,即河南省的黄河以北,指的正是现在的焦作市辖区。

清代吴其浚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载:牛膝以怀庆、四川者入汤剂。这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意见完全一致,说明只有怀庆府和四川产的牛膝可以入药。此后的《药物出产辨》,更具体指出了牛膝的主产地:河南怀庆府武陟、温、孟三县。在《怀庆府志》《武陟县志》等地方志中,无一例外地都记载了怀牛膝是最道地的中药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许多古典本草得到整理重印,许多有关中药教材、科研、生产及临床应用的著作和刊物也得到出版。其种类之繁多,范围之广阔,内容之丰富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药志》《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药材学》等,特别是国家于1963年和1977年先后两次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都收载了大量的中草药品种。在所有这些著作中,都一致肯定焦作是包括怀牛膝在内的四大怀药的“主产地”“道地药材产地”。2003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下达了2003年第72号公告,提出对怀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定其原产地域范围为河南省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现辖行政区域。至此,四大怀药的道地产地,被列入国家法定的保护范围。

四、植物产地牛膝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

1.生长环境 牛膝分布于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

2.生长地域 云南、贵州等地,主产于河南。产于河南焦作的牛膝被称为“怀牛膝”,为道地品种。

五、植物特征

怀牛膝为多年生草本,根呈圆柱状,长100厘米左右,直径0.1~1.5厘米,外皮土黄色、肉质、色白。地上部高30~80厘米,茎方形直立,略显紫桃红色条纹,节膨大似牛膝盖状,节上有单叶,对生,分枝椭圆形和广椭圆状披针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嫩时有柔毛。穗状花序,腋生兼顶生,密生绒毛,苞片顶端芒刺状,苞片2~3枚,针状,胞果长圆形,有褐色种子1枚,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六、栽培技术

(一)生活习性 

怀牛膝属深根系作物,根部最长可向下生长1米左右,性喜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根部生长期喜黄墒,厌湿墒。地表5~10厘米含水量在18%左右较为适宜。当气温降至-17℃以下时,植株被冻死。适宜在土层深厚、背风向阳,透气性好的土壤中生长。怀牛膝对前茬作物适应性强,生长期为140天左右。

(二)种植方法

1.选地 适宜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即两活土),适宜于地下水位低的高地。便于灌溉和排涝,宜重茬,忌洼地、盐碱地。6月初,每亩施入细碎农家肥2000千克、饼肥50千克、化肥10千克作底肥。

2.整地 深翻60厘米左右,拌匀、浇水。留地种植或重茬者,可深翻80厘米左右,或在牛膝出土时,每亩施入农家肥3000千克、饼肥150千克、化肥20千克,混拌均匀,翌年4月后浇水,促进肥力发效。用种子繁殖法。牛膝的种子有三种,即秋子、秋蔓苔、蔓苔子,以秋子为最好,

3.繁殖方法 秋蔓苔次之,再次蔓苔子。

4.良种选择 怀牛膝1号,原名核桃纹;怀牛膝2号,原名风挣棵,都是怀牛膝传统当家优良品种,因其产量高、品质优而大面积种植。怀牛膝2号比怀牛膝1号产量略低。此外,怀牛膝的品种还有白牛膝、大疙瘩、小疙瘩等。将小雪至冬至前挖出的怀牛膝,精选质优、肥壮、株芽齐全,无菌害、无病虫

5.采种 害的鲜货,从茎基下15厘米处剪断,上部作种苗,称牛膝苔。应妥善保管,切忌受冻堆压发热。翌年清明后,按穴距40厘米(每穴四根)、株距20厘米栽种。立秋后,所生的种子(根茎不可入药)叫秋子,质量最佳;同年清明后,播下种子,生长出牛膝收获的种子(根茎不可入药)叫秋蔓苔,质量较好;当年种植的牛膝,株茎上长出种子,叫“蔓苔子”,留作种子,质量较次。种子严禁同油类、农药、化肥及其他异味物品同时存放。严防霉烂、变质、生虫。

6.播种 初伏后1~2天,将选好的牛膝地做畦,浇小水一遍,待第三天浅锄、耙细,把种子按每亩1千克左右均匀撒入,浅耙1遍(深度1厘米左右),混拌入土中,观察天气无雨时,普遍用脚踩,踏实,并保持湿润,3天后可用小水浇一次。5~7天均可出全苗。注意:播种时,每亩可施入磷肥40千克,切忌使用含氮化肥。同时可使用浸种法播种,效果较次。

(三)田间管理

苗高8厘米左右时间苗1次,除去杂草。苗高20厘米左右时定苗,行距、株距12厘米左右,用自制小锄浅锄1次。9月上旬,若苗生长欠佳,可浇水,施追肥一次(人粪尿、尿素等适量)。经常根据牛膝生长黄墒情况,适时选择浇灌。

(四)病虫害防治

(1)播种后出现蛴螬、蝼蛄、地老虎,可用20%的湿性灵丹、林丹粉,拌玉米粉、麦麸、青菜等制成毒饵诱杀,比例(1.5~5)∶100。

(2)幼苗期易发生青虫、椿象,可用人工捕捉,或用1∶1000的氧化乐果或1∶1000的敌敌畏溶液喷杀。

(3)根腐病:注意墒情,浅锄,下雨时排去积水,可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防治。

(4)白粉病:可用波尔多液(1∶1∶160)喷洒防治。

(5)根瘤病(根结线虫):忌前茬种植山药、豆类、油菜等植物。

七、采收与加工炮制

(一)采收

小雪后开始出土至冬至前结束,此期收获质量佳,色泽好,产量高。若提前或推迟都会降低质量、颜色,影响产量。采挖时先从一端开沟,按顺序,看好苗、看准条,保持完好无损,切不可刨断主根。

(二)加工将挖出的牛膝,去净泥土和杂质,选粗细适当,用塑料绳或红薯秧,捆成直

1.产地加工 径10厘米左右的小把(株茎部分)挂在室外晒架上,根条下垂,保持每天晚晒早收。晒至半干时,用手从上向下握一握,使其通顺,不易伤条。晒至六七成干时,放在室内顶摈(让水分回潮)4~5天。除去地上枝茎,保持2厘米左右,然后扎成3千克左右的捆。

注意事项:晒鲜货时,保证晴天(每天9:30~16:30时晒),如阴天和有雨雪,严防受冻或雨雪淋。否则会变紫黑色,即成残货,质量、等级下降,影响药效。

2.传统加工工艺

(1)硫黄熏蒸:将药农初加工后的牛膝放入缸内,反复蘸水,洗净泥土,交错放入牛膝焙中(留下适当的窨道以便于硫黄烟雾流通),点燃硫黄锅,用草苔覆盖。每100千克牛膝用硫黄2千克左右。熏蒸时间以8小时为好,做到:水要均匀,上焙要快,硫黄灯要旺,硫黄要熏透,熏蒸时间要足,防止伤水闷色。

第二次熏蒸是在分等、去尾、抽条后,用大锅将水温烧成100℃,把牛膝带茎端沾水1分钟(茎下3厘米)闷放2小时后,再蘸清水,交错放入焙中,按每100千克牛膝用硫黄1千克,熏蒸6小时。

(2)分级拣条:把熏蒸好的牛膝,去除杂质,按特肥[每寸(寸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寸≈3.33厘米)平摆1~4根]、头肥(每寸平摆4~6根)、二肥(每寸平摆6~8根)、平条、褥(每寸8根以下、14根以上),分别挑拣。做到:色泽好、质量优、规格严、防止上下混淆,特别是残货、冻条、油条,一定挑选出来。

(3)去尾:为了使牛膝等级、粗细均匀,上下顺和,适当去尾,即特肥、头肥去二肥尾,二肥去平条尾,防止过多、过少影响质量和造成损失。

(4)抽条:将各等级的牛膝长短(按1尺、1.2尺、1.4尺、1.6尺、1.8尺……)抽后,保持整齐,严格掌握,使长短一致、规格一致。防止长短不齐,并对粗细不匀的、色泽不好的、残条、油条、冻条复查,防止劣品混入,影响质量。

(5)捆把:将经过挑选、去尾、抽条分开等级的牛膝,削掉鸡冠(指牛膝茎上的两个小耳朵),用红线绳在茎下4厘米处捆住,按每千克捆9把,同时,将同等级的2~5寸,短条夹心。具体要求:把圆整齐,吃心合理,防止抽沟(外面捆得不正,出现向里凹),淹条(外面条淹在把内,影响短条入把),倒栽葱(头朝下、尾朝上),穿大衫(吃心过多,外罩过少),毛狗头、挣眼(捆把红绳未压进去或红绳不在一起)。因此必须精细、耐心,握紧把、蹬紧绳,劲使匀,才能捆好把。

(6)削把:削圆削齐,轻镰浅削。镰数多,皮要薄。防止带眼茎毛、带鸡冠、成马蹄状。

(7)晾晒:将捆把削好的牛膝,分等晾晒,以晒干为宜。也可采用火焙,但要注意闷色。

(8)上顶摈压:将晒干的牛膝,按等级长短,分别上顶(堆成垛),摈压(用重物压住,使其顺直、出汗,并摈弃内部多余的水分),时间为15天左右。

(9)装箱:按国际传统法,做到颜色好、捆把好、摈好、晒好、摆好、数量准。防止湿货、摈不好,碎条、残条、冻条、霉变、油条、不整齐。

(10)部分出现特肥、头肥,可切5~7厘米小段(不捆把),按每袋0.6千克装成小塑料袋包装,再装成标准箱。

3.无硫牛膝加工工艺 将收购的干牛膝清洗干净→晾晒至软硬适度→剁圪枝→挑出冻条、牛筋、残条、杂质→按买方要求分等级、切片或整条晒干装箱、装包。(尽量真空包装保色,防止出油变质)

(三)炮制

怀牛膝生用可活血祛瘀,引血下行。酒制后有增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作用。盐制后引药入肾,有增强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炒炭后能入血分,可用于止血。

(1)酒制:方法如下。

1)取牛膝段,加酒拌匀,闷透,置于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千克牛膝段用黄酒15千克。

2)取怀牛膝片炒热,喷入黄酒焙干。每100千克牛膝片用黄酒125千克。

3)先将怀牛膝拣净杂质,每100千克药片加白酒3千克,喷匀,盖严浸吸15~30分钟后晾干即成。也可将原药润软,切成长片。

(2)盐制:方法如下。

1)取牛膝片,加盐水拌匀,闷润至透。置于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千克牛膝片用盐2千克。

2)每100千克牛膝用食盐3千克,食盐用清水溶化,与怀牛膝片或段拌匀,润至盐水被吸干,取出,晒至九成干,置于锅内细沙中,用武火继续翻炒至牛膝鼓起,取出,筛去沙,放凉。

(3)烫制:取怀牛膝净片,用适量食盐,拌炒至鼓起,筛去食盐。

(4)麸制:将锅烧热,撒入麦麸,至冒烟时倒入怀牛膝,炒至微黄,筛去麦麸即可。每100千克怀牛膝用麦麸10千克。

(5)炒制:取牛膝置于锅内,再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

(6)制炭:取怀牛膝净片,清炒至外呈焦褐色、内呈黄色。

八、商品特征及质量标准与鉴别

(一)商品特征

1.商品特征 怀牛膝,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下端较细,皮细腻、呈黄白色或肉红色,具细微的纵皱纹和稀疏的侧根痕。质坚脆,受潮则变软,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呈角质状而油润,中间有明显的黄白色,木心周围有多浅色小点,断续排列成圈,气特异,味微酸而稍苦涩。

2.商品质量规格要求

69-1

(1)特肥:中上段(离芦头15厘米)平摆每寸1~4根,最短不低于20厘米,去二肥尾。

(2)头肥:中上段(离芦头15厘米)平摆每寸4~6根,最短不低于20厘米,去二肥尾。

(3)二肥:中上段(离芦头10厘米)平摆每寸6~8根,最短不低于20厘米,去平条尾。

(4)平条:中上段平摆每寸9~14根,最短不低于15厘米。

(5)牛膝肉:中上段平摆每寸9~14根,长度在20厘米以下。

(6)残货:黑崩裂、冻货、次货,另外包装销售。

3.怀牛膝、野牛膝与川牛膝性状比较 见表2-12。

69-2

(二)质量标准与鉴别

1.直观干湿检验鉴别

(1)冬货:冬至前后出土的牛膝为冬货,皮细,身坚,质量好。

(2)春货:立春后出土的牛膝为春货,皮较粗,身虚,质量较冬货次。

(3)崩裂残货:分两种。

1)白崩裂,根部有裂纹,表里灰白色。

2)黑崩裂,货身裂纹较深,表里深灰色。

以上两种崩裂残货不能入药,应弃掉。

(4)冻条:由于货身加工不当而冻伤的牛膝,皮色发暗,呈褐红色。严重者变质失效,不能入药。

(5)油条:由于货身不干,堆放时间过长或受热霉变而出油的牛膝,货身发黏呈黑褐色,不能入药。

2.含水量直观检验

(1)足干货:身条坚硬顶手,用指甲切现白线。

(2)九七干货:身条较硬顶手,用指甲切少显指甲印。

(3)九四干货:身条稍硬不顶手,用指甲切显指甲印。

(4)九○干货:身条微硬不顶手,用指甲切显较深指甲印。

(5)八五干货:身条软不顶手,此种货由于含水分较大,容易霉变。

3.显微特征及荧光反应

(1)本品根横切面显微观察:有木栓层,皮层为十数裂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中柱布有多数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最后一轮维管束较小,有时仅见一至数个导管,束间形成几层连接成环,向内维管束较大,射线宽狭不一。本质部由导本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类圆形或圆多角形,其中初生木质部2~3圆形薄壁细胞内含有少数草酸钙砂晶。

(2)粉末:土黄色,木栓细胞类长方形,薄壁细胞类圆形,可见少数砂晶细胞,导管易见,有孔纹网纹壁木化,木纤维较长,胞腔大,微木化。本薄壁细胞长方形,微木化,可见单纹孔或网纹增厚。

(3)荧光反应:

1)本品横断面,置于紫外线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光。

2)本品饮片与25%磷钼酸乙醇溶液作用后,在荧光灯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

(4)化学反应:取本品饮片置于试管内,加入10%硅钼酸乙醇溶液0.5毫升,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显深绿色放冷后,加入5%氢氧化钾溶液,显深蓝色,再加入浓盐酸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产生蓝绿色沉淀,上清液呈黄棕色。

(5)皂化试验:取本品粉末少许及醋酐0.5毫升置于试管内,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2滴,接触面即显红棕色,静置后,上层液渐变暗棕色,最后呈褐色。

(6)牛膝类同品种的鉴别如表2-13所示。

70

九、储藏保鲜

将本品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止发霉、出油、变质和虫蛀。

十、化学成分

怀牛膝根含皂苷,水解生成齐墩果酸及葡萄糖样物质,昆虫变态激素蜕皮甾酮,还含有三萜类、甾体类、多糖类、钾盐及其他有效成分,且怀牛膝多糖含量、无机元素含量比其他地方所产牛膝含量都高,如表2-14和表2-15所示。

71-1

71-2

72

如表2-15所示,牛膝中多糖含量以河南武陟怀牛膝最高,从而为怀牛膝的道地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评价药材中微量元素应主要看其溶出量。比较不同产地的牛膝煎液中锌、锰的溶出量,怀牛膝中锌、锰溶出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所产牛膝。这就是道地药材关键之所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与其含锌、锰有密切关系,人体缺乏锌、锰将导致内分泌功能低下或腺体萎缩,发生生长缓慢、阳痿、不孕、习惯性流产等病理变化。

十一、性能与用法用量

(1)性味归经:牛膝味苦酸,性平,无毒。入心、肝、大肠三经。

(2)功能主治:牛膝生用可散瘀血、消痈肿,主治经闭、痛经、难产和胞衣不下。熟用可补肝肾、强筋骨,主治寒湿、四肢痉挛、腰痛难伸,逐血气、降血压,久服轻身不老,为常用中药良药。

(3)用法用量:①内服:煎汤,15~25克(鲜者50~100克)。②外用:捣敷,捣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十二、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怀牛膝中所含生物碱,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安全、可靠。

(2)抗炎与镇痛作用。牛膝酒制后,有明显的活血止痛作用,对于瘀血所致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怀牛膝镇痛效果最佳。牛膝200%提取液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其机制为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促进炎性病变吸收等。

(3)增强免疫功能。传统认为怀牛膝偏于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怀牛膝富含牛膝多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4)兴奋子宫作用。本品的流浸膏使豚鼠子宫的肌肉紧张,多呈弛缓作用,使受孕子宫发生强有力的收缩。

(5)怀牛膝有效成分及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怀牛膝中所含的脱皮甾酮能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浆胆固醇,有增强细胞活性的作用。

(6)利尿作用。怀牛膝对麻醉兔大静脉注射牛膝煎剂或醇提液有轻度利尿作用。

(7)解痉作用。怀牛膝对动物肠胃痉挛有轻度抑制作用。

十三、选方与临床应用

(1)液精煎:怀牛膝、淫羊藿、山萸肉、五味子各15克,五加皮、赤芍、黄柏各10克,车前子30克,天花粉、怀山药各20克。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30天为1个疗程。温肾健脾,养阴生津。主治精液不液化所致不育症。(本方出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2)滋阴降水汤:怀牛膝、山萸肉、五味子、牡丹皮、僵蚕各10克,熟地黄30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滋养肺肾,敛降虚火。主治慢性单纯性咽炎。(本方出自《新中医》,1992)

(3)通前汤:怀牛膝、肉桂、白术、炮山甲、当归、海藻、昆布、王不留行各10克,怀熟地黄、山茱萸各12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益肾生精,活血通络。主治前列腺肥大症。(本方出自《广西中医药》,1994)

(4)通精汤:怀牛膝、枸杞子、菟丝子、何首乌、桑寄生、当归各30克,肉苁蓉、王不留行、山茱萸、杜仲各15克,穿山甲10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益肾生精,活血通络。主治不射精症。(本方出自《江西中医药》,1994)

(5)育阴止崩汤:怀牛膝、阿胶各15克,怀熟地黄、山萸肉、杜仲、川续断、桑寄生各20克,海螵蛸、白芍、牡蛎各25克,炒地榆50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育阴潜阳,固冲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本方出自《中医杂志》,1985)

(6)天麻芎蝎散:怀牛膝、川芎各30克,天麻、全蝎、水蛭、怀菊花、柴胡、甘草各10克,白芍15克,蔓荆子20克。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次10克,用开水冲服,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活血行气,平肝熄风。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本方出自《河南中医》,1995)

(7)温肾化瘀汤:怀牛膝、菟丝子、山萸肉、仙茅、车前子、王不留行、巴戟天各15克,淫羊藿20克,水蛭10克,半枝莲、牡蛎(先煎)各30克,穿山甲、桃仁、红花各12克,大黄6克(后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1~2个月为1个疗程。温肾助阳,活血化瘀。主治老年慢性前列腺增生症。(本方出自《北京中医》,1996)

(8)补肾养血调经汤:怀牛膝、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丹参各15克,菟丝子、枸杞子、怀山药、薏苡仁各20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补益肝肾,养血调经。主治肝肾不足型闭经。(本方出自《中医药学报》,1996)

(9)育阳活络汤:怀牛膝、何首乌、白芍、川芎、怀菊花各10克,钩藤20克,夏枯草30克,熟地黄15克,红花12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14天为1个疗程。平肝育阴活络。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本方出自《江苏中医》,1997)

(10)养血柔肝汤:怀牛膝、龙骨、牡蛎各30克,当归、白芍、全蝎各10克,钩藤、怀菊花各18克,天麻、僵蚕、枸杞子、地龙各15克,蜈蚣(去头足)4条。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养血柔肝熄风。主治高血压病。(本方出自《新编心血管病验方荟萃》,1997)

(11)加味知柏地黄汤:怀牛膝、知母各12克,怀熟地黄、黄芪、怀山药、茯苓各30克,赤芍、泽泻、车前子各15克,牡丹皮10克,山萸肉、黄柏各2克,金钱草60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清热利湿,凉血散瘀,通络止痛。主治痛风性关节炎。(本方出自《河北中医》,1997)

(12)黄芪四物汤:怀牛膝、赤芍、当归、山萸肉各10克,黄芪、丹参、生地黄、龟板各15克,川芎、甘草各6克,三七3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同时配用西药。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主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本方出自《四川中医》,1997)

(13)益气育阴通淋汤:怀牛膝、怀生地黄、茯苓、车前子各15克,黄芪30克,山茱萸、泽泻、黄柏、猪苓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益气养阴,利尿通淋。主治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本方出自《新中医》,1998)

十四、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名医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症结,排脓止痛,产后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

《本草衍义》:与苁蓉酒浸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

张元素:强筋。

朱丹溪: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

《滇南本草》:止筋骨痛,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

《本草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牛膝乃是厥阴、少阴之药。所主之病,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二者而已。其治腰膝骨痛,足痿、阴消,失溺、久疟,伤中少气诸病,非取其补肝肾之功欤?其治症瘕心腹瘀诸痛,痈肿恶疮,金疮折伤、喉齿淋痛、尿血,经侯胎产诸病,非取其去恶血之功欤?

《景岳全书》:主手足血热痿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

《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症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本草经疏》: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肝脾肾虚,则寒湿之邪客之而成痹,及病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此药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湿而除痹也必矣。

《药品化义》:牛膝,味甘能补,带涩能敛,兼苦直下,用之入肾。盖肾主闭藏,涩精敛血,引诸药下行。生用则宣,主治癃闭管涩,白浊茎痛,瘀血阻滞,症瘕凝结,女人经闭,产后恶阻,取其活血下行之功也。酒制熟则补,主治四肢拘挛,腰膝腿疼,骨筋流痛,疟疾燥渴,湿热痿痹,老年失溺,取其补血滋阴之功也。

《本经逢原》:得酒蒸则能养筋,生用则去恶血。《外台》以治积久劳疟,《肘后》以治卒暴症疾,《延年》以之下胞衣,《卫生》以之捣罨折伤,梅师以之捣涂金疮,《千金》以之捣敷毒肿,《集验》以之通利溺闭,皆取其性滑利窍,消血解毒之功。

《本经续疏》:盖痿与痹皆筋节间病,而寒湿有已化有未化,未化则浸淫筋节为病,已化则熏灼筋节为病。《素问》论痹多病于浸淫,论痿多病于熏灼。牛膝之治此,妙在不必问其已化未化,但执定其病在筋节间,痛而不可屈伸者皆能已之……大率强者使柔,槁者使润,上者使下,断者使连,阻者使通,尽抑火令就水,助水令充行之治。

《药鉴》:调补一身虚羸,能助十二经脉。主手足寒湿痿痹,大筋拘挛,理膀胱气化迟难,小便短少。补中续绝,益阴壮阳。填髓,除腰膝酸疼,活血,滋须发乌黑。治妇人血症血瘕,月水行迟。疗产妇血晕血虚,儿枕痛甚。同麝香堕胎甚捷。

张锡纯: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屈伸,或腿痿不能任地,兼治女子月闭血枯,催生下胎。又善治淋疼,通利小便,此皆其力善下行之效也。然《名医别录》又谓其除脑中痛,时珍又谓其治口疮齿痛者,何也?盖此等证,皆因其气血随火热上升所致,重用牛膝引其气血下行,是以能愈也。

《本草正义》:牛膝疏利泄降,所主皆气血壅滞之病……则牛膝曲而能达,无微不至。逐邪者……固倚为君,养正者亦赖以辅佐。所以痿弱痹着,骨痛筋挛诸证,皆不可一日无此也。逐血气者,即所以通其壅滞。治伤热、火烂,亦所以助其流通。且即此可知牛膝之性偏于寒凉故能主热伤、火伤……脑中痛者,多阳邪之上升,牛膝下行为顺,则气火自潜。腰脊痛亦经隧之壅滞,牛膝宣通脉络,则关节自利。又主月水不通,血结等症,则固破瘀导滞之真谛,此皆当就疏通一层着想,则牛膝之真实功用昭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