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盛兴商号
清代末年,四川发生灾荒,加上苛捐杂税,使本来缺粮的老百姓更陷入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他们嚼草根、啮树皮,结果还是食不果腹。此间有一支中原商队刚好来到了他们的贸易所在地,此时他们看到的并不是往年的贸易繁荣,而是饿殍载道,尸骸满谷;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伸,莽莽榛榛,犹如天地初辟。他们为了解救这些受灾的百姓,把带来贸易的所有钱财济助给这里的人民,并变卖了所有能变卖的东西,赤身而返。这个商队就是属于具有百年历史的崛起于怀庆府地区的杜盛兴商号采购队伍。
杜盛兴为商号,其家族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移民到河内邬庄(今河南博爱邬庄)的,以农业为生。杜家历六世而至杜堂,杜堂以上名字已不可考,杜堂遂为河内邬庄杜家之始祖。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异常繁荣,怀庆府地区商业更是发达。其时,杜堂有子三人,次子杜世荣农闲时间以在清化镇推车运输货物贴补家用,后专给本村商号来盛公推车售药赶祁州(今河北安国)药会,历经杜光炎、杜加让、杜有方,杜家稍有发达。至杜堂六世孙杜兴信、杜兴谟时,商业运输已颇有经验,兴信、兴谟又诚实可靠,受人尊重,来盛公救助其金百两,让其附带捎点货物销售,令其积资渐多;加上祁州药会的洗练,以致发迹,遂创名为盛兴的商号,以取“盛”之“兴旺、旺盛”之意和兴信、兴谟之“兴”。因东家姓杜,又叫杜盛兴。杜盛兴商号的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远近驰名。
杜盛兴商号前期以怀药为主,中后期以麝香为主,兼营朱砂、黄芪、党参等。
一、商业规范
杜盛兴商号是以“家庭整体意识”为基础,以儒家的“忠诚”“谦恭礼让”和“诚信”为规范,来确定商号的管理机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店员培训制、身股制、联号制及董家监理制。
二、谋略
一是设立采购站。杜盛兴商号经营的所有商品,由总店派专人到生产地设采购站,统一采购。在采购站,根据分销点的营销状况及汇总来的需求量,统一配货。采购的货物一般不到总店,而是在采购站直接分发出去,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
他们经营的外地药材,强调道地产品的购进,货物成色一定上乘,价格一定低廉,待人接物以和为贵。该商号经营的麝香,以四川灌县为总站,派人到松潘、芪州、杂谷口、新街口等地收购;在甘肃临洮、陕西双石铺兼收党参;在湖南常德专收朱砂,在山西太原专收黄芪等。
二是设立分销点。各分销点负责调查各分店的销售状况和销售地客户的需求,然后向总店汇报,由总店统一安排采购。
分销点:在北京,以同仁堂、长春堂等药店为主;在江南,以上海、苏州的雷允上,上海的童涵春、蔡同德,杭州的胡庆余堂等药店为主;在湖北,以武汉汉口的药王庙内为主;在广东、营口等地,则设店经销。杜盛兴商号曾一度到香港,把部分怀药转到东南亚销售。光绪年间,又在山东济宁市设点时,接收了李三九烟店和生德威香料店等,生意越来越大。
三是统一商品定价。杜盛兴商号的经营方法,重要的一条是不卖次品不谋厚利,各货店免头牌(即平等,无贵贱之分),全栈统一定价(朱砂、党参例外)。各分店于正月十六为开盘日,由总栈药号唱价,各同行依次降价而随之。杜盛兴商号的价格,全国各分店差别不大,杜盛兴商号在山东曾自制一种阿胶,是用纯乌驴皮熬成的,质量、成本都很高,杜盛兴商号以薄利入市,不仅不提高阿胶价,还按厂价销售,很快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