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药资源普查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共进行了四次。第一次是在1960~1962年。第二次是1969~1973年中草药的群众运动。第三次是在1983~1987年,国务院发文确定了调查的四项任务:一是重点调查常用、大宗道地珍稀和紧缺品种;二是发现的新品种、新资源要查清其来源、分布和蕴藏量;三是澄清混淆品种的来源、分布和性状鉴别;四是收集民间的秘单验方。第四次是在2012~2016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一共有四项任务:第一,摸清中药资源家底情况;第二,汇总与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第三,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第四,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体系。在31个省份的922个县进行资源调查实践,在28个省建立了省中心,在65个县建了监测站,在中药材的主产区和其他地区建了16个繁育基地和2个种质资源库。一共收到了50万份以上的蜡叶标本,4万份药材标本。对一批古籍文献和口述材料进行整理,汇总与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1000余条,收集汇总22个省份中药材生产适宜技术80余项。对药材进行繁育,成立全国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科技联盟,建设种质资源库,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焦作市位于太行山系最南端,气候比较干燥,热量、水分、光能等比较充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全市分布着较为丰富的药材资源。据普查,中药材品种达到1288种,总蕴藏量500多吨。焦作古属怀庆府辖地,产于焦作地区的特有药材称为怀药,特别是著名的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和怀菊花,并称为“四大怀药”,为焦作所独有的道地药材,是焦作的特色和品牌。
焦作市专业人员先后数次对全市中草药资源进行调查和采集鉴定。最大规模的是1985年的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和2012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第三次调查的项目有采集标本,中草药种类、储量、分布、品种鉴定、生长环境等。各县区均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标本制作,并将调查资料汇集成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焦作市6个县作为普查试点全部参加,是科技化手段较高、制作标本较好的一次。焦作的野生中药资源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区,大宗道地药材特别是四大怀药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