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垱坡药王庙

第二节 圪垱坡药王庙

圪垱坡的药王庙也称孙真庙,位于今河南博爱县城西北约7.5千米太行山之阳的圪垱坡,因其山形稍孤异,故称“圪垱坡”。日军侵占期间,圪垱坡毁于日军之手。

药王庙分两进,中隔一庭,大殿锦帐橱中藏孙真人(孙思邈)之像——身穿花袍,足踏御靴,头戴顺天冠,赤面慈颜,五绺长髯,眉清目秀,身材魁梧。两旁诸神罗列,状颇威严。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四方士女,群集其处,求医问卜者,络绎于道。

博爱圪垱坡一带如今仍流传有“灵羊”的习俗,据说是当地百姓为感谢孙思邈救命之恩而采用的一种祭奠形式。据老辈人说,那是一个声势浩大的活动,要有上百人参加,表演着种种民间艺术,如狮子、老虎、旱船、高跷等,一行上百人举行一个“领羊”仪式,具体来说就是把一只羊放在祭坛上,用酒浇它,让它打战,就是“激灵”,这就是“领”的意思。羊一打战,就算“领羊”成功了,然后返回。如果不被“领”,就算祭祀不成功,就得继续来,用酒不行就用凉水,反正羊是要“领”的。

《博爱县志》曾记载: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650),黄河中下游流域发生瘟疫,医药学家孙思邈闻讯来到今博爱县月山寺西侧、丹河东岸的圪垱坡,挂牌行医,为群众治病。他以怀药为主要原料,大量制造屠苏酒等防瘟药剂,广为散发。当时用于制药的野生怀药供不应求,孙思邈便带动当地百姓广泛种植怀药,用于制药防病,不但扑灭了瘟疫,而且还在当地丹河、沁河两岸形成了民间种植四大怀药的传统。唐永淳元年(682),孙思邈病逝于圪垱坡。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孙思邈被追封为“妙应真人”,因此后世又称他“孙真人”。当地百姓为纪念孙思邈遏制瘟疫流行、推广怀药种植的功绩,便在圪垱坡依山修建了药王庙,长年祭拜,并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为庙会,天长日久便在庙前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药材大会。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