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十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意见》(焦政〔2002〕38号)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中药的优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适应医药产品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我市中药事业的发展步伐,特制定本意见。
一、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我市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四大怀药”久负盛名,白术、板蓝根、连翘、五加皮、白芍等中药材也具有一定规模,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生产分散、技术水平低等原因,中药产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主导产品,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简单的粗加工上。而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就是利用我市的中药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手段,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把中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培育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新药研发体系、中药制药现代化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有利于打造“四大怀药”品牌,有利于把中药产业发展成为我市具有自主产权、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对于提高我市中药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医药产品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医中药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按照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积极开发中药资源和中药新药,打造品牌优势,加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焦作经济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坚持以下4项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中药研究开发、药材生产、中药制药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2)科技创新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新产品开发为中心,加强中药新药及制药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药企业。
(3)高标准原则。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A P )要求种植药材,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M P )标准建设药厂,按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 L P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标准开发新药,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健全营销服务网。
(4)新机制运作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形成以企业和药农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规划、引导、扶持的运作方式。
三、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基本目标
以“四大怀药”的种植、加工、销售为重点,尽快把我市建成中外知名的中药生产、研发基地。到2005年末,要达到以下目标:
(1)以“四大怀药”和其他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温县10万亩、武陟县10万亩、孟州市3万亩、沁阳市1万亩、其他7个县市区6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以上。
(2)规范“四大怀药”初加工企业和加工农户的生产,两年内使其达标。
(3)扶持发展10家有一定市场潜力的中药材初加工、深加工和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的企业。
(4)研制开发3至9个具有焦作市自主知识产权、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新药及保健食品。
(5)建立怀药系列质量标准,规范怀药市场。
(6)完成“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工作,创立“四大怀药”品牌。
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体系、中药制药现代化体系、中药新药研发体系和中药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重点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业。
(一)建立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体系
中药原料生产的规范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提供高质量的中药原料必须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抓起。
(1)指导开展中药材规范种植。以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为基础,建立市中药材栽培和品质研究中心,按照G A P 的要求,开展四大怀药、白术、板蓝根、连翘、五加皮、白芍等主要中药材栽培规程(S O P )研究、种苗繁育、优良品种选育、指纹图谱、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并加强对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究的推广应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2)建立优质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选择用量大、品种独特、产地正宗、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品种5~10种,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A P )要求,在武陟县、温县、沁阳市等县市建立3~5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为中药材的深加工提供有效成分稳定、药效明显、质量优质的中药原料。每个基地种植规划为5万~10万亩,争取省重点支持。条件成熟后,在武陟县、温县、沁阳市等县市建立4~6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乡,促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以此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3)加强对中药材优质品种的研究与推广。对优质、稀缺、濒危药材,要建立中药材品种种质资源保存库,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优质品种选育与快速繁殖工作。
(二)建立中药制药现代化体系
(1)提高中药产品的技术含量。用高新技术改造一批有优良产品,但技术设备落后的中药材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指导中药材加工企业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发展优质产品和新型产品,尤其要推广应用适用的新工艺、高技术和现代装备。通过重点课题支持和重大技术研究招标的形式,解决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促进新型高效提取工艺、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和药品质量体系进行生产,提高中药材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2)加强中药生产质量的管理。对我市已有一定影响的中药品种,如六味地黄冲剂、达尔康戒毒药等,要通过支持企业进行G M P 认证,加快设备更新速度,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原料标准等措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稳定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到“十五”末,争取培育出1~2个名牌中药产品。并通过名牌效应带动全市中药产业的结构调整,逐步形成规模效益。
(3)鼓励中药制药企业集团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发展。实现提取技术现代化、制造工艺工程化、质量保证标准化、产品产量规模化、制药管理规范化、市场营销国际化。重点要支持鑫安集团药业分公司、怀泉中药厂、温县外贸怀药公司、焦作市伟康实业公司、河南松林集团、焦作市怀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上档升级、扩大规模。
(三)建立中药新药研发体系
(1)依托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医院中医研究所,重点对1~2个中药新药和2~3个怀药保健食品进行产业化配套开发,在国内中药市场形成焦作怀药品牌和拳头产品。
(2)积极开展中药现代制剂、中药指纹图谱和质量标准、中药制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药用成分分离等方面的研究,按国际标准建立完善我市的怀药质量标准体系。
(3)加强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力争在“十五”期间使我市传统中药制剂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4)支持医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大中药新药和中药制药技术的开发推广力度。
(四)建立中药市场营销体系
(1)积极组织协调“四大怀药”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申报工作,树立“四大怀药”品牌。
(2)积极开辟营销市场,要在香港筹建“四大怀药”展销窗口,进而辐射东南亚市场。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信息平台,广泛开展网上交易。
(3)加强市场营销队伍建设,确保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焦作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工程实施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定工程建设规划,审定市中药产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决定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等。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责做好工程建设的实施、检查、督促和落实工作。
(2)加强对中药现代化工程的宣传。对焦作市的中药资源特别是“四大怀药”,要进行品牌包装,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优势,提高我市中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
(3)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资金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多元化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投入体系。在工程起步阶段,市财政要拿出一定资金作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药现代化科技工程的品种选育、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四大怀药”品牌宣传、原产地保护申报、示范基地建设补助和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等。
(4)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教事业发展等方面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来焦投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泛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等到焦作来开展有关中药的种植、加工、中药新产品的研究、指导及成果转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