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药科技发展历程

第一章 怀药科技发展历程

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们被冠以地域名称,反映了怀川人民在农耕技术上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由于怀药品质优良、质量稳定而产生的自豪感,以及社会各界对怀药的信任及对怀药品质的认可。3000余年的怀药种植史,不仅凝聚了勤劳勇敢的怀川人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彰显了怀川人在四大怀药的种植、加工等诸多方面的科技水平。

一、远古至隋时期的食用认识阶段

远古时期,覃怀一带植被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漫山遍野。夏商周三代时,覃怀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发现了山药、地黄、牛膝、菊花等野生植物有滋补和保健作用,不时地采集食用。先民经过不断试验、认定,移植这些野生植物于大田。虽然怀药由野生变家种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但早在公元前710年,就有了用子实种植地黄的记载。

二、唐代至明代的药用认识阶段

人们在食用山药、地黄、牛膝、菊花的同时,医学家对它们的医疗保健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尤其是隋唐以后,医学家对四大怀药的产地、质量、药理栽培方法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唐代以后多部医学典籍详细记载了覃怀产地的四大怀药的正宗、品质道地以及炮制、性味、功用等。四大怀药的医疗、保健作用的独特性已被医学家证明,四大怀药的栽培管理技术已经形成了雏形。

三、明清以后的商业推广时期

随着人们对四大怀药的医疗保健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怀川人逐渐开始把它们作为养家糊口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意识地大面积种植和培育,在科技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选用了部分农家品种。山药有菜山药、野山药、铁棍山药;地黄有小黑英、金状元等;牛膝有核桃纹、风挣棵等;菊花有大黄菊、大白菊等。

(2)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特别是1900年光山药加工成功后,在提高怀药产品品位、扩大知名度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突破。

(3)引进培育了部分四大怀药品种。主要有:从山西太谷县引进“太谷山药”品种,经过驯化,产量有了大幅提高,而且等级也明显上升。用野生地黄变异的小黑英、金状元,提纯复壮,通过自然杂交、种子繁殖培育了一些高产、抗病的农家品种。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四大怀药研究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大怀药作为“国药”被列为国家计划管理物资,由政府组织生产、国家医药部门统一管理,四大怀药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武陟县医药公司成立了武陟县四大怀药研究所,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专门设立了怀药研究室。它们在农家品种选育、新品种选育、四大怀药中药资源调查、栽培、加工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四大怀药农家品种选育。随着药农和科技工作者对四大怀药品种认知度的提高,经过四大怀药的变异和提纯复壮,形成了一批四大怀药农家品种,怀地黄主要有四翅锚、郭里茂、千层叶、大青叶、金状元、邢疙瘩、小黑英、新状元、白状元、武陟1号、武陟2号、武陟3号、武陟4号、武陟5号、武陟6号等。特别是1960年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将金状元做母本、武陟1号做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培育出的北京1号新品种,经提纯复壮,其根块均匀、集中,产量稳定,仍是目前怀地黄种植的当家品种。怀山药的农家品种主要有铁棍山药、太谷山药、鹅脖山药、凤山药、嘉祥细毛长山药、大和长芋山药、梧桐山药等。怀牛膝主要有风挣棵、核桃纹、白牛膝。怀菊花有大白菊、大黄菊、小白菊、小黄菊、茶菊等。

(3)四大怀药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显著提高。全市科研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在研究的同时,积极编写四大怀药资源普查专题报告、四大怀药栽培技术等四大怀药文献资料。详细记述四大怀药的来源、应用历史、近代科研与应用、生态环境及分布、形态特征与农家品种、种植收获与加工储藏、商品特征与质量鉴别、销售概况等,使四大怀药生产、加工、科研等逐步走向规范化。