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山堂商号

第一节 怀山堂商号

怀山堂商号源于河洛康家。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康家先祖在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洛河边安家。为解决温饱问题,康家先祖在洛河岸边开了一个小饭馆。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康家店”。经过康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庭院建筑为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1901年,慈禧驾临康家庄园,并赐号“康百万”,使之扬名天下。

留余匾原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已成为康百万庄园的镇园之宝,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其主旨为“留余”,所录为留耕道人《四留铭》,其铭文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留余匾在造型上且不同于一般匾额扁平的形状,它左低右高的形状显得上凹下凸,形似迎风招展的旗帜。其意为上凹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河洛康家第十世康玉生慕怀药之名,举家渡过黄河,迁往怀庆府西南冷村(今河南温县西南冷村),开始从事怀药种植及加工贸易,并创立“怀山堂”商号。

344

康玉生的儿子康进禄,聪明伶俐,善于钻研,不论是种植管理,还是加工工艺,都更胜父亲一筹。短短几年时间便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客商,加工出的怀药,被当地官府选为贡品每年供应皇室。

怀山堂到第四代康硕儒(1840~1912)一代,怀药种植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炮制技艺炉火纯青,怀药的诊疗应用也日渐成熟,康家结合当地民间流传的怀药诊疗治病古方,并虚心向当地老中医学习,不断探索挖掘,逐步摸索出了一套以怀山药为主,并和其他中药材相结合运用的中医治病诊疗方子。主要特点有:①诊疗特色:以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以脾肺肾为主,调五脏、解六腑关系为主要特色。②诊疗项目:不孕不育、抑郁症、肥胖、高血压、降糖、痛风、促进生长、红斑狼疮、清心养肺、皮肤病等。③特色方剂:5年陈怀山药(麸炒)加配黄精、茯苓、蜂蜜; 3年陈生怀山药加配丹参、茯苓、党参、蜂蜜;3年陈山药(麸炒)加配黄精、陈皮、蜂蜜、怀牛膝、怀生姜等。

345

怀山堂品牌,经历八代传承,第八代传人为康明轩。康家一代又一代传承人始终秉承着诚实守信的经营宗旨,公平经营,童叟无欺,凡事留余,处处为真。同时,坚守中医传统炮制技艺,用匠人精神淬炼出山药珍品。怀山堂名号越传越广,成为怀药世家、豫商典范,生意逐渐做到了北京、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并在各地建立分号,“恒昌德”“霖兴玖”等怀山堂旗下分号在怀药界亦享誉盛名。

迄今为止,怀山堂已有248年历史,被河南省商务厅认定为“河南老字号”,已经发展成为集四大怀药的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及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参与起草制定四大怀药国家标准。怀山堂第八代传人康明轩也被认定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