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怀枣仁)
一、植物名称
酸枣仁(《雷公炮炙论》) ,本地用名:酸枣、枣仁。
二、药材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
三、应用历史
酸枣仁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始称其原植物为“酸枣”,《药品化义》把其种子称为“枣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棘”和“”就是指现在的酸枣。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述植物药200多种,其中不但有枣仁,而且把它列为“上品”;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述其植物为“山枣”,并对其产地、采集加工、真伪鉴别做了详细的论述;唐代《唐本草》收载的844种药物中,亦载有“酸枣仁”,书中除加以文字说明外,还配有植物图谱;明代伟大的医药家李时珍编写的巨著《本草纲目》中,又对枣仁做了详细评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1953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酸枣仁的来源、功效、鉴别、质量标准,做了详细论述和规定。198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四版,又对其重新整理收载。历代本草对酸枣仁都有详述,这不但说明了枣仁应用之久,而且说明了它在诸药中享有一定的地位,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材品种之一。
酸枣仁也是焦作市传统道地药材,应用历史悠久,产量和质量都在全省前列,在太行山浅山区以及坡地分布极广。济源县医药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收购、经销,1957年收购5 899千克,1970年增加到6 693千克,1979年达到58 672千克,给当地群众增加了很多经济收入,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大量药源,充分发挥了焦作市的资源优势。随着对酸枣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人们已突破历史的局限,更加广泛地利用其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得眠、惊悸怔忡的君药功能,还对其叶、根皮进行研究利用。其叶不但能制茶,而且可提取酸枣叶酮,对冠心病有一定的疗效;其根皮亦可入药,对治疗神经官能症有显著疗效。
四、植物特征
酸枣,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枝节上有直的和弯曲的刺。叶互生,长椭圆形至簇状披针形,长2~3.5厘米,宽6~12毫米,先端钝,边缘有细锯齿,基出三脉。花黄绿色,常2~3朵簇生于叶腋;萼征、花瓣及雄蕊均为5出数;子房上位,2室,埋于花盘中,柱头2裂。核果小,长圆形或近圆形,暗红色,味酸,果核两端常为钝头。花期4~5月,果期9月。
五、本地特色
(一)药材分布
焦作地处太行山区,山地面积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由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方性气候特征,非常适合酸枣的生长发育,因此,酸枣在当地分布极广,主要分布在山坡、丘陵和山涧盆地三个部分。
(1)山坡:酸枣在该区多生长于海拔500~800米向阳山坡的灌木、杂草、乱石间。
(2)丘陵:是酸枣的主要生长发育地带。有蕴藏量多、产量大的特点。酸枣在这一地带,多生长于岭坡的乱石、岗丘、岸上、沟边等。
(3)山涧盆地:酸枣在该区多生长于岸头、路旁、田边,分布疏密不均。
(二)生长环境
酸枣适应性很强,耐旱、耐涝、耐瘠薄,只要能扎住根,即便是寸草不生的光秃山坡也能生长,开花结果。
(三)质量鉴别
1.性状特征 种子扁圆形或长扁圆形,长6~9毫米,宽5~7毫米,厚约8毫米,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微有光泽,有时显裂纹,一面平坦,中央有条状隆起的纵纹,另一面隆起。种子一端稍凹,另一端有一小突起。种皮质坚硬,除去种皮后,可见两片种仁,淡黄色,肥厚油润。气微,味微苦。
2.质量标准 酸枣以粒大饱满、完整有光泽、外皮紫红色、无核壳者为佳。
六、栽培技术
(一)整地
将土地深翻30~40厘米,然后每亩施基肥1 500~2 500千克,翻后耙平做畦,畦宽1~1.3米。
(二)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在移植前,按行距1米开穴,宽、深各约30厘米,然后施以堆肥以备栽植。春季发芽前和秋季落叶后,先将老株根部新发出的带着新根的植株从老根上劈下,移栽入穴内,用土压紧,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种子繁殖:于10~11月土地未冻结前,在已整好的畦上,按行距33厘米开沟,沟深7~10厘米条播或点播种子,株距7~10厘米,播覆土浇水,定植株宜于次年早春发芽前进行,按行株距2米×1米开穴,穴深及直径27~33厘米,将苗植入穴内,每穴1株,覆土压紧,栽后浇水。
(3)分蘖繁殖:选取健康母株嫁接成或芽接。
(三)田间管理
(1)栽后如遇天旱,每隔5~10天浇水一次,直至苗齐。
(2)生长多年的枣树,隔3~5年平茬一次(除去地上部分),待翌年长出新株后,结果率超过老树1~2倍。此法也适用于野生酸枣。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枣疯病是酸枣树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高,对酸枣的生长发育危害性极大。
防治措施:①分蘖繁殖树苗时,应选择无病母株,砧木选用无病酸枣,接穗从无病母株上选取。②选育抗病品种。③铲除病株,防止传染。④药物防治:用“去疯灵”制剂防治。
2.虫害防治
(1)枣黏虫的防治:枣黏虫又名枣实菜蛾,枣小蛾,俗称贴叶虫。
防治措施:①冬季或早春进行刮树皮灭蛹,刮下粗皮应集中烧毁。②在秋后幼虫尚未进入越冬期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树上束草诱集越冬幼虫化蛹,集中消灭。③药剂防治:重点掌握第一代幼虫初盛期,酸枣树展叶期进行喷药。如果这次防治不及时,那么在二代幼虫发生初盛时,即酸枣现蕾前后进行第二次喷药。④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较强,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枣尺蠖的防治。
防治措施:①挖蛹:秋季或早春在成虫开始羽化前,距树干33厘米(3尺)范围内,深3~9厘米(1~3寸)处挖蛹,集中消灭。②树干周围堆沙捕捉雌蛾。③敲树震虫:幼虫发生后尤其是1、2龄的幼虫,利用其假死性,敲树震虫集中消灭。④药剂防治:要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虫龄愈大,危害性愈烈,抗药力也愈强,防治效果也愈差,可喷洒药物防治。
七、加工炮制
(一)采收加工
酸枣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加工方法分脱皮和枣核加工两个步骤。
1.酸枣的脱皮方法 传统的酸枣脱皮方法有:
(1)搓皮法:将果实用清水浸泡,待果肉变软后,用木搓搓去皮肉。
(2)沤制法:用清水浸润后,让其自然腐烂脱皮。
(3)石碾法:将采收后的果实充分干燥,用石碾除去皮肉。
传统的加工方法都是将皮肉毁掉的加工方法。这样皮肉被白白毁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随着技术的进步,酸枣皮肉的利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们摸索出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即将收获的成熟果实用清水洗净,加入剥肉机中,将皮核分离后晾干备用。
2.酸枣核的加工方法
(1)石碾法:用石碾碾碎果核,放入竹箩内,沉入清水缸中,使仁、壳皮分离,将仁捞出晾干。
(2)破核机法:用破核机将果核碾碎,用大小不同的竹箩逐档分离,取出种仁。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湿加工枣仁的方法已经不符合技术、质量要求,科学的高效益的干加工设备与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制,加以完善提高。加工后的枣仁,晾干后,装入包装袋中入库。仓库要求通风干燥。在保管中要防治鼠咬、虫蛀、受潮,每年熏蒸1~2次。
(二)加工炮制
(1)生用: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捞出晒干,碾碎即可。
(2)炒枣仁:取净枣仁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紫红色,鼓起为度,用时碾碎。
(3)炒炭:取净枣仁置于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晾一夜。
八、化学成分
酸枣含多量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谷甾醇和伊百灵内脂等,并含两种三萜类物质:桦木素、桦木酸。
九、性能与用法用量
(1)性味归经:酸枣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胆经。
(2)功能主治:酸枣具养心、安神、敛汗功效。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心悸、盗汗、烧伤。
(3)用法用量:水煎服,6~15克。
十、药理作用
(1)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现为镇静及嗜睡,无论白天或黑夜,酸枣仁均能表现上述作用。小白鼠口服时的镇静指数为1.95,与巴比妥类药物表现协同作用,酸枣仁被连续使用6天后,动物睡眠会变浅,持续时间缩短,即产生耐受性,但停药1周后可消失。口服酸枣仁可使防御性运动性条件反射次数显著减少,内抑制扩散,条件反射消退,抑制猫由吗啡引起的躁狂现象。生枣仁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并无区别,但生枣仁作用较弱,久炒油枯后则失效,有人认为其镇静的有效成分可能与油有关,另有人认为与水溶性部分有关。
(2)镇痛、抗惊厥、降温作用:用热板法证明酸枣仁煎剂5克/千克注射入小白鼠腹腔后有镇痛作用,对小鼠无论注射或口服均有降温作用,但不能拮抗实验性电休克。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酸枣仁可引起血压持续下降,心传导阻滞。对大白鼠以两肾包膜法形成的高血压,在手术前或手术次日给酸枣仁[20~30克/(千克·天)自由取食],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大白鼠吃酸枣仁时将外层薄皮留下后,并未见镇静现象。
(4)对烧伤的影响:酸枣仁单用或与五味子合用,均能提高烫伤小白鼠的存活率,延长其存活时间,还能推迟大白鼠烧伤性休克的发生和延长其存活时间,并能减轻小白鼠烧伤局部的水肿。
(5)其他作用:酸枣仁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对狗因阿扑吗啡引起的呕吐无抑制作用。不能拮抗家兔的咖啡因中毒。
十一、临床应用
(1)治神经衰弱、失眠心烦、心悸:(酸枣仁汤)炒酸枣仁15克,知母、茯苓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水煎2次,傍晚及睡前1小时分服。
(2)治肺结核、失眠:酸枣仁15克,南沙参6克,五味子8克,水煎,睡前服。
(3)治Ⅰ~Ⅱ度烧伤:酸枣树皮晒干研末,用60%的酒精浸泡(以高出药面1厘米为宜)48小时后过滤,用过滤液喷涂创面。
(4)治神经衰弱、长期失眠:酸枣根皮1.8克,丹参0.3克,研面(一次量),睡前15分钟开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